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称: 院士,研究员
性 别: 男
电 话: 010-62936940
学 历: 博士研究生
Email: ygzhu@rcees.ac.cn
简历:
朱永官,1967年8月生于浙江桐乡,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1989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3月至2002年1月先后在英国女王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学习和工作,2002年1月回国工作,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筹)筹备组副组长、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研究工作涉及土壤-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与生源要素/污染物的循环与转化,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的生态和健康效应。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主要研究成果于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至今已在Science, Nature及其子刊,PNA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国际论文被引用近46000余次,H-index 为111(Web of Science, 截至2023年3月)。
研究方向:
土壤-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微生物生态学;
土壤污染与控制。
专家类别:
院士,研究员,杰青
社会任职:
Modern Agriculture、Soil Ecology Letters、及Soil & Environmental Health 杂志主编
获奖及荣誉:
英国皇家学会特别研究员奖,1994
英国核工程师学会年度最佳论文奖,1998
国家留学回国成就奖,2003
中国青年科技奖,2006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
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2007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9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农业科学奖,2013
福建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20
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李比希奖,2022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20720102042)“持久性有毒物质在土壤-水稻界面的联合作用机理研究” 100万元,2008年1月-2010年12月
- 英国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研究理事会合作项目(BB/F004184/1) “亚洲地区水稻砷污染的遗传和环境控制因子研究” 2.3万英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671102)“水稻根表铁膜形成的微生物学过程及其机理研究”45万元,2007年1月-2009年12月
- 瑞士洛桑理工学院合作项目:“中国地下水中砷污染与有机物的关联”15.4万瑞士法郎,2009年-2012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41430858)“我国典型水稻土胞外呼吸菌多样性、格局及其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耦合机制”,360万,2015.1-2019.12.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B 类)(XDB15000000),“土壤-微生物系统功能及其调控”, 21213.69 万元,2014.07-2019.0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1210008),“流域尺度抗生素环境行为与抗性基因污染特征”, 300万,2013.1-2017.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41571130063),“城郊关键带元素循环与遗传信息传播的生物学机制”,400万,2016.1-2019.12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重点专项项目(2017YFE0107300),“污水处理厂耐药基因的传播扩散与控制”, 396万,2018.01-2020.12
- 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卢嘉锡国际团队, “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300万,2016.01 -2019.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2021005),“城市-城郊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质量”,1000万元,2021.01-2025.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32061143015),“农产品抗生素抗性组成及其人类暴露和转移风险研究”, 200万,2020.10-2023.0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21936006),土壤-植物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传播机制与健康风险,300万, 2020.1-2024.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2090063)“土壤-植物系统中人畜致病菌与ARGs的互作机制”350万元,2021.01-2025.12
- 农业农村部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岗位(CARS-170211)“土壤酸化消除与地力提升(南方红黄壤区)”,275万,2021-2025
代表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