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滆运河流域污水收集管网坊西生态湿地工程
本工程主要污水处理对象为日常生活污水及部分雨水径流。日处理量总计80吨/天,进水水质劣Ⅴ类,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
工艺流程如下:

(治理前)

(治理后)

工艺说明:
1、进水:坊西湿地工程所处理水体主要为生活污水以及梅雨季节、灌溉季节的的雨水径流、农田排水等。水质为劣五类,发黑并伴有臭味。
2、格栅:截留废水中粗大污物的预处理设施。
3、进水泵房:提升污水至SBR池。
4、SBR池:内置生物膜、曝气系统,该池集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正是SBR工艺这些特殊性使其具有以下优点:
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平行状态,净化效果好。
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
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脱氮除磷,适当控制运行方式,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交替,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
5、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非常适合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
6、排放:生活污水处理完成后排入河道。
治理前的水质指标 单位:mg/L
PH |
SS |
COD |
总磷 |
氨氮 |
总氮 |
6.35 |
45 |
36.1 |
0.884 |
9.01 |
20.6 |
治理后的水质指标 单位:mg/L
PH |
SS |
COD |
总磷 |
氨氮 |
总氮 |
6.79 |
8 |
<20 |
0.142 |
0.120 |
6.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