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571-8898-2340
- blhu@zju.edu.cn
-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农生环大楼B座286
-
- · 微生物碳氮循环与微生物生态
- · 新型废水除碳脱氮工艺研发
- · 抗生素抗性基因
- · 固废资源化与微生物菌剂研发
胡宝兰,女,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九三校委会副主委。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二层次。浙江省微生物生态专委会主任委员,浙江省纳米毒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沼气学会理事,中国环境微生物学会专委会委员。受聘浙江省“五水共治”专家,浙江省农业生态与能源技术创新的与推广服务专家,浙江大学海陆生态环境与资源团队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环境微生物学和环境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重点研发课题等纵向课题20多项,承担企业委托课题20余项;在“PNAS”、“Nat. Microbiol”、“Nat. Commun.”、“Microbiome”、“Trends Microbiol.”、“iMeta”、“Environ. Sci. Technol.”、“Water Res.”和中国科学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176篇,ESI高引论文5篇,H=49,总他引次数6800多次。参编著作/教材8本,授权国家专利5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获省部以上奖项6项。2006年获浙江省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2007年获浙江大学“十佳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8年入选浙江大学“新星计划”,2014年获浙江大学“三育人”优秀个人,2016获浙江大学“优质教学奖”二等奖。2022年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第一主讲教师参加的“环境微生物学”课程获2007年国家精品课程和浙江省精品课程,2013年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23年负责的“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2024年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
教育经历
2000/09-2005/12,浙江大学,环境工程,博士
1995/09-1998/06,浙江大学,微生物学,硕士
1991/09-1995/06,中国海洋大学,生态学,学士
科研与工作经历
2016/12-2017/03,美国密歇根大学,环境健康系,访问学者
2014/01-2014/04,美国EPA,微生物暴露风险评价实验室,访问学者
2008/11-2010/07,荷兰奈梅亨大学,微生物学系,访问学者
2017/09-2021/11,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
2014/12-至今,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
2007/12-2014/12,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
2000/12-2007/12,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讲师
1998/08-2000/12,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助教
主要研究方向
(1)新型除碳脱氮工艺研究。聚焦提升基于厌氧甲烷氧化、厌氧氨氧化等过程的新型水处理工艺效能,强化功能微生物代谢潜力。
(2)微生物与环境互作研究。阐明微生物互作关键信号分子,基于合成微生物学理性设计微生物群落,强化厌氧氨氧化,有机固废好氧生物处理,重金属微生物修复,抗生素抗性基因生物去除过程。
(3)微生物碳氮循环与微生态。聚焦自然界微生物参与的碳氮物质循环,基于分子网络探究甲烷氧化及氨氧化等关键微生物的生态地位,明晰环境驱动因子,完善自然界碳氮循环通路。
(4)固废资源化与微生物菌剂。解析有机固废好氧生物转化过程碳氮组分归趋,挖掘高效微生物种质资源,定向构建新生态菌剂,调控生物转化方向。
欢迎有兴趣的硕士、博士加盟!也欢迎跨学科报考!诚邀环境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微生物生态学、生物反应器工程方向人员到本团队从事博士后/科研助理研究工作,详见本网页中的“招聘信息”版块!
欢迎关注浙江大学环境微生物课题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课题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