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2012年5月在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暨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题会议上提出,要更加注重保护优先,优先保护水质良好和生态脆弱的江河湖泊。在“十二五”期间,按照突出重点、择优保护、一湖一策、绩效管理的原则,完成30个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进一步明确了“良好湖泊优先保护”的工作思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是智慧的象征,蕴含着特殊的文化意象。智者乐水,一个城市有了水,就好比明珠遇到光的折射,顿时增辉不少。“千湖蓝水千湖月,江汉处处涌碧波”。湖北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省内大小湖泊连河通江,各类水库星罗棋布,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荆楚大地上。
湖泊是事关湖北省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命根子”,加强湖泊管理与保护事关长远,意义重大。面对近年来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水质变差的问题,湖北省委、省政府把湖泊保护作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为保护和改善湖泊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今年两会现场,代表委员们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会场外的环保志愿者更是欢欣鼓舞。近几年来,武汉市的湖泊保护,在遏止填湖的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湖岸线成了一道护湖的红线。环保志愿者表示,对治理湖泊排污,也应该有这样的决心和力度。“过去,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法律依据不够,导致处罚力度不够。而现在,法律法规已经相当完备齐全。下一步,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处罚力度,并应有对水污染追责的典型案例出现。”
目前,武汉市湖泊保护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每个辖区的区长为该辖区的总“湖长”,区领导担任辖区内各湖泊的“湖长”,即湖长。每个湖泊还配有一位“草根”湖长,即热爱湖泊的民间志愿者。
让湖泊休养生息,成立湖泊管理机构,是湖泊保护的时势使然,意味着湖北在湖泊保护工作上又迈开了一大步。2013年,武汉市公开了“加强湖泊保护与污染治理”的承诺,全市166个湖泊全部纳入保护范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增强了生态忧患意识,湖泊治理也收到了实效,“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鸦千百雏”,这样的美景已在一些曾被污染的湖面重现了。
然而,人们依然担忧:关于湖泊保护,政府的措施不断出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过去的管理弊端,是不是立马就消失了呢?
鉴于曾经流行的“河长制”,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河长制成立之初不乏叫好的声音,可是实行之后河流的污染与破坏现象仍然频频出现。湖泊保护是个良心活儿,是管长远的事。但是当湖泊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矛盾时,湖泊作为公共利益往往会被让渡。2012年一项关于湖泊保护的发展战略中提出,用3到5年时间,使湖北省湖泊面积萎缩、数量减少的局面得以遏制。如果保护措施未能落地,有些湖泊未必能坚持到那个时候。
人与湖,相互依存,祸福与共。建设美丽湖泊、美丽中国,是通往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为了改变湖泊保护的现状,国家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湖泊保护从一般性的水资源保护中独立出来,更加强调湖泊生态系统的特殊功能,强调湖泊水质保护的特殊性,使得湖泊保护工作具有了明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水利部联合发布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在这个文件中,不仅将湖泊(水库)与江河相互并列,而且以水质保护为标准,明确了水质维护、水质改善和风险防范3种类型,针对湖泊的不同水质状况,实现了保护的差异化。自此,我国的湖泊保护工作思路基本形成,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湖泊保护从一般意义上的水资源保护中分离出来,实行湖泊专门保护。二是对湖泊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分类保护。
“良好湖泊优先保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对水质良好湖泊所进行的风险防范型保护。如果说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湖泊保护举措是一种组合拳,那么“良好湖泊优先保护”则是其中的一记重拳,它标志着我国湖泊保护理念的重大转变。
日前,环境保护部公布了最新纳入国家重点支持江河湖泊动态名录的15个湖泊名单。与以往不同,这些湖泊是通过竞争方式被遴选出来的。改革现有资金拨付方式,以较少投入确保水生态安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联手推进的这项制度创新,在遴选过程中获得了各方支持和赞誉。
2011年,水质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正式启动,2011年—2013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40亿元,支持54个湖泊启动保护工作。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2011年首批试点的8个湖泊,“一湖一策”机制基本形成;湖区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湖泊水环境压力得到减轻;湖泊水质稳中改善;湖泊生态逐步修复。
为进一步调动地方工作积极性,强化中央资金的有效引导,充分发挥投资政策效益,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在支持方式上进一步创新,整合资金,引入竞争机制。将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和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整合为“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通过组织各省竞争,选取一批江河湖泊予以重点支持。同时,两部联合印发《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范流程,加强管理。经现场陈述、专家提问打分的竞争环节,山西汾河水库、辽宁大伙房水源保护区、黑龙江兴凯湖等排名前15的湖泊脱颖而出。
环保人士表示,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不管是采取何种管理方式,都应该走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误区。不在排污费面前失去了立场,不要在GDP政绩冲动之下放弃原则,不要被填湖带来的巨大利益冲昏了头脑。只有真正践行绿色GDP的理念,打破部门利益的藩篱,才能将湖泊保护落到实处,让湖泊恢复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