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已拿下近百亿环保项目,“中字头”央企席卷环保赛道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环境产业结束了过去二十余年“跑马圈地”的发展阶段后,面临着由求规模向求质量跨越的岔路口,污染治理市场已然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求优”转变。
“内卷”“提质增效”“存量项目”这些关键词扰动着环保人的神经,未来该怎么做环保?去哪里挖掘市场空间?接踵而至的一系列问题成为了环保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01.
环境产业来到了3.0时代
需要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随着环境产业内外部的环境发生变化,环保行业的战略地位也迎来了新的高度,从专项工作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为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202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部署,统筹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
2025年1月,生态环境部牵头陆续印发《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这是继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后的又一重大信号,旨在探索城乡生态环境改善的创新模式,全方位推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共进的新进程。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具有标志性意义,它首次明确将“资源循环利用”作为四大核心行动之一,凸显了其在国家经济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202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在更大范围实现水资源空间均衡,充分发挥超大规模水利工程体系的优势和综合效益,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以上政策的出台释放了强烈的信号——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已经从过去的“被动治理”转向了“主动建设”,从“单项突破”转向了“系统重构”,正在将环保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简言之,在当下,环保企业“做环保”就不能“只做环保”。
02.
与经济发展共脉搏
中国铁工投资“做环保”但不“只做环保”
在这个时代拐点上,环保企业必须保持清醒,面对一个现实——环保企业的成功无法再依赖简单的扩张,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与国家大势、经济发展相融合,实现价值落地。
在此背景下,更高站位,肩负重大责任的国央企们当仁不让,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环境产业。近两年各个“中字头”企业表现活跃,他们的身影频频涌现在各大项目中。中国水网曾多次报道过相关新闻,例如前不久中建系积极布局城市大管家业务的情况,就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在这些国央企队伍中,“中铁系”企业们的表现也相当突出。“两山”理念提出20年来,它们始终深耕“两山”路,以实干行动诠释绿色承诺,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着央企的力量。中国铁工投资作为其中重要的环保力量,近年来的成绩也十分亮眼。
中国铁工投资注册资本金50亿元,定位覆盖生态环境和绿色城乡领域,但更为强调“系统服务商”,拥有聚焦于水务水利、生态环境、绿色资源和绿色城乡等细分市场的专业化投资运营平台公司。而背靠中国基建“国家队”——中国中铁,让中国铁工投资的每一步都走的坚定而有力。
从其定位可以看出中国铁工投资的战略深度契合了“美丽中国”等相关政策的部署。据悉,在实践方面,中国铁工投资也以多元化方式投资、建设、运营了一批“生态环境+绿色城乡”项目,例如南京龙袍生态智慧新城项目、苏州吴江盛泽项目。
南京龙袍生态智慧新城项目、苏州吴江盛泽项目
截至目前,中国铁工投资对外投资、建设、运营各类项目166个,累计投资总额超1300亿元。运营水务规模超500万吨/日,管网运维长度超10000公里,绿色资源再利用规模超3000吨/日,生态修复运营面积超5000公顷,绿色城乡更新面积超35平方公里。
据悉,中国铁工投资旗下有22家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水务与固废多个领域,在服务项目全产业链与全周期过程中,积攒了深厚的技术经验与实力。
当企业与经济发展共振时,就不得不涉及与环保相关的交叉行业。当下对环保企业而言,围绕水或固废,打通全产业链,覆盖全周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势在必行。例如在水务领域,当前不少企业在探索“泛水模式”,即将水污染治理、供排水、洪涝、水利工程甚至水运领域等统筹管理。
央国企在这方面有很明显的优势,中国铁工投资发挥央企优势,承担央企责任和使命,在相关水务市场积极布局和耕耘。
今年7月,北京市密云区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前不久中国铁工投资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学军与北京市密云区委副书记、区长于海波举行会谈,双方在灾后重建、重点项目建设、多领域协同发展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于海波表示,加强双方在水务水利升级改造、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城市更新提质增效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共同推动密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8月13日,中国铁工投资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学军与深圳市盐田区委书记李忠在京举行会谈,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张学军表示,盐田区作为集团公司华南重要布局区域,将持续加大对盐田的资源投入,希望基于自身优势,提供“策划-投融资-建设-运营”全周期服务,全面参与盐田海洋经济、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培育,助力盐田区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10日下午,中国铁工投资与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在安徽合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据悉双方将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合作:一是加强在港口码头、仓储物流等领域合作,充分发挥江淮运河的水运功能价值;二是加强城乡供水、大型灌区、引调水等水利项目合作;三是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加强合作。
1月14日,中国铁工投资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朱晓勇到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网水务投资公司拜访。朱晓勇表示,中国铁工投资将加强与南水北调水网水务投资沟通对接,发挥各自优势,持续深化既有项目合作,积极拓展合作新赛道,在水利、水务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南水北调水网水务投资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国志表示,愿进一步加强沟通,共同探索合作路径,创新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各自品牌、技术、资金、资源等优势,共同助力国家水网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中国铁工投资旗下中铁水务与银川中房物业的战略合作正式签约。这不仅标志着其重点布局的直饮水等新兴业务“水务+物业”服务融合模式的正式启航,更揭开了其立足民生、深挖泛水服务价值的全新战略图景。
03.
搭建专业梯队,2025已拿下近百亿环保项目
中国铁工投资旗下有两大“主力”,分别是中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水务”)与中铁市政环境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市政环境公司”)。
中铁水务注册资本10亿元,资产152亿元。近年来,中铁水务投资、建设、运营30余个城乡供水、污水处理及再生水项目、污泥处置项目。运营总规模450万立方/日,其中原水供应150万立方/日、自来水供应130万立方/日,污水处理设计规模 170万立方/日,污泥处置700吨/日,管网运维4900公里以上。
中铁市政环境公司注册资本金8.5亿元,前身铁四局给排水工程处是原铁道部基建系统仅有的两家专业化铁路给排水施工企业之一。在经历工程队(段)、工程处到现代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建设足迹遍布全国近27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建设的水厂总供水规模约 700万吨/日,污水处理厂总规模约1400万吨/日,管网总里程约 1.2万公里,顶管总里程超 200 公里,穿越滇池、阳澄湖、金山湖等大型水域,恢复和改善数 80条河流生态功能。
通过搭建专业梯队,中国铁工投资士气如虹,最近一年以来,中国铁工投资与旗下企业在环保领域落地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标杆项目,体现了其强大的执行力和技术积累。
2024年8月,中国铁工投资与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在京签署贵州铜仁花滩子水库项目增资扩股协议及EPC合同。中国铁工投资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朱晓勇表示,中国铁工投资与贵州省水投业务高度契合,优势领域互补,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充分发挥中国铁工投资“投建营”一体化优势,在水利开发、水务环保、生态环境等领域深化双方合作,实现发展共赢。
2024年9月,中国铁工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市政环境建设有限公司、中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香港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八湖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特许经营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据招标公告显示,该项目总投资达12795.75万元,特许经营期为40年。
2024年9月,中铁水务顺利中标泰兴市建筑垃圾等城市固废综合处置和资源利用中心投资、生产设备采购及运营项目。该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实现了中铁水务在江苏地区业务规模的增长,同时也标志着中铁水务在固废业务裂变的开端,对于实现“水务固废双轮驱动”意义重大。
在去年第四季度,中铁水务还密集在北京、河北、西藏、山东等地拿下4个项目,涉及污水处理、再生水、农村供水等领域,也实现了多个“首度突破”。体现了超强的业务能力以及项目布局实力。
北京市通州区美丽乡村配套污水处理设施运维项目(北区),包含31个污水处理厂(站),合计污水处理规模1.68万吨/日,是中铁水务成立以来首个北京地区的中标项目。
石家庄市西兆通再生水厂设备集成和调试及运营项目,顺利实现河北地区业绩突破。
西藏空港新区一体化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采购项目,合计污水处理规模1300吨/日,是首个服务民航机场的污水处理委托运营项目,为公司扎根高原打下坚实基础。
山东地区中标菏泽市东明县农村供水委托运营项目和曹县三干沟、富华河河道疏浚及附属设施项目二期-曹县污水处理厂EPC项目,在山东地区形成了包括泰安、成武、曹县、东明项目在内的规模集群效应,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滚动经营成效显著。
今年,中国铁工及其两大“环保业务主力”继续高歌猛进。
2025年2月,中铁水务中标河北香河县经开区环保产业园供水和污水处理特许经营项目,中标价格为49959901元。该项目包括供水和污水处理两部分、供水服务,特许经营期为40年。
今年5月,河北水利、中国铁工投资、中铁十局、中铁水务等联合体中标唐山市水网改善提升工程特许经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5.55亿元,作为河北省内跨区域的引调水民生工程,能够实现唐山市7个区县的水资源配置及地下水置换,系统解决唐山市资源型缺水、地表水匮乏、地下水超采等问题,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助力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同月,中铁市政环境建设有限公司、中铁铁工城市建设有限公司、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体中标玉田县地表水配置工程(玉田县境内部分)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该项目规划近期2025年内引水规模每年3000万吨,远期2035年引水规模每年6000万吨。据招标公告显示,该项目项目总投资约为70900.67万元。
今年7月,中铁市政环境建设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广东省清远市北部能源生态园项目(一期)EPC项目,投标总报价约为4.06亿元。建设内容主要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主厂房等建(构)筑物、处理系统、配套设施设备及附属工程的建设。
近期,中国铁工投资还中标了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港区新桥码头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2.66亿元,岸线长度835米,规划用地面积1020亩,分水路港和公路港两期实施,是安徽省2025年度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安徽省《关于高质量打造江淮干线水运大通道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加快建设的10个重点港口码头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将是江淮运河通航后新建的第一座综合港口码头,能够有效解决江淮运河沿线地区尚无现代化规模港口、港口物流发展十分滞后等问题,促进腹地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中国水网不完全统计,截止2025年8月底,仅涉及环保领域,中国铁工投资与旗下企业本年度中标的项目金额就接近100亿元。
04.
写在最后
面对“存量求优”的时代命题,环保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从“投资建设”转向“运营价值”和“系统解决方案”。中国铁工投资通过搭建专业化平台、整合产业链资源、拓展泛水业务展现出强大的资源整合与执行能力。
对行业多年的思考与耕耘也让中国铁工投资获得了不少项目之外的收获。去年,中国铁工投资荣获首都文明单位称号,荣获国家级质量奖2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8项、省部级安全标准化工地称号9项,国家级QC成果11项,省部级QC成果33项,国家级环保奖1项,8项工程获得省部级“绿色科技示范工程”,1项研究成果获国资委“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工程”,固废资源化研究、工业废水研究成果均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获中国中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协会科技成果奖10项,省部级工法5项,1家公司荣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等荣誉。
而其今年取得的近百亿的项目体量不仅体现了市场认可,更标志着环保行业正在从“单点治理”走向“全域协同”,从“项目驱动”升级为“价值驱动”。
环保产业的未来,属于那些既能扎根专业、又能拥抱融合的企业。中国铁工投资的实践表明,只有将环保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创造。
来源:中国水网,仅供分享交流,图文版权归原作者。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