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周教授简介
姓名:施周
性别:男
出生年月:一九六一年五月
民族:汉
政治面藐:中共党员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职称:教授
职务: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
学位:美国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博士学位(1998)
工作经历
1982.07-1991.07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给排水教研室,讲师
1991.08-1999.04 美国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硕士、博士并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5.05-2005.12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工程与科学系,系主任
2006.01- 至今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研究领域
高效低能耗的水质控制理论与技术;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中的行为及其降解机理与方法;
水环境系统的模拟与控制。
近几年主持的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项目起止
时间
|
项目经费
(万)
|
水解酶对活性污泥工艺污泥减量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1-2013
|
39
|
离子交换膜化学反应器(IEMC)的研制及其去除水源中典型溶解性带电污染物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8-2010
|
30
|
碳纳米管负载TiO2对POPs的吸附与光降解协同作用研究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2008-2010
|
10
|
Multi-stakeholder platform for ASEM S&T Cooperation on sustainable water use
ASEMWaterNet(亚欧水资源平台)
|
欧盟第六框架计划下国际合作项目
|
2005-2009
|
17.88
|
基于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水质净化方法与工艺
|
湖南省科技厅
|
2003-2006
|
14
|
负载型无机纳米氧化物对水溶性污染物的吸附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2004-2006
|
6
|
基于纳米技术的水质净化方法
|
科技部
|
2004-2006
|
40
|
基于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水质净化方法与工艺
|
湖南省科技厅
|
2003-2006
|
14
|
长沙市河东南部城区排水规划整合
|
长沙市规划管理局
|
2009
|
73.68
|
长沙市S2片排水规划整合
|
长沙市规划管理局
|
2010
|
36.26
|
益阳资江流域饮用水源降锑应急处理
|
湖南省建设厅
|
2007
|
5
|
近年来部分发表论文
[1] Z.Shi, Z.H.Wang. Photodechlorin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dissolved in surfactant solutions. In: Proceedings of EnerEnv’2003 Conference. New York: Science Press, 2003, 573-578
[2] Shuizhou Ke, Zhou Shi, Fang Herbert H.P., Tong Zhang. Degradation of Phenol in An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Reactor (UASB) at Ambient Temperature. Journal of Environ. Sci. 2004, 16(3): 525-528
[3] Shuizhou Ke, Zhou Shi, Fang Herbert H.P. Applications of two-phase anaerobic degradation in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Int. J. Environ. Pollut. 2005, 23(1): 65-80
[4] Z.H.Wang, Z.Shi. Kinetic and Mechanistic Study of Photodechlorination of 2,2',4,4'-Tetrachlorobiphenyl in Surfactant Solutions.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07, 78(2): 162-165
[5] 李冬梅,施周,梅胜,等. 絮凝条件对絮体分形结构的影响. 环境科学,2006,27(3):488—492
[6] 李黎武,施周. 基于二参数工况谱的取水泵站优化设计方法.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18):33—37
[7] 施周,许光眉,李炳. 纳米SiO2的分散表征及其强化混凝低温低浊水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21):43—46
[8] 李黎武,施周. 随机躁声干扰下水质模型参数的鲁棒估计方法. 水利学报,2006,37(6):687—693
[9] 许光眉,施周,邓军. 石英砂负载氧化铁的表征及其除锑吸附性能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4):607—612
[10] 谢敏,施周,李冬梅,等. 基于静沉试验的给水厂污泥重力浓缩池的设计探讨. 给水排水,2006,32(12):1—4
[11] 李黎武,施周. 取水泵站优化调度的分解—协调模型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21):14—17
[12] 谢敏,施周,杨圆晶,李淑展. 水厂排泥水处理的化学调质研究.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4):31—35
[13] 吴慧英,施周,等. 城市污水纳米材料混凝强化一级处理研究.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7(10)
[14] 许光眉,施周,邓军. 石英砂负载氧化铁吸附除锑的研究. 环境化学,2006,25(4):481—484
[15] 谢敏,施周,李淑展. 污泥脱水性能参数—比阻检测的若干问题研讨.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3):15—16
[16] 马满英,施周,余健,刘有势. 自然有机物对地下水混凝除铁的影响试验研究. 工业水处理,2006,26(12):34—37
[17] 李淑展,施周,谢敏. 污水厂污泥制备垃圾填埋场防渗衬层材料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23):43—46
[18] 马满英,刘有势,施周,余健. 天然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对地下水除铁的影响.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13):59—61
[19] 施周,王湘,许光眉. 酸性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的改进研究. 中国环境检测,2006,22(6):9—13
[20] 李黎武,施周,许仕荣. GIS环境下枝状供水管网水力计算的递归算法.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22:52—55
[21] 施周,王湘,许光眉,王振华. 测定环境水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方法的改进. 日用化学工业,2006,36(5):324—327
[22] 李冬梅,施周,梅胜,等. 高浓度悬浊液架桥絮凝分形体的形态学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19):95—99
[23] 施周,祁亚娟. 黑化砂在运行中的过滤效果评价. 净水技术,2006,25(3):65—67
[24] 施周,刘欣华,王振华. 改性糊精溶液中四氯联苯光降解途径.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5(2):57—59
[25] 李冬梅,施周,金同轨,等. 含沙高浊水最佳絮凝条件的确定. 水处理技术,2006,32(3):15—18
[26] 陈积义,吴慧英,施周,等. 城市污水化学强化一级处理技术分析.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4—8
[27] 谢敏,施周,等. 高校学生的水意识调查与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1):324—327
[28] 李冬梅,施周,金同轨,等. 阳离子型聚合物对低温低浊水的絮凝效果与形态学特性.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6):1013—1019
[29] 罗岳平,施周,王仕汇,等. 用粘土作助凝剂提高聚合氯化铝除藻效果的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2007,23(17):61—65
[30] 李黎武,施周. 应用风险分析方法确定取水泵站主电机功率储备系数. 给水排水,2007,33(8):106—109
[31] 李黎武,施周. 城市用水量非线形组合预测方法研究.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6):15—18
[32] 施周,王仕汇,等. 联用聚合氯化铝和高岭土去除小球藻的试验研究. 净水技术,2007,26(3):32—35
[33] 许光眉,施周,邓军. 石英砂负载氧化铁吸附除磷的热动力学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2007,1(6):15—18
[34] 李黎武,施周. 基于模糊事件概率理论的水质风险率计算方法. 水利学报,2007,38(4):417—421
[35] 许光眉,施周,邓军. 石英砂负载氧化铁吸附除锑、磷的XRD、FTIR以及XPS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3):402—407
[36] 李伟,施周,袁玉梅. 塑料排水立管最大允许充水率α值的试验研究.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7,33(1):132—135
[37] 王湘,施周.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C对硫酸铝混凝除浊的影响. 净水技术,2007,26(2):57—60
[38] 吴慧英,施周,黄晟. 加压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医院污水.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3):64—65
[39] 李淑展,施周,谢敏. 污水厂污泥制地砖及其性能. 硅酸盐学报,2007,35(2):251—254
[40] 谢敏,施周. PDA在给水厂排泥水处理中的应用. 给水排水,2007,33(11):23—26
[41] 许光眉,施周,邓军. 石英砂负载氧化铁吸附除磷的研究. 给水排水,2007,33(11):150—153
[42] 李冬梅,施周,王巧,杨鹏. 表面活性剂与纳米SiO2作用下聚合铝的絮凝特性.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12):63—67
[43] 贺海生,施周. 株洲市饮用水源污染及水质保障技术措施探讨.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4):30—33
[44] 马满英,施周,刘有势. 鼠李糖脂洗脱土壤中多氯联苯影响因素的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2008,2(1):83—87
[45] 马满英,施周,刘有势,吴星杰. 预处理沉淀冷冻干燥法提取鼠李糖脂新工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5(1):75—79
[46] 施周,王巧,李冬梅,等. 纳米SiO2与聚氯化铝对含表面活性剂原水的絮凝效果研究. 给水排水,2008,34(6):23—27
[47] 马满英,施周,刘有势. 生物表面活性剂修复HOCs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生态学杂志,2008,27(5):835—840
[48] 马满英,施周,刘有势,等. 假单胞菌AB93066产鼠李糖脂发酵条件的优化. 精细化工,2008,25(3):221—225
[49] 谢敏,施周,刘小波. 净水厂污泥冰冻—解冻调质的微观结构分析. 给水排水,2008,34(11):154—156
[50] 吴慧英,施周,陈积义,等. 两种微波—活性炭法对苯酚的去除效果及其效能比较. 中国给水排水,2008,24(23):52—55
[51] 施周,张丽娟,罗岳平,等. 铁盐—高岭土—PAC联用去除铜绿微囊藻的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9(2):49—52
[52] 罗岳平,施周,张丽娟,等. 化学预处理对用高岭土助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的影响的研究. 净水技术,2009,28(3):18—22
[53] 罗岳平,施周,张丽娟,等. 高岭土对铜绿微囊藻的PAC强化絮凝去除技术.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2):22—26
[54] 张伟,施周,张骅,等. 多壁碳纳米管结构对复合光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2):2129—2132
[55] 张伟,施周,徐舜开,等. 多壁碳纳米管吸附去除水中1,2,3—三氯苯.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12):69—73
[56] 谢德华,施周,谢鹏,等. 颗粒物对无电压作用下离子交换膜分离去除铜离子的影响. 环境工程学报,2010,4(6):1247—1250
著作
[1] 施周,张文辉. 环境纳米技术,化学工业出版,2003年5月
[2] 刘文君,施周. 水质与水处理 公共供水技术手册(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
专利
[1] 施周,李淑展. 用城市污水污泥制作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衬层的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610031102.5,授权日期2008.02.06
[2] 施周,李淑展. 城市污水污泥烧制陶质地砖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200610031101.0,授权日期2008.07.16
[3] 施周,马满英,吴星杰.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的提取工艺,发明专利,专利号200610136880.0,授权日期2009.09.02
主要工作经历1982.7-1991.7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给水排水教研室教学与科研工作;
1991.8-1999.4 美国田纳西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硕士、博士学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其间( 1995.10-1996.12 )在美国标树岑国家实验室从事研究;
1999.4- 现在,湖南大学土木学院水工程与科学系系主任
2005.12-至今,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研究工作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高效低能耗的水质控制理论与技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中的行为及其降解机理与方法;水环境系统的模拟与控制。
主要从事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及工程实践方面的工作,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及环境工程下的环境工程。
主要论著业绩成果
1 .在《 Environmental Sci. Technol 》、《 Wat. Sci. Technol 》及《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给水排水》等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2 .《环境纳米技术》专著一本;
3 .在美期间作为主研人员之一参与三项美国国家级课题(经费共计 120 余万美元);
4 .回国工作后主持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与省基金各一项,其它课题四次。
5.入选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等七部委共同评选的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学术团体及所任职务
1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水工业发会给水委员会委员;排水委员会委员;工业给排水委员会委;
2 .湖南省土建学会给排水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