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水污染治理重点在于农村面源污染,农村要沃土固碳发展有机农业,依托环农工程变废为宝,结束环保无回报时代
精英访谈嘉宾:夏青
南水北调中线、东线治污规划负责人,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上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南水北调的宏大设想。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南水北调三线之一的东线已于2013年12月正式通水,中线也将于2014年汛期后——九十月间——正式通水。
将南方水千里迢迢从丹江口水库调到北方,这一工程堪称世界之最,其中,水质可谓成败关键。水质不好,调水设施建得再好也无益。为保水质,中线出台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下称《防治规划》)。
但距离通水不到一年之时,环保部通报中线水源地豫、鄂、陕三省污染防治规划项目近90%未完成,56个水质控制断面还有10个不达标,曾一度引发外界对中线水质的担忧。
中线水质现状如何?水污染防治项目开展缓慢的原因何在?未来又如何保证水质?带着这些疑问,财新记者专访了《防治规划》负责人夏青。他同时也是东线治污规划的负责人,曾经东线治污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今东线已经正式通水。
保证中线水质达标
财新记者:简介南水北调中线水污染治理规划(即《防治规划》)?
夏青:中线规划的区域叫丹江口库区及上游,上游一直往上延了好几百公里,到陕西汉中,即从汉中、安康到湖北,然后是丹江口库区,下游是河南。
2001年我做规划时,是全国第一个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好处是把水土保持和水库面源污染防治结合起来,符合保护库区特点,这49个断面,既是国务院批复的,也是接下来三个省份要考核的。
从2001年开始,东线和中线的规划都是我主持制定的。中线规划十一五末修改过一次,这次变成十二五版本,东线规划没改过,这两个规划的基本思路是接近的:划控制区、控制单元,分成块儿,每一块儿分别达标。
丹江口划分了三个区,库区内是河南、湖北、陕西商洛,叫水源保护区;往上游至汉江的白河,划的是水质影响区,白河以上陕西境内的,都叫水源涵养区。各种区内的入库支流,各为一个控制单元,各对应一个控制断面。
财新记者:目前当地还有几条不达标支流,这些水流入丹江口水库后,对中线水质的影响如何?
夏青:当时做规划,这个问题就出来了,就有七八条河流水质不达标,状况和现在差不多,应该说治理这么多年在这方面没有多大成绩。
不过,我可以担保:2014年陶岔引水水质是保证达标的,除去总氮之外,丹江口水库水质是达标的。至于这些不达标河流是否一定应该都达标?我认为能达更好,不达也不影响水库水质。到最后通水,中线评价水质应该对丹库陶岔引水评价,在丹江口水库內布点,入库河流,只是影响库区水质的因素,不起决定作用。未来若真有影响,分析清楚是哪一条,可以继续治理。
现在这些河流没达标情况下,水库水也是达到二类的,静态稀释倍数大概100倍。动态稀释讲究水团路线,如果按照路线计算稀释倍数,得有几百倍。小河的污水都到不了水库主流。通常说的是静态,比如整个库存200亿方水,污水只占了两个亿,这是1%。但几十万吨污水进库区,污水团一路走一路有清水进来混合,到湖边就稀释到低浓度,最后与湖水同一浓度,这就是自然浄化能力。
财新记者:《防治规划》目标为何用三类水考核三省份不达标河流?比如神定河。
夏青:规划,本来定的是四类。一期曾定为三类,湖北省在核查全省功能区的时候,改为四类,我认为是科学的,采用了湖北省意见。但是后来行政方面要求和一期规划一致,才又改为三类。
批复的时候,国家发改委领导问我会怎么样?我说两种结果:一,不达标,我认为不达标也没有什么!即使东线,我们也做准备个别断面会不达标,但不会影响通水水质。二,增加钱。现在湖北十堰就是走的第二条路。
环保无回报的时代将结束
财新记者:中线水源地三省(豫、鄂、陕)保证水质的困难在何处?接下来要做哪些方面工作?
夏青:河南、湖北的难点在农业面源防治,整个汇水区内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乡镇农村的垃圾、污泥都要得到处理。城市或者这几条河是当下的直观污染,并非将来治理难点,难点和重点在农村。
农村的特点:第一,污染最主要是畜禽粪便,第二是化肥。丹江口库区将来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
农村必须有一套新的治理办法,发展有机农业,把畜禽粪便变成有机肥。现在我们倡导环农工程,沃土固碳,变废为宝,这样环境治理还有回报,且出的产品都是高档有机产品,这个产业链只要完成,环境保护没有回报的时代,要在这儿结束了。
对于陕西,重点是结构调整,县以上污水处理厂建了以后,不要再发展有污染的工业,面源不是太严重,水土保持还得做,保护好丹江口上游的石泉、安康等几个大水库。
我觉得我抓环农工程,变废为宝、沃土固碳是科学的,对人民有利,让当地人民富起来。治污目标要合理,钱不瞎花,神定河达到四类,就足够北方人民饮水安全了,
财新记者:通报说474个水污染防治项目,近 90%没完成。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夏青:有很多工业源,这个地区十一五工业落实率30%左右,因为库区工业源变化很大,很多都关了,规划批下来就延后了两三年。
按什么查,这事儿很复杂,中国的检查,名字、位置都不能变,比如这个厂没了,到底是污染项目没上,还是污染源没了,这个得写清楚。
十二五期间,库区的污染防治项目重点是农村,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污染源的大部分在十一五都给完了钱、也治完了,执行率百分之九十多。十二五规划重点是农村垃圾和污水,给的是一乡一个污水处理厂、一个垃圾转运站,钱也是这么给的,全囯领先。
给了这么多钱,我们希望:第一,价格得适合农村;第二,运行费也得便宜。地方也明白,国家给钱建,建起来地方运行不了,又是地方的责任。我的建议:哪家企业能3毛钱以下运行,才能上,8毛、1块老百姓付不起。
总之,工业污染源它在变化,有的早就消失了。农村污染源,运行不起,地方有抵制。
财新记者:为什么现在有些治理项目完成不尽如意?
夏青:湖北、河南重点治理农村,陕西治的是山区县的污水处理厂,都有技术难点,也有运行费用困难。陕西的意思,给我这么多钱,全给天津,你们包了,因为天津跟它对口协作。湖北农村意思,这么贵的运行费,我不接,将来我财政怎么办?除非保证运行费都给我。
现在是顾了头顾不到尾,这不能全怪地方。解决具体问题:可依靠建设运营一体化。
财新记者:中线水源地三省治污的动力如何?
夏青:从治污决心和力度,中线不如东线。东线治污当初没人信能治得好,所以东线规划出来之后,很多人觉得我胆子太大。我给温家宝汇报说,东线要变成清水廊道,污水处理厂处理好的水也不能进主干渠,全部导走。东线跨三条污染河流的下游,淮河、黄河、海河,都认为不大可能治好。
央视在拍文献记录片,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淮河、海河也是你做的规划,没有一条实现,只有东线率先实现了,是不是很骄傲?我说那当然,老觉得对不起国人,这次在这儿对得起了。
财新记者:当地说北方一个偏见在于,看到水是黑的、飘着东西就认为脏,大肆报道,对北方媒体有情绪。
夏青:那是卫生学标准。看着有漂浮物肯定不好,看着清也不一定没有污染物,最后还是看水质监测,水质监测並不以入库小河水质为代表,应该是以丹江口库区总体水质,以陶岔送出去的水为代表。
财新记者:你之前去湖北考察,地方是否有“吐槽”关于中线负面的信息?
夏青:没有。所谓负面就一条,对央视曝光不满,央视曝光给他们有压力。我说,你们就认认真真执行规划,确保输水水质,记者不代表科学。但曝光的农家乐、污水处理厂不好好运行,是你们的责任,你们就去解决。
中国特色水质监测
财新记者:中线水源地水质监测单位不只一家,是否应该统一发布权威的水质数据?总氮指标有用有不用的,为什么?
夏青:现在就是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统一发布,水质监测首先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就是国家的水环境质量标准。从1989年建立这套标准,1999修编一次,2002年修编一次,三次都是我制定的。关于总氮的处理正在统一。美国把营养物质从标准里抽出来,1999年出了营养物质特别基准,总氮、总磷、叶绿素、透明度这四项作为评价富营养化的指标,富营养化并不影响水质功能,但影响湖库演变,法国、美国都50%富营养化,但水域功能不影响。
所以丹江口现在不评总氮,为什么呢?进入湖泊的河流没有总氮指标,饮用水卫生标准没有总氮,进入湖泊为了富营养化又控制总氮,互不联系的。现在基本采纳这个意见,总氮、总磷不参加水质评价,按富营养化特征,单独评价其发展历程,因为湖泊永远不停地在营养化,湖泊退化过程是必然,非要扭转趋势也不可能。
财新记者:水质监测断面是不是越多越好?
夏青:国外早就批评了,认为中国水质监测是不聪明的做法,断面太多了,国外不那么多。
财新记者:现在49个也多?
夏青:这没办法,是中国管理需求。你让人家治一条河,不能这条河管那条河,得通过一个断面知道这条河是否治理好了,所以中国的断面就多起来了。
上升到对行政管理进行评价,中国的断面自然就多。外国同一个断面是连续监测频率多,我们监测次数不多,断面多,次数少,不科学,有改进的余地。
财新记者:对中线通水水质有何担忧?
夏青:没什么担忧。
当初2000年我制定这个规划时,就是预防为主的规划。这跟东线不一样,东线是以治为主的规划。如果不定这个预防为主,花这么多钱在这里治,老百姓会骂我的,没有那么多污染可以治理,因为2000年水质就这么好。当时我在规划的前言写明了,这是国内第一个预防为主的规划,而且是保证湖库长治久安,所以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同时并举。
东线没有水土保持,全力以赴治污,中线是温家宝提出,上游要保护好,所以才这么做的。
财新记者:中线通水后,如何设置断面监测水质?
夏青:设定断面,首先要研究监测目的,根据目的设监测站,就像了解周围治污怎么样,就需要回到支流去设断面;想知道水质怎么样,就沿着主干线设断面。
东线确定了六个断面来看水质,中线考评,丹江口库区肯定上来就是渠首陶岔,然后丹库和汉库相接的地方,即湖北往河南送水的地方,在库里头要一个断面,然后汉江水进入湖北要一个,考察陕西来水水质。陶岔向北,比如河南和河北分界的地方,河北和北京分界的地方,也应设断面,足以分明责任在谁。
最终丹江口输水水质考察是分两部分:49个断面是原来交给各省的任务,看完成如何,给个评价。通水水质应考察干线断面,是说明送北方的水怎么样,是否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