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投中微信平台,每天16:00-18:00,为您奉上PE/VC投融资领域当日重磅新闻集锦】
2013年,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欠佳、A股IPO闸门持续关闭、机构退出渠道收窄等一系列因素致使VC/PE机构投资规模整体收缩,环保节能行业也未能幸免,整个行业投资大幅降温。投中研究院分析认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及人口的持续增长,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环保节能产业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2014年,在宏观经济企稳回升、A股IPO重启、VC/PE行业整体回暖的背景下,被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环保节能行业或将成为未来的持续投资热点,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等细分领域潜在投资机会逐渐显现。
环保行业投资持续低迷 融资金额创近五年新低
2007-2009年,环保节能行业融资金额逐年增长,2009年达到10.51亿美元的历史高点。经过2010年小幅回调后,2011年度受鼎晖2.58亿美元收购新达科技、KKR1.14亿美元投资联合环境两起融资案例拉动,环保节能行业融资再度活跃。2012-2013年,在VC/PE行业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环保节能行业投资案例数量和规模连续两年下滑,根据投中研究院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环保节能行业共披露融资案例29起,融资总额为3.42亿美元,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9.3%以及37.8%,创下近五年新低(见图1)。
图1 2007-2013年中国环保节能行业VC/PE融资情况
从细分领域来看,2013年我国环保节能行业披露的29起融资案例分布于污染监测与治理、资源回收与利用等行业。从案例数量来看,污染监测与治理领域投资最为活跃,15起案例累计融得资金1.36亿美元,数量和金额占比分别为51.7%、39.9%(见图2)。
图2 2013年环保节能细分行业VC/PE融资情况
资本市场方面,环保行业企业IPO冰封一年多之后,于2013年三季度艰难重启。9月25日,中滔环保(01363.HK)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股票3.4亿股,累计募集资金5.03亿港元,成为2013年度环保行业唯一的一起IPO案例(见图3)。中滔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污水处理及工业供水服务的企业,主要服务涵盖污水处理及工业供水服务行业的整个价值链,包括污水处理及供水设施的设计、规划、采购、建设营运及维护等。
图3 2007-2013年中国环保节能行业IPO融资规模
环保政策密集出台 污染治理投资逐年增加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节能环保产业受到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2011年12月,国务院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主要指标,即2015年比2010年的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8%,氨氮排放总量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8%。2012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根据《规划》,将有2.4万亿投资投向节能环保领域。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环保政策的密集出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攀升,2006-2010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呈逐年增加趋势,经过2011年的小幅回落之后,2012年大幅增长。2012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8253.6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见图4)。
图4 2006-2012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
污水处理市场空间广阔 高端设备投资机会凸显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污水排放总量呈持续上升趋势。2012年,我国污水排放总量为684.8亿吨,比上年增加3.9%。其中,工业污水排放量221.6亿吨,比上年减少3.7%,占污水排放总量的32.3%;生活污水排放量462.7亿吨,比上年增加7.9%,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7.6%。总体来看,2006-2012年,我国工业污水排放量总体上稳中有降,但随着人口的增长,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见图5)。
图5 2006-2012年我国污水排放情况
生活污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为生活污水处理行业带来发展空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生活污水处理能力逐年提高。截至2012 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4628座,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5亿吨/日(见图6)。
图6 2006-2012年我国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
巨大的污水排放不但破坏了水环境,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通过污水处理以实现污水的循环利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全国新增城镇污水管网约16万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200万吨,基本实现所有县和重点建制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提高到8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因此,在环保压力和国家政策的驱动下,污水处理行业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
尽管污水处理行业的前途一片光明,但其在政策、资本以及区域等方面的门槛也越来越高。政策方面,污水处理行业受到来自国家政策和当地政府的控制较多,如污水处理费价格的变动将对污水处理运营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很大影响;资本方面,污水处理行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很强的资产专用性和显著的沉淀成本特征,污水处理建设项目总投资较大,成本回收期较长;区域方面,由于污水的传输成本较高,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所以多数污水处理项目一般都直接划给当地企业,异地或国外投资者很难拿到相关项目。因此,污水处理行业前景广阔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进入壁垒,只有具有成本和技术优势的企业才能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技术方面,污水处理设备是保证出水水质的基础,也是整个污水处理产业链的关键。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工艺是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技术,但由于其能耗高、占地面积大、出水标准不高等诸多缺点,更先进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应运而生。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将膜的物理去除杂质工艺和传统污水处理的生物分解杂质工艺相结合的新型态废水处理系统,与普通活性污泥法对比,具有出水水质高、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小等显著优势。因此,随着污水深度处理的推广以及对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需求的加大,高端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是MBR技术投资价值凸显。
投中研究院分析认为,在全球性水资源短缺及水污染严峻的大背景下,污水处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解决中国水问题的根本对策。与工业污水处理相比,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市场规模庞大,且拥有长期稳健的后续运营收入,因此从长期看,生活污水处理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污水处理设备方面,随着污水深度处理的推广以及对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需求的加大,高端污水处理设备的PE投资价值凸显。
大气污染问题日趋尖锐 脱硝市场步伐加快
2013年以来,我国各主要城市多次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空气质量指数全国大范围“爆表”,大气污染问题日趋尖锐,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工业和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来源。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而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2006-2011年,我国工业废气排放量不断增加,2012年小幅回落,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为635519亿立方米(标态),比上年减少5.8%(见图7)。
图7 2006-2012年我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
工业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及粉尘等污染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根据环保部对大气污染物的统计数据显示,50%以上的二氧化硫以及60%以上的氮氧化物排放均来自于电力行业,而电力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主要来自火力发电中煤炭或其他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因此,火电行业的脱硫和脱硝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关键所在。
二氧化硫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作为二氧化硫排放大户的火电市场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过去十年,受国家政策扶持及减排力度加强等因素影响,脱硫行业发展迅猛,先后经过供不应求的爆发性增长、供大于求的阶段性洗牌后逐渐回归理性,进入供需平衡的成熟阶段。2006-2012年间,我国脱硫行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117.6万吨,比上年减少4.5%(见图8)。
图8 2006-2012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随着脱硫市场的趋于成熟,火电机组的脱硫装置已达到相当高的普及程度,整个脱硫行业已基本成熟,竞争格局基本定型。特别是拥有电力集团背景的脱硫公司在脱硫行业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如国电旗下的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中电投旗下的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依托五大发电集团的脱硫公司在获得股东业务时占据很大的优势,因此,其它企业介入空间相对较小。另一方面,虽然目前火电机组已基本安装了脱硫装置,但能够稳定运行并满足新标准的相对较少,因此,在役机组改造将成为未来脱硫行业的发展重点。
尽管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下降,但是氮氧化物排放量随着能源消费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仍居高不下。2012年,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2337.8万吨,比上年减少2.8%(见图9)。因此,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而火电行业是防治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脱硫装置安装已达到相当高的普及程度,而脱硝行业则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截至2012年底, 我国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硝机组总容量超过2.3亿千瓦,占全国现役火电机组容量的28%。但未脱硝机组仍占比超70%,脱硝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因此,脱硝是火电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市场继脱硫之后的下一个增长点。
图9 2006-2012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
投中研究院分析认为,随着工业废气排放量的逐年增加,火电行业脱硫和脱硝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关键所在。脱硫方面,目前国内市场已基本成熟,在役机组改造将成为未来脱硫行业的发展重点。脱硝方面,为了满足火电厂排放新标准要求,未来几年火电脱硝市场将迎来集中释放期,脱硝市场或出现爆发性增长。
垃圾处理行业快速成长 垃圾发电将有可为
城市生活垃圾作为固体废弃物的一种,指居民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增长,2012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17080.9万吨。
城市生活垃圾的快速增长使“垃圾围城”问题日益严峻,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在巨大的垃圾压力下,垃圾处理行业受到了广泛重视并快速成长起来。2012年,我国共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701座,无害化处理总量为14489.5万吨,日处理能力达到44.6万吨。同时,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也稳中有升,从2006年的52.2%上升到2012年84.8%(见图10)。
图10 2006-2012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情况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主要以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式为主。所谓卫生填埋是将垃圾填入已预备好的坑中盖上压实,使其发生生物、物理、化学变化,分解有机物,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卫生填埋由于其操作简单、投资和运营费用较低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垃圾处理方式。堆肥处理是使垃圾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或改良土壤。堆肥处理由于其对垃圾有机质含量要求较高,应用较少。焚烧处理是将垃圾置于高温炉中,使其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过程,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焚烧处理具有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减容减量效果好等优点,但如若管理不当,会产生二恶英气体污染环境,尽管如此,焚烧处理仍是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仍以卫生填埋为主,占比逾70%,垃圾处理方式结构失衡。随着生活垃圾总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一线城市土地资源的日渐稀缺,卫生填埋处理方式的经济性越来越低。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卫生填埋处理方式占比有所下降,从2006年的81.4%下降到2012年的72.6%。同时,焚烧处理方式占比逐年提高,从2006年的14.5%上升到2012年的24.7%(见图11)。
从节能减排和环保角度出发,预计未来垃圾处理中的焚烧占比将进一步扩大。随着城市生活垃圾总量逐年增加,面对“垃圾围城”和填埋用地紧张的现实,减量化将是垃圾处理的首要目标。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垃圾焚烧不单单可以处理垃圾,而且还可以焚烧发电发热变废为宝,因此,垃圾焚烧将成为垃圾处理未来发展趋势。
图11 2006-2012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构成情况
投中研究院分析认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及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生活垃圾总量逐年增加,“垃圾围城”问题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垃圾处理行业将步入快速增长期,垃圾焚烧设备、垃圾渗滤液处理以及垃圾发电等多个细分领域均孕育着较好的投资机会。特别是在填埋用地紧张、环境保护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随着焚烧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相关政策标准的不断完善,兼顾环保与能源需求的垃圾发电市场投资机会凸显。
工业固废处理行业快速增长 再生资源产业方兴未艾
工业固体废物作为固体废弃物的一种,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加。2012年,全国工业固废产生量为32.9亿吨,同比增加1.96%。同时,随着工业固废处理行业的发展,我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也逐年增加。2012 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达20.2亿吨,同比增长3.71%,综合利用率达61.5%(见图1)。
图12 2006-2012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主要分为综合处理、贮存以及处置三种方式,贮存是将固废暂时贮存或堆存在专门的设施或场所内,处置是指使用填埋、焚烧等手段处理并不再回收,综合利用是指从固废中提取或转化成资源、能源或原材料。消极的堆存及填埋不仅占用紧张的土地资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简单的处置不再回收利用又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蕴藏在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通过综合处理及有效利用,可替代部分原生资源,被形象的称为“城市矿产”。因此,工业固废资源化是未来工业固废处理行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再生资源行业的不断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种类也不断增加。除传统的废钢铁、废有色金属以外,废旧塑料、废旧橡胶、废纸等非金属也成为再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废旧电子产品及报废汽车、船舶等也成为再生资源发展的新方向。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数据,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规模已超过1万亿美元,而我国再生资源年产值仅为200亿美元,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空间巨大。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工业固废资源化产业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固废处理设备以进口为主,国产化率较低;固废处理技术落后,效率低下的同时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严重的二次污染;固废处理企业结构分散、以中小企业为主。资源回收体系不完善,财税支持力度不足等。
投中研究院分析认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工业领域的资源消耗量将进一步加大,资源供应日益紧张。工业固废资源化行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固废处理设备、资源回收再利用等细分领域的投资价值日益显现。设备方面,大规模、高附加值利用且具有带动效应的重大技术和装备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且目前我国固废处理设备以进口为主,存在很好的进口替代机会。资源回收利用方面,行业高度依赖回收利用技术,技术壁垒较高的再生加工环节有很好的投资空间。
研究垂询
李玲 Kathy Li(分析师)
Email:kathy@chinaventure.com.cn
媒体垂询
杨丽玲Lillian Yang
Tel:+86-10-59799690-512
Fax:+86-10-85893650
Email:Lillian@chinaventure.com.cn
关于投中研究院
投中研究院隶属于投中集团,致力于围绕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开展资本研究、产业研究、投资咨询等业务,通过精准数据挖掘及行业深度洞察,为客户提供最具价值的一站式研究支持与咨询服务。
关于投中集团
投中集团是一家领先的中国市场金融数据及商业信息服务提供商。通过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为活跃于中国市场的投资机构、投资银行、战略投资者、资产管理公司等各类金融客户提供专业的数据、资讯及分析工具,同时运营中国PE/VC行业第一门户网站www.ChinaVenture.com.cn,并举办各类投资会议。投中集团成立于2005年,在北京、上海和深圳设有办公室。
引用说明
本文由投中集团公开对媒体发布,如蒙引用,请注明:投中研究院。并请将样刊两份寄至: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11号中汇广场A座7层
邮编:100007
收件人:杨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