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进“三票”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
重庆成立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由环保部门统筹推进改革工作。欲筹备成立规模为10亿元的全国第一支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借鉴发达国家排污权交易做法和我市“地票”交易经验,创新推进“三票”(污水、废气、垃圾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建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重庆市公安局成立环境安全保卫总队,重庆市高法院在万州等区设立5个环境资源审判庭,初步形成“刑责治污”工作格局。
此外,重庆市制定并实施五大功能区差异化环保政策,严格执行产业禁投清单。强化总量减排倒逼机制,完成1300余个总量减排项目。全市环评审批新建项目4777个、涉及投资6399亿元,环保验收新建项目2100个、涉及投资2800亿元。建设万州、大渡口、大足等特色环保产业园区,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庆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环保机构全覆盖
重庆投入2亿元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全市1017个乡镇全部设立环保机构并配置专兼职人员2498名,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环保机构全覆盖,初步形成“市—区县—乡镇”三级环境监管网络,其中开县40个乡镇(街道)独立设置环保所,落实编制154名。完成乡镇环境执法人员首轮全员培训,并为各乡镇配置了环保执法车辆及设备。在市环保局设立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中心,开展都市区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积极防范重污染天气。全市一体化环保物联网建设加快推进,已在璧山完成试点工作。环境监察、监测、宣教、辐射等环保能力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全市环境监察工作考评连续4年在全国排名第一,生态文明宣教工作绩效评估和辐射环境监测质量考核综合排名第一,危废规范化管理考核排名第三。
重庆城乡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通过“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和田园”环保五大行动,重庆推进实施2000余个污染防治项目。关闭重庆九龙电厂等一批污染大户,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6.7万辆、燃煤锅炉512台,都市区56个湖库整治民生实事完成25个湖库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民生实事完成650个项目。都市功能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6天,在31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3位,较2013年提升了5位,同比增加40天,增幅居全国第6位。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三峡库区水质保持稳定,长江干流水质为优,城乡饮用水源总体安全。
重庆欲成立全国首支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规模10亿元
时间:2015-03-11 来源:新华网重庆频道
作者:欧阳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