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王晓昌教授团队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
发表日期:2015年01月16日 新闻来源:笃实新闻网 |
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我校王晓昌教授团队完成的“水与废水强化处理的造粒混凝技术研发及其在西北缺水地区的应用”获得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水是生命之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污染严峻,对此,我国已将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控制水体污染,强化水和废水处理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水和废水处理工艺众多,但作为关键环节的固液分离效率往往受制于固形物的密度与沉速,对于高浓度悬浊质处理,排泥的大量耗水和污泥处置的困难更是处理效率提高的制约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我校王晓昌教授带领的团队历时十余年,在国际上首次突破了致密型絮凝体形成的技术难题,完成了絮凝体形成理论的原始创新和造粒混凝的系列技术发明,并针对我国西北缺水地区高浊度水、高污染浓度污废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完成了专利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工程化集成创新。

该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 项,公开发明专利申请6 项,制定企业与地方技术标准(条例)3 项,发表相关SCI 论文45 篇,建设了教育部西北城镇水资源再生利用与水质安全保障创新团队、陕西省污水处理与资源化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陕西省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成果应用于西北五省区和内蒙30 个城镇与工业区,解决了极度缺水地区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缓解了城镇发展的供水矛盾,促进了污染治理和环境改善。与此同时带来了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值的提升。项目成果先后获得2003 年和2012 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实施的一项污水再生利用工程于2012 年获得国际水协会全球项目创新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的在科学技术方面设立的国家级奖励。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个奖项。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2项。授予7名外籍科学家和一个外国组织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来源:宣传部 编发:网络中心)
|
王晓昌,男,四川成都人,生于1953年12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兼职教授。
1984年西建大硕士研究生毕业,1992年获日本北海道大学博士学位。长期在国内外从事水处理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水专项项目、课题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项、面上项目3项,国家科技攻关西部重大专项科研项目、863计划项目各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发表的200余篇论文中有50多篇被SCI收录。出版著作5部,获4项国家专利。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省先进工作者、省建设科技先进个人、省师德标兵、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省教学名师等荣誉。
轶事
他,曾经是一名普通工人,如今却已是我国的污水处理利用专家。
他曾经在日本留学工作,如今为自己的祖国辛勤奉献。
1977年王晓昌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录取,此后赴日留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并一直在日本从事环境工程。1998年,已经在国际污水处理领域取得杰出成绩的王晓昌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用王晓昌的话来讲,“在日本,总是感觉给别人干活”,“只有给自己的祖国干些事,我的内心才能感到些许慰藉。
但是回到自己的母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时候,他也感到了现实的重重困难。实验室里没有好的设备,研究条件差,研究经费没有着落,根本就启动不了科研项目。面对这样的条件,王晓昌以一颗赤子之心,自己花钱买研究设备。没有启动经费,他就利用自己从国外得到的一些研究经费。课题组成立后,王晓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特殊情况,进行污水处理利用以及循环使用的研究。他开发了“自我造粒型流化床高效固液分理技术”,研制了一系列新型水处理装置,应用于工业和民用污水的处理,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已在绿地世纪城生态小区、陕鼓集团、安塞县等地的项目建设中被广泛使用。随后,他进一步开发了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回用的高效低耗技术,将污水处理装置的水力停留时间从传统方法的8—10个小时缩短到1小时,大幅度缩小了处理装置的体积和占地面积。
荣誉
从1998年王晓昌回国至今的9年中,他先后承担了5项大的科研项目,并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其中《高效固液分离器》获得了2003省科技一等奖,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而在他的直接领导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也被批为国家重点学科,并成为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王晓昌也成为我国在污水处理领域的一面旗帜。回顾自己9年多取得的成绩,王晓昌说,人的一辈子是短暂的,能为自己的祖国干点有意义的事情,就觉得一生无憾。
王晓昌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
他,曾经是一名普通工人,如今却已是我国的污水处理利用专家。
他曾经在日本留学工作,如今为自己的祖国辛勤奉献。
他就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兼职教授王晓昌教授。
1977年王晓昌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录取,此后赴日留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并一直在日本从事环境工程。1998年,已经在国际污水处理领域取得杰出成绩的王晓昌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用王晓昌的话来讲,“在日本,总是感觉给别人干活”,“只有给自己的祖国干些事,我的内心才能感到些许慰藉。
但是回到自己的母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时候,他也感到了现实的重重困难。实验室里没有好的设备,研究条件差,研究经费没有着落,根本就启动不了科研项目。面对这样的条件,王晓昌以一颗赤子之心,自己花钱买研究设备。没有启动经费,他就利用自己从国外得到的一些研究经费。课题组成立后,王晓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特殊情况,进行污水处理利用以及循环使用的研究。他开发了“自我造粒型流化床高效固液分理技术”,研制了一系列新型水处理装置,应用于工业和民用污水的处理,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已在绿地世纪城生态小区、陕鼓集团、安塞县等地的项目建设中被广泛使用。随后,他进一步开发了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回用的高效低耗技术,将污水处理装置的水力停留时间从传统方法的8—10个小时缩短到1小时,大幅度缩小了处理装置的体积和占地面积。
从1998年王晓昌回国至今的9年中,他先后承担了5项大的科研项目,并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其中《高效固液分离器》获得了2003省科技一等奖,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而在他的直接领导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也被批为国家重点学科,并成为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王晓昌也成为我国在污水处理领域的一面旗帜。回顾自己9年多取得的成绩,王晓昌说,人的一辈子是短暂的,能为自己的祖国干点有意义的事情,就觉得一生无憾。
王晓昌,男,四川成都人,生于1953年12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兼职教授。
1984年西建大硕士研究生毕业,1992年获日本北海道大学博士学位。长期在国内外从事水处理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水专项项目、课题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项、面上项目3项,国家科技攻关西部重大专项科研项目、863计划项目各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发表的200余篇论文中有50多篇被SCI收录。出版著作5部,获4项国家专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1]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省先进工作者、省建设科技先进个人、省师德标兵、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省教学名师等荣誉。
2轶事
他,曾经是一名普通工人,如今却已是我国的污水处理利用专家。
他曾经在日本留学工作,如今为自己的祖国辛勤奉献。
1977年王晓昌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录取,此后赴日留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并一直在日本从事环境工程。1998年,已经在国际污水处理领域取得杰出成绩的王晓昌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用王晓昌的话来讲,“在日本,总是感觉给别人干活”,“只有给自己的祖国干些事,我的内心才能感到些许慰藉。
但是回到自己的母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时候,他也感到了现实的重重困难。实验室里没有好的设备,研究条件差,研究经费没有着落,根本就启动不了科研项目。面对这样的条件,王晓昌以一颗赤子之心,自己花钱买研究设备。没有启动经费,他就利用自己从国外得到的一些研究经费。课题组成立后,王晓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特殊情况,进行污水处理利用以及循环使用的研究。他开发了“自我造粒型流化床高效固液分理技术”,研制了一系列新型水处理装置,应用于工业和民用污水的处理,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已在绿地世纪城生态小区、陕鼓集团、安塞县等地的项目建设中被广泛使用。随后,他进一步开发了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回用的高效低耗技术,将污水处理装置的水力停留时间从传统方法的8—10个小时缩短到1小时,大幅度缩小了处理装置的体积和占地面积。
3荣誉
从1998年王晓昌回国至今的9年中,他先后承担了5项大的科研项目,并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其中《高效固液分离器》获得了2003省科技一等奖,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而在他的直接领导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也被批为国家重点学科,并成为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王晓昌也成为我国在污水处理领域的一面旗帜。回顾自己9年多取得的成绩,王晓昌说,人的一辈子是短暂的,能为自己的祖国干点有意义的事情,就觉得一生无憾。
4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通过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推荐上报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王晓昌教授是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