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沈其荣--土壤肥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4-23  来源:沈其荣--土壤肥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  浏览次数:342
核心提示:沈其荣--土壤肥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5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九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沈其荣,1957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土壤肥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1]  。
沈其荣于1982年从江苏农学院土毕业,考取南京农学院植物营养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年获得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5年担任英国伦敦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5年担任南京农业大学资环系系主任,同年晋升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担任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1997年被评为南京农业大学优秀学科带头人、校级特聘教授;2002年入选江苏省“333二期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06年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2018年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2]  。
沈其荣主要从事有机类肥料和土壤微生物研发工作 [7]  。
 
 

相关星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共86个词条 4.9万阅读
 
柏连阳
柏连阳,男,汉族,1967年12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杂草防控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党员,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后指导教师,农药学博士点领衔导师,湖南农业大学农药学学科带头人,湖南农业大学农药研究所所长。1988年,柏连阳本科毕业于湖南农学院;1988年至1992年,分配到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工作;1992年至1994年,担任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1994年至1995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植保系任教;1995年至1997年,担任湖南农业大学植保系主任助理;2000年,获湖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担任湖南农业大学校办产业处处长;2003年至2003年,担任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助理、校办产业处处长兼党总支书记;2003年至2009年,担任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2009年至2010年,担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10年至2013年,担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党委书记;2013年,担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长期致力于杂草科学研究工作。
 
包振民
包振民,1961年12月27日生,男,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中共党员,贝类遗传学与育种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院长。包振民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生物学专业就读;1982年8月留校任教。1993年9月至1997年7月在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就读,获水产养殖学博士学位。2007年任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年任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院长。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长期从事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曹福亮
曹福亮,男,1957年11月17日生,江苏省泰州市人,森林培育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校长、森林培育学和经济林栽培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曹福亮于1982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获农学学士(林学专业);1989年获南京林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森林培育学专业);1994年任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2004年获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森林生态学博士学位;2010年任南京林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曹福亮主要从事银杏、落羽杉、杨树、毛竹等树种的良种选育、培育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陈焕春
陈焕春,男,1953年3月20日出生,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人,中共党员,家畜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兽医协会会长、农业农村部转基因专项技术副总师,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副主任。陈焕春1975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并留校任教,1984年赴德国留学,1988年2月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并获博士学位。1989年回来中国,继续在华中农业大学任教和搞科研工作。1995年至2002年任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和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至2007年任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2006年起担任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现武汉设计工程学院)院长。陈焕春长期从事动物传染病与人畜共患病研究工作,主要针对中国动物重大传染病与人畜共患传染病,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病原分子生物学、新型疫苗与诊断试剂和综合防制措施等方面开展研究。
2021年中国工程院当选院士名单(农业学部)
共10个词条 7960阅读
 
尹飞虎
尹飞虎,男,汉族,1954年12月23日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中国共产党党员,农业水土工程(水肥高效利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石河子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学术院长。1974年,尹飞虎成为十师一八八团的一名水稻研究技术员;1987年,调至新疆农垦科学院农科所工作;2002至2005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毕业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1年,受聘为石河子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担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学术院长。尹飞虎长期从事植物营养、农田节水和滴灌水肥一体化研究工作。
 
许为钢
许为钢,1958年10月29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小麦育种专家,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许为钢于1982年从四川农学院农学系毕业;1985年获得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得南京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2010年担任小麦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担任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长期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
 
吴义强
吴义强,1967年7月27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林业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1年6月,吴义强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木材机械加工专业获学士学位,后进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任教;1999年6月,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2005年10月,在日本国立爱媛大学生物质资源利用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6年11月,历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党总支书记、院长等职务;2016年5月,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2021年1月,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2021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2年,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吴义强长期从事木竹、秸秆资源高效利用与人造板绿色低碳制造领域的研究工作。
 
陈松林
陈松林,1960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北黄陂,鱼类生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功能实验室副主任。陈松林于1982年从上海水产学院养殖系毕业后进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工作;1987年被公派到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鱼类生理实验室和法国雷恩第一大学进修;199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998年获得中山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进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工作;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长期从事鱼类种质保存、性别控制与抗病分子育种研究。
2020年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部分获奖名单
共38个词条 15.8万阅读
 
彭士禄
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
 
蒋庄德
光华工程科技奖
 
冯江华
光华工程科技奖
 
朱坤
光华工程科技奖
中文名
沈其荣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无锡
出生日期
1957年8月
毕业院校
南京农业大学
职    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    别
 

目录

  1. 1 人物经历
  2. 2 主要成就
  3.  科研成就
  1.  人才培养
  2.  荣誉表彰
  3. 3 社会任职
  1. 4 人物评价

人物经历


 
 
沈其荣(7张)
 
1957年8月,沈其荣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
1975年夏末,高中毕业后留在中学当代课老师。三个月后回去当大队共青团书记 [18]  。
1978年3月10日,考取了江苏农学院(现扬州大学)土化系 [18]  。
1982年初,考取了南京农学院(现南京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专业有机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师从裴保义教授。
1987年12月,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4年6月—1995年6月,担任英国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高级访问学者。
1995年11月,担任南京农业大学资环系系主任;12月,晋升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年5月,担任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
1997年7月,被评为南京农业大学优秀学科带头人、校级特聘教授。
1998年4月—1998年7月,担任英国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高级访问学者。
1998年12月,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
2001年7月—2001年10月,担任德国基尔大学(Kiel 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
2002年1月,入选江苏省“333二期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2006年1月,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
2018年5月,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2]  。
2021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7]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沈其荣发明了以施用全元生物有机肥为核心技术的防控土传病害综合技术体系,为经济作物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7]  。
  •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12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沈其荣先后在《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是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指数83 [7]  。
  • 承担项目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编号
项目金额,担任职务
1990年1月—1995年12月
有机肥养分循环与利用
农业部八五计划攻关项目
5万元,子课题主持
1994年1月—1996年12月
优质有机肥制作中的生化特征及其调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9370413
12万元,主持
1995年1月—1998年12月
农业有机肥养分的循环、转化与平衡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9430090
50万元,第二主持
1996年1月—1998年12月
黄瓜幼叶磷酸盐营养对其诱导系统抗病能力的作用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万元,主持
1998年1月—2000年12月
不同土壤粒级中有机氮的化学形态及其有效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9770442
11万元,主持
1999年1月—2002年12月
有机肥优化农田养分循环的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9830220
90万元,主持
2001年1月—2003年12月
半腐解秸秆覆盖下旱作水稻水肥根的协同作用及其调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倾斜项目,30070446
38万元,主持
2001年11月—2005年11月
作物秸秆快速分解制成生物有机肥关键技术
国家863计划(面上项目),2001AA246081
125万元,主持
2003年1月—2005年12月
作物液泡膜硝酸盐内、外流特征与作物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270790
22万元,主持
2003年9月—2005年9月
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快速处理
江苏省教育厅重大产业化项目,2003ZC-3
48万元,主持
2003年1月—2006年12月
主要农田生态系统氮素行为与氮肥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第二课题:作物高效吸收利用氮素的根系生物学和生理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主持),30390082
160万元,主持
2005年1月—2007年12月
不同氮效率水稻苗期根际土壤硝化强度和硝化微生物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471074
36万元,主持
2006年6月—2008年8月
利用农业废弃物研发克服经济作物连作病害的微生物有机肥研究与开发
农业部农业产业结果调整重大专项,06-07-04B
30万元,主持
2007年1月—2011年12月
肥料减施增效与农田可持续利用基础研究(第四课题:有机无机肥料的协同促进效应及机理)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课题主持),2007CB109304
343万元,主持
2007年1月—2009年12月
水稻增硝营养的生理与分子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671234
29万元,主持
2008年5月—2010年12月
有机(类)肥料产业发展的技术体系研究
农业部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3031
2267万元,主持
2009年6月—2012年6月
水稻氮磷高效关键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
国家转基因专项,2009ZX08009-126B
294万元,主持
2009年1月—2011年12月
土传枯萎病拮抗菌在黄瓜作物根 际和根表的行为特征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871126
49万元,主持
2011年1月—2015年12月
利用有机(类)肥料调控我国土壤微生物区系关键技术研究
农业部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3004
2677万元,主持
2012年—2017年
江苏省优势学科平台建设项目
 
3000万元,主持
2014年1月—2016年12月
 
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BM2007203
600万元,主持
2014年1月—2018年12月
根际有益菌在作物根表形成生物 膜的机理模型与调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1330069
312万元,主持
2015年1月—2019年12月
作物高产高效的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及其调控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2015CB150500
3450万元,主持
2019年1月—2022年12月
全元生物有机肥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
江苏省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项目
900万元,主持
2020年1月—2022年12月
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运行项目,BM2007203
900万元,主持
2021年1月—2025年12月
土壤生物复合污染过程与调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2090060
2000万元,主持 [1] 
  •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2年1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沈其荣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一等奖6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发明专利授权78件,转化51件,1件获中国专利金奖 [7]  。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98年
滨海盐土快速利用模式及其配套技术体系的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2004年
城市污泥快速脱臭发酵及其园林花卉基质化和肥料化技术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2009年
产学研结合分类培养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人才的模式与实践
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9年
一种能防除连作作物枯萎病的拮抗菌及其微生物肥料
江苏省专利奖金奖,第一完成人
2009年
有机(类)肥料产品研发和推广
第四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奖金桥奖
2009年
产学研结合分类培养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人才的模式与实践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0年
克服土壤连作障碍的微生物有机肥产品研制与产业化开发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0年
一种能防除连作作物枯萎病的拮抗菌及其微生物肥料
中国国家专利奖金奖,第一完成人
2010年
“BIO爸爱我”生物有机肥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效展区优秀产品奖,二等奖
2011年
加强产学研合作,创造多赢局面案例
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
2011年
克服土壤连作生物障碍的微生物有机肥及其新工艺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3年
有机肥作用机制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5年
有机肥与土壤微生物创新团队
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第一完成人
2015年
作物高效吸收利用氮磷养分的生理过程和分子调控途径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基础类)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2015年
有机肥作用机制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7年
病死畜禽动物零污染无害化处理和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工艺
国家专利奖优秀奖,第一完成人
2018年
一种木霉直接发酵作物秸秆制备木霉固体菌种的方法及制备的产品
国家专利奖优秀奖,第一完成人
2018年
利用秸秆和废弃动物蛋白制造木霉固体菌种及木霉全元生物有机肥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1] 
2019年
经济作物抑病型土壤微生物区系调控技术创建与应用
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3] 

人才培养

  • 教育思想
沈其荣认为,人才培养是大学和教师的核心任务。他总结提出了研究生导师应具备的八项基本素质:要深刻理解导师岗位的职责和神圣性,敬畏岗位;在生活上慷慨解囊,在学术上严格要求;身体力行,尽量与学生一起做试验、写论文;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能力;参与团队建设,当好团队互帮手,同时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谦虚谨慎,尊重同事和学生;遇到突发事件,不把责任推卸于学生。他建议教师在培养好研究生的同时,要主动挖掘本科生的科研潜力,创造好的实验条件供本科生使用,本研一体共同推动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10]  。
  • 教育成果奖励
根据2022年1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沈其荣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7]  。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9年9月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红杉树”园丁奖银奖
 
2003年3月
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8年
国家教学名师
 
2010年
我心目中的优秀导师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会
2020年
第二届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 [1]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1年1月
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1992年5月
霍英东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三等奖
国家教委
1995年12月
南京农业大学“优秀青年学术骨干”
 
1996年8月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骨干”
 
1998年2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9年12月
农业部突出贡献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000年5月
国家教育部优秀青年学术骨干
 
2002年12月
江苏省优秀博士生导师称号
 
2004年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2004年
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
 
2010年
第4届“江苏省十大杰出发明人”
 
2011年
十一·五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012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3年
江苏省突出贡献专家
 
2016年
江苏省劳模和先进个人
 
2016年
金桥奖先进个人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
2016年
江苏省首届专利发明人奖
江苏省政府 [17] 
2017年
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 [16] 
2017年
有机肥行业突出贡献人物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和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有机肥分会 [15] 
2018年
第六届中华农业英才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14] 
2020年11月
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中国工程院 [13] 
2021年11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8] 

社会任职

编辑 播报
时间
担任职务
2004年—2012年
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
2004年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兼有机肥与土壤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
2009年
农业部科技委委员
2010年
教育部科技委委员
2010年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农业学科组组长
2010年
江苏省太湖水治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0年—2013年
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组组长
2012年
中国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
2012年
科技部863计划现代农业领域主题专家
2014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物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4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2015年
农业部重点研究计划“减肥减药”咨询专家 [9] 

人物评价

编辑 播报
沈其荣的技术工艺被几百家企业采用,为中国有机类肥料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7]  。(中国工程院评)
沈其荣提出和其团队实施的“调控土壤微生物区系”新思路,得到中国国内外同行认可和良好评价的新思路及其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11]  。(《新华日报》评)
沈其荣对中国有机肥和生物肥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4]  。(南京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评)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