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是我国经济第三大省,人口第二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高考人数全国第二,但是知名高校匮乏。
第一学府山东大学目前在全国的排名,连前20都排不进去,实在是对不起这么强大的山东省。
历史上的山东大学是非常强的,可追述至创办于1901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官立大学堂。
后拆分为六所专门学校,1926年又合并组建省立山东大学,后来接收了私立青岛大学,改建为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
抗战期间停止办学,1946年在青岛复校,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
但是,在1952年院系大调整中,被削弱得非常严重,至今没有恢复元气。
当时的艺术系参与了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今上海戏剧学院)、华东艺术专科学校(今南京艺术学院)的组建。
工学院和土木系,和原山东工学院的土木、纺织系合并,组建成青岛工学院,后又并入武汉测绘学院。
工学院的机械、电机两系组建成新的山东工学院(后更名为山东工业大学)。
农学院农艺、园艺、植物病虫害学三系,并入山东农学院(今山东农业大学)。
1954年,教育部指令由山东大学负责,在郑州筹建一所新的大学,由山东大学等高校支援师资,这就是郑州大学的开端。
医学院1956年独立,扩建为青岛医学院(今青岛大学医学院)。
1957年,外文系师生进入上海外国语学院(今上海外国语大学)。
1958年10月,山东大学迁往济南,海洋、水产和正筹建的地矿三系留在青岛,独立建院后,发展成为的中国海洋大学。
1970年,政治、中文、外文、历史四系南迁曲阜,并入曲阜师范学院;生物学系迁往泰安,并入山东农学院。
2000年7月,由原山东大学、原山东医科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大学,次年入选“985工程”大学。
不过,合并的后遗症非常明显,在济南就有六个校区,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浪费学校资金,对教学的影响也不小;
行政岗位人员过多,也导致管理混乱,资金浪费,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如今,高等教育又进入交叉学科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不同学科之间需要密切交流与合作,这对于多校区的山东大学,是非常不利的。
同时,老校区的各种施舍也非常老旧,教学、科研、生活的体验比较差,甚至还会影响到生源质量,毕竟现在的高中生的生活水平都不低,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
为此,山东大学决心建立一个超大的新校区,整合各个校区的资源,更新科研设备,凝聚师生力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今年3月,新校区一期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占地面积约7804亩,总建筑面积约480万平方米,总投资432亿。
如此庞大的建设项目,如此高的投资金额,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新校区将整合各校区的资源、更新教学科研设施,还将重点关注前沿科研领域,重点布局山东大学科技产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山东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等支撑项目。
相信新校区建成之后,山大老态龙钟的旧面貌将一去不复返,全校师生将凝聚在一起,共同奋力前行,让山东大学重返昔日光辉,挺进全国前十!
新校区建成后,对于山东大学未来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对于整个山东省的高等教育建设也将起到不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