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地处欧洲西部,国土面积约55.16万km2,其中三分之二为平原面积,人口约5600万。法国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法国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往东南600~1000mm以上。每年可再生的淡水总量190.00km3,人均可利用水量约3400m3。法国主要的大河流有卢瓦尔河(1010km)、罗内河(812km)、塞纳河(776km)。其中塞纳河横贯巴黎市中心。巴黎位于法国盆地的中央,有大巴黎和小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环城公路以内的巴黎城市内,城市面积105km2,人口约200多万。大巴黎包括城区周围的七个省,面积达12000km2,人口约1000万,几乎占到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是法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
法国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在水的建设和管理上起步比较早,法国人的建设和管理思想在全世界也是有代表性的。法国、英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在水的管理上有全国性的法律来规范水务行为。法国在水务的私有化上面要比其它国家都早。像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威立雅、苏伊士公司都是世界上大的私有化水务公司。法国的水务管理与北美的理念有所不同。美国的水资源开发管理是依照国会制定颁布的法令进行的。水的管理机构在全国分三个层次,即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管理机构、州政府机构和地方机构三级负责。地方水管理机构实际上是一些经济实体,按照市场经济法则运行,与政府机关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在政治体制上面,美国实行私有制,法律保护私有财产。因此联邦政府对水的管理主要集中在水权的管理上,至于供水配水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市场自发的调节和民间机构的运作来实现的。水权作为私有财产在美国是可以自由的转让的,在转让的程序上类似不动产的转让。近年在美国的水交易市场上也出现类似的公司,就是旨在建立一个透明的和公正的水市场中枢。买方和卖方都能在这里进行各种类型的水交易,使水这种最宝贵的商品得到最有效的配置,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在西部还出现水银行的水权交易体系,将每年来水量按水权分配成若干份,以股份制形式对水权进行管理,方便了水权交易程序,使得水资源的经济价值得以更充分的体现。美国的水务管理主要依靠州政府。
法国则是采用完全的协商机制。在法国,市民掌握水资源的管理权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此分权制对一个在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充当重要角色的国家来说是很罕见的。它导致了一种共同管理体制。即水政策由国家制定,但却是由国家、所有的地方社区和用户三方面结伴来共同管理的。这样一种利害关系共同体的形式存在于各个层次,各个部门。法国的城市化率比较高,而且地区和气候的差别也没有美国那么大,水管理主要集中在城市。在法国,环境部是负责水和环境管理的主要政府部门。水管理分为4个层次,即国家级、流域级、地区级和地方级。水法又涉及到农业部、卫生部、工业部,因此法国建立了很好的协调管理机制。在国家层次上,成立水资源委员会,其主席由议会成员担任,委员由参、众两院以及国家的有关机构代表参加。
流域委员会负责提出流域内水资源开发管理的总体规划和五年计划,建议水费收率、投资的分配等事宜。法国在1964年4月16日制定了水法。此法律规定:在法国,应该按天然流域,而不是按行政区域去管理水资源。法国有五条主要的河流,即:龙河、卢瓦尔河、莱茵河、罗纳河,赛纳河和六个河流域。因此,在1964年,按照这些江河流域法国被分为六个水文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一个自己的水经营机构,并同地方政府协商,对各自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英国在1974年供排水服务按照自然流域划分管理范围,合并成10个地区水务署)1964年的水法还提出了一个基本原则“谁污染谁付钱”。这些思想到今天仍然适用,并且影响到世界的其他地方,甚至北美的加拿大。几年前时任上海市副秘书长的吴念祖代表在全国人大代表大会时提案的题目也是“以流域管理水资源”。当然中国要走到这一步还要一段时间。
法国有27万km的河道,每年有约4400亿m3的降水量(其中60%又蒸发掉)。其自然状况相对良好。但法国对水的认识是极其深刻的。1992年1月3日法国通过了又一部法规。这一法规同在里约召开的联合国全球高峰会议通过的决议一起,树立了把水作为国家公共遗产的一部分,这样就将水资源提升到国家利益的高度。
1992年法国新修改的水法仍然保持了原先的管理体制。不过更明确了,流域委员会是流域水务问题的立法和咨询机构。流域委员会由用水户代表、水利科技专家代表、专业协会代表、不同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员代表、中央政府部门的代表组成。其中,用户代表、专家代表、社团代表占全体委员总数的40~45%,不同行政区的地方官员代表占36~38%,中央政府部门代表占19~23%。流域委员会主席在上述代表中产生。
法国支流和水流域水平上的水资源开发管理由地区一级负责。机构的成员包括政府各相关部门、用水户、专业协会的代表,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制度。地区一级针对支流流域,成立地方水委员会。根据1992年法国水法,委员会的组成情况如下:50%为地区机构的代表和地方公有公司的代表;25%为不同用户、沿河土地所有者、25%为专业协会和组织的代表。该委员会负责起草、修正支流流域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方案,更为详细的确定水资源的使用目标,并监督执行。
地方一级,由市镇负责,法国本土共有36560个市镇。法国水行业的微观监管事务,主要是在市镇这一层级上实现的。饮用水提供和废水处理均是市镇政府的责任,因此,研究法国的水务监管,主要是针对市镇而言。一般讲,大市镇的水务经营和管理是在一个市镇范围里进行,而只拥有几百户人家的小市镇,往往和相邻的市镇联合起来进行水务经营和管理。
法国有2/3的市镇成立联合会,联合会由政府代表、用户代表、水务公司等各方面代表组成,对供水和污水处理事务进行共同管理。管理的模式有两种:一是政府直接组织经营和管理;二是让给私营公司经营和管理。随着90年代以后私有化进程的加快,政府直接经营和管理的水务公司已经不到25%,大部分分布在比较偏僻的地区或用户比较分散的地方。而由私营公司经营的水务公司占到75%以上。
对于公营水务公司,政府一般通过计划合同的方式进行监管。对于私营水务公司,政府则采取出租合同和特许合同两种方法进行监管,这种方式在法国已经拥有100多年的历史。根据出租合同,地方政府承担水工程的建设或扩建所需费用,经营者只承担资产的运营管理和风险费用,不承担固定资产的投资,不参与水价的制定,租让期一般为5~20年。根据特许合同,经营者不仅负责资产的运营和管理,而且还要承担固定资产的再投入,并参与水价的制定。特许合同一般20~50年。目前法国对大多数私营水务公司采取租让合同监管方式。租让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提供的服务项目及质量标准,向用户征收的水费标准及水价变化情况等。
水利工程投融资监管。法国城市饮用水供应和排水道、污水处理厂及供排水科研等水利工程投资全部由政府负担,农村饮用水取水工程由政府与用水户联合投资,投资来源包括受益区所交水费、贷款和捐赠基金等。灌溉工程一般由自筹解决投资,重大灌溉工程的投资由国家负担全部或一半。在私人水道上修建的水利工程,投资由受益者分摊,有重大效益的工程,由省或区管理局投资兴办。为避免水价猛涨而使用水户无法承受,市镇政府也接受多种形式的公共资助,主要资助来源是流域的水务局和国家农业供水基金及地区和省政府的补助,补助通常是从政府预算拨款中以低息贷款形式发放。
防洪工程投资分摊方法有四种:①国家分摊国有河流防洪工程的投资,受益范围明确的坝、库、堤和河道疏浚等。防洪工程投资由受益者分摊;②各部门分摊;③流域机构分摊;④当地集体捐款或向银行借款。
就运行管理费用的分摊而言,在私有水道上修建的供水工程的运行和养护费用由受益者分摊。对农业与水资源管理有重大利益或急需建设的水利工程,其运行管理费用由有关省或区的水管理局分摊。公共河道上,对许可修建的水利工程,其养护维修费用,由特许权拥有者负责。对单位有直接利益的堤、坝、河渠和水库的养护和维修,其费用按规定由国家和受益单位分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养护维修费用由全区域用水户共同承担。
水价监管。法国水价结构由两大块构成:水费和水税,这也是供水投资的筹集和回收的重要的途径。在法国城市水价构成中,用户支付的水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饮用水的费用,它包括每月的计量费用、处理及输送费用、管道设施装置费,如用户需要专用管道连接,还要另外付费;第二部分,污水处理费用,包括服务费、用于水净化及下水道设施的费用以及投资兴建新的污水处理厂及基础设施的费用;第三部分,为条件不利地区和环境保护所征收的公共基金,以及直接税(由各市决定是否征收)。其中,基金分别由六大流域的各个水经营机构负责管理,用于支付所需要的水的净化设备及资源保护的投资。
水价监管包括水价的制订和执行两部分内容。其中,水价的确定权由市长掌握,但法国的多层次水务监管体系赋予法国每一个地方社区管理当地水务的权限,因此,水价格的制订过程是一个多方面协商、民主对话的过程,其中,水价听证会是一个制度化的途径,一般由市镇政府召集投资公司代表、用户代表和供水单位代表,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讨论协商后定价。其中,广大用户反映强烈的是水价过高或价格上涨过快,以及水质安全问题;供水服务单位(包括水工程的私人投资者、私人供水服务者)要求收支平衡,投资者首先考虑的则是如何通过收费收回投资成本和利息,供水服务人员的费用也占据很大比例;政府则需要考虑财政支出、通货膨胀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水供给和污水处理的可持续运行等因素。各方按照如下程序达成水价:水工程投资者首先同供水公司和用户代表等协商后提出一个拟定价格,用户接受后,三方以共同签署合同的方式确定下来,最后由市长确认。因此,一般来说,法国的水消费者所交纳的费用是当地水所需费用的精确反映。但水费的制定还要考虑两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方面,是由不同流域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及水质所决定;另一方面,由人口密度和需求弹性变化、供水的边际成本以及自然条件和污染数量决定。因此,法国有多种不同的水价,在不同城市、不同地区,对用水者而言,水费差价很大。全国平均值是每立方米为14法郎,但有的地区每立方米水价可高达40法郎。总体上,私营公司供水水价高于公营和混合经营型水价。而城市供水价较农村供水价约高42%。地方政府往往通过提供不同的补助来减少差价。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及欧共体提出的供水水质标准,法国新开工建设的供水工程投资较大,回收投资及平衡财务的压力也相应较大,因此,水价标准的调整也较频繁。不过,水价调整的过程是透明的,供水单位的财务盈亏既要上报主管部门,又要向社会用户公布。调价的条件、原因、用途,扩大投资或维修、更新、改造的计划,都让社会及时了解并充分监督。用户对服务和收费提出的投诉能及时解决并反馈,各级政府及供水机构都能充分尊重用水户协会的要求和意见。
水价的执行方式有三种。第一种,在委托管理模式下,与政府签定了出租合同和特许合同的私人供水公司,直接负责向用户收取水费。不过签定出租合同的私人公司须把一部分水费返还给政府用于投资。第二种,在政府水管局直接管理模式下,由市镇政府或联合工会负责供水服务的运行管理,由收费员向用水户寄送帐单进行收费。第三种,是市镇政府和私营公司结成供水联合体,共同执行,用水户与供水联合体的经济关系是凭水帐单付费和回收投资成本。这又分三种情况:一是政府水管局与私人公司按合同共同负责供水公共服务设施的运行,并共享利润;二是市镇政府付给供水服务合同承租人标准服务报酬,由政府决定水价标准;三公私联营的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政府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1%。公私按股份分配利润。
巴黎的第一个弧形封闭下水道出现于1370年,当时只有一小段。以后几百年里,排水仍是露天阴沟的形式。19世纪初拿破仑时代,巴黎封闭式下水道建了30m。19世纪中期,巴黎城市建设的功臣奥斯曼和贝尔格朗设计了巴黎主要街道,也开始大规模地修建下水道。巴黎弧形封闭式下水道已建成600km。1894年时,政府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所有饮用水供应、废水排泄均采用封闭形式。所以准确地讲,巴黎的下水道不仅仅是一个阴沟,而是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除了排水沟外,它还设有两套供水系统,一套共饮用水,一套供非饮用水,以及一条压缩空气管道,一个气压文件传送系统和一些电话线路(附图一)。今天巴黎下水道总长2100多km。100多年前贝尔格朗设计下水道的理念今天仍然在用。只不过现在人叫做“共同沟”,就像浦东建设的那段那样。贝尔格朗的那种地下设施超前建设的思想,其实在旧上海的英、法租界中就能看出。旧上海淮海路还没有煤气,但淮海路两边的弄堂里早已埋下了煤气管,而南京路就没有这样做。
巴黎下水道的管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导游是真正的清洁工,身穿绿色工作服,头发整齐油亮,教育有素,彬彬有礼。跟他走进下水道,如同上面的街道。法国的下水道四通八达,2100多km的管道有26000个出口,遍布全市(其中18000个可以进人)。为了不迷失方向,每段下水道都有名字,它的名字与上面的路名是对应的。养护工人可以沿阴沟两边人行窄道到任何地方。从1867年世博会开始,就陆续有外国元首来参观。现在每年仍然有十万人来此参观。
巴黎2100km长的下水道,由东南向西北地势较低的阿谢尔方向流,每天排放的污水约120万t,排水系统则是合流形式的。下水道的污水目测基本是生活污水,而且没有像上海那样脏,没有塑料袋等大的垃圾。这与市民文化素质和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在整个下水道网络中,有2个电脑控制的污水提升站;11个专门针对雨季塞纳河水的“涨水站”以及安全阀,来保证经过马路又流回到塞纳河水的质量;50个专门用于下大雨时保证排水效果的路边下水道;7条倒虹管道横穿塞纳河,将城南的废水引到城北。在巴黎共有400名下水道维修工(附图二)负责整个下水道网络的维护,包括清洁坑道、修理管道、寻找、抢救掉进或迷失在下水道中的人,用水淹的办法来灭鼠;监管净化站,等等。
巴黎下水道的养护方法沿用了100多年前贝尔格朗发明的办法,在今天看来仍然很实用。下水道的大部分管段的流速大于0.3m/s,但仍然有大量的泥沙进入下水道。这是因为巴黎的供水系统分为饮用水和非饮用水。非饮用水主要用于冲洗马路(附图三)、浇花,每天约40万t。污水中所含的泥沙如果不清除,会造成下水道堵塞。因此在下水道中有清砂船,大的十几米长,几个人合力操作(附图四)。船体整个钢铁结构,像拖船一样扁平。小的清砂船1m多长,单人操纵。每年约清捞15000m3的沉积物。在断面比较宽、流速比较慢的阴沟里放置了直径约1m,外表像木酒桶,由木条拼成的巨大木球。它看来简单但符合流体力学原理,木球的放入使水流宽度变窄,压力增大,流速加快,便冲走了沉积物。大木球在主干道走,漂17km的距离要花整整17d的时光。今天当地的巴黎人只要你谈起巴黎的下水道,都会自豪地讲,这是全世界最好,最文明的下水道。贝尔格朗先生(附图五)为巴黎下水道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我国的排水事业起步于上个世纪初,以后的几十年有于种种原因停了六十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经过二十几年,今天走出国门看看一些国家走过的路,值的我们反思,借鉴,学习的。
■
(由上海市城市排水市北运营有限公司供稿)
法国排水考察启示(李建勇)
时间:2006-09-06 来源::《水利水电市场》2006年8期
节前公司总经理李建勇率队赴市南防汛泵站开展安全大检查
|
 |
|
 |
4月27日上午,上海排水公司总经理李建勇(图右3)、副总经理姚杰,率公司设施部、安保部、信息部、办公室等负责人一行8人,在市南分公司副经理刘宝华、生产科长陆永亮陪同下,先后来到新蒲汇塘泵站、陆家浜路泵站进行节前安全大检查。
李总在仔细查看了泵站的各项防汛准备工作,了解泵站目前设备、人员运行情况后,要求泵站员工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一轮汛期的到来,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化泵站的要求实施管理,力争做到安全度汛、遇事不乱、应对及时,优质服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