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月英介绍了“十四五”期间,东营市在水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十四五”以来,东营市坚持“河海统筹、水陆共治、标本兼治”,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推进水和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交出了一份“河清岸绿、滩净海蓝”的生态答卷。全市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连续四年大幅优于约束性指标,劣Ⅴ类水体动态清零。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入海断面总氮浓度连续三年优于入鲁断面浓度。黄河(东营市段)、黄河口湾区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消失多年的黄河刀鱼重现身影,江豚种群频现黄河入海口,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今年1-10月份,全市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66.7%,优于约束性指标44.5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指数5.78,按同口径计算较2020年改善22.8%。入海断面总氮浓度较2020年改善19.34%,夏季航次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首次达到90%,较2020年同期提升15.7个百分点。
构建全域智慧监管体系,凝聚协同治水强大合力
以“智慧治水”为牵引,在全市关键断面、重点涉水企业、饮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及重点入河排污口系统布设水质在线监测站点,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水质监测网络;系统整合生态环境、水务、河务、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职能力量,压实属地治水管水责任,水环境治理完成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从“部门独奏”向“全域合唱”的根本性转变。
攻坚水环境综合整治,擦亮河湖生态鲜明底色
坚持源头管控与系统治理并重,基本完成重点河流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牵头完成29个水污染治理项目,争取上级水污染防治资金10.7亿元;建立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累计兑付资金1.27亿元;协同水务部门完成9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城市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水质达标率连续多年保持100%。
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打造美丽海湾示范样板
深化湾长制落实,逐年制定湾长制工作要点,建立覆盖市、县、乡三级的湾长体系。累计开展巡湾986次,解决问题378个;深化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629个排污口整治备案;持续开展“净滩”专项行动,累计清理岸滩垃圾300余吨;突出抓好重点河流总氮管控,制定“一河一策”总氮污染治理与管控方案,推动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
下一步,东营市将坚定不移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江河海湾协同治理,强化陆源污染精准防控,系统实施海洋生态修复,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海洋生态功能稳步增强,全力打造人海和谐、陆海共生的美丽东营样板。(大众新闻记者 陶敬玉 实习生 张永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