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价机制现状与展望2014》
文/中创碳投
5月28日,世界银行在德国科隆举行的第11届碳博览会上发布《碳价机制现状与展望2014》报告,对世界各国所采取的碳交易及碳税政策进行总结分析。报告指出,虽然国际气候谈判进展缓慢,但各地区内部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却在加快,其中碳定价政策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发展迅速,中国2013年启动的碳市场更是成为全球第二大碳市场。至此,全球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中国和美国均启动了碳定价机制。
据世行统计,全球目前共有40个国家和超过20个次国家地区实行碳定价政策,共覆盖约6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约占全球年排放量的12%。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其中绿色部分是正在实施或将要实施碳交易机制的地区;蓝色部分是正在实施或将要实施碳税的地区;橙色部分是正在考虑实施碳定价的地区;红黑条纹是已确定实行碳税并考虑碳交易的地区;绿黑条纹是同时实行碳税以及碳交易的地区。
2013年共有8个碳市场启动,包括加州碳市场、魁北克碳市场、哈萨克斯坦碳市场、中国的深圳、北京、上海、广东和天津五个碳交易试点。而湖北碳交易试点也于2014年4月启动。如果用配额数量乘以2013年年底的配额价格,全球碳市场的规模约为300亿美元。其中,欧盟碳市场以配额总量约为20.84亿吨排名第一,中国各试点配额总量为11.15亿吨,排名第二。
价格方面,各个碳定价机制之间相差极大。价格最低的是墨西哥碳税,每吨二氧化碳价格低于1美元,而最高的为瑞典碳税,价格高达每吨二氧化碳168美元。除去东京都碳市场价格在每吨95美元外,其他碳市场的价格基本在每吨3~11美元,普遍低于碳税价格。报告中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碳税通常向家庭而不是工业企业征收,以避免碳泄露和本国企业竞争力下降的问题。
报告还从地区连接、各个碳市场2013年的市场表现及重要政策变化、碳税政策的最新进展以及碳定价机制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中创碳投将摘取其中重要内容与各位分享,敬请期待。
选编:陆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