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届)日程暨邀请函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滇池在昆明城市发展基础顶层设计中应有重要位置 龙东林:昆明市社科院原院长、滇池泛亚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02  浏览次数:112
核心提示:滇池在昆明城市发展基础顶层设计中应有重要位置 龙东林:昆明市社科院原院长、滇池泛亚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届)日程暨邀请函
 


 

原标题:滇池在昆明城市发展基础顶层设计中应有重要位置

龙东林:昆明市社科院原院长、滇池泛亚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

龙东林:昆明市社科院原院长、滇池泛亚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

曾广权: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昆明市“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专家督导组成员、环保专家

曾广权: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昆明市“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专家督导组成员、环保专家

坐拥高原湖泊,如何实现美景宜居?历经沧海桑田,数度滇池问诊,滇池治理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如何看待滇池的过去与现在,如何为滇池找到符合它的定位?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昆明市“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专家督导组成员、环保专家曾广权指出,“新昆明”是一个“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而以滇池为主体的高原湖泊是昆明地区的基质景观。他认为,依靠自然的力量修复,乃是治理滇池的根本之策。

而昆明市社科院原院长、滇池泛亚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龙东林则认为,此届昆明市党委政府把水的因素作为城市的基础因素考虑,提到这么高的位置,在历史上还属首次。滇池是昆明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应以滇池流域为依托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在顶层设计中将滇池作为整个城市的最重要的生态因素进行考虑。

“新昆明”应放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看待

多年以来,滇池治理从未停止。几经沉浮,我们需怎样重新看待滇池及滇池治理?曾广权提出,包括滇池流域在内的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所提供的供给、调节和文化服务,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对各种自然资源过量,无节制地开发,生态系统的压力愈来愈大。滇池流域也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没有逃脱这样的宿命。

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在滇池治理的调研中就明确指出了滇池与昆明城的关系。程连元指出,要把滇池治理和整个城市发展联系起来。滇池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城市管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滇池又居于重中之重。所谓量水发展、以水定城,就是根据水资源量和滇池保护治理的需要,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出更严厉的约束条件,合理控制城市规模。要把科学治理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利用科学手段,有计划地系统治理滇池。

人们应当如何看待“新昆明的建设”?曾广权指出,“新昆明”是一个“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它由森林子系统、农田子系统、湖泊河流子系统、城市子系统组成。原有的城市格局为“一湖四片”,四个城市组团之间,为农田生态系统。随着昆明市的发展,已出现不顾原有规划,大量侵占农田,四个城区连成一圈的趋势。

说到滇池流域,它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同时滇池流域还是一个湖泊-河流-流域三位一体的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曾广权分析说,流域是湖泊之“源”,湖泊是流域之“汇”,河流是流域与湖泊之纽带。在新昆明的建设中,应对滇池流域进行生态功能分区和总体规划,通过提高各个子系统的生产力支持新昆明城镇子系统的建设。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就既能提供粮食、蔬菜、水果等光合作用产品,还能在补充地下水方面发挥作用。所以,一定要保持一定面积的农田。

依靠自然的力量修复自然

水葫芦治污法、补水治污法……近年来,已有不少治理滇池污染的方法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在曾广权看来,必须本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精神,解决滇池流域内水资源,氮、磷等物质平衡的问题,减少对外界的依赖。为了切实解决好水资源在流域内循环利用与动态平衡问题,不宜实施部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外排工程。他建议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应当进入环湖湿地,然后再进入滇池外海。这样既为滇池外海补充了清水,又提高了水体的透明度,有利于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恢复沿岸带、底栖带、浮游带生物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此外,还可以加快滇池水体的逆时针转动和外排,使水体的氮、磷处于输入、输出动态平衡中。滇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总体上得到提高以后,水草、水生经济作物、动物产品等将从水体中取出大量的氮、磷。由此可见,依靠自然的力量修复自然,乃是治理滇池的根本之策。

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可以分为沿岸带、底栖带、浮游带三种类型。其中,沿岸带生态环境尤为重要,沿岸带就是水陆交错地带,也称为消落区。作为天然湖泊,必须要有由波浪冲击而形成的荒凉浅滩,在浅滩上生长着芦苇、茭草、螺蛳、蚌壳等多种生物,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否具有荒凉的浅滩是湖泊与水库的不同之处,而滇池的消落区作用则一度被荒废。

1982年至1984年,人们在滇池沿岸带1886米处修建了一道防浪堤,隔开了滇池水体与陆地的交错联系。曾广权形容此般状态为,如同将滇池水体装进了“水桶”,滇池沿岸带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破坏了滇池的“肾脏”,使滇池自净功能大大丧失,这是滇池近10多年来急剧恶化的原因之一。

“蓝藻并不可怕,在滇池防浪堤修建以前,滇池的蓝藻被风浪冲到消落区的生物多样性地带,被太阳一晒,蓝藻就死去了。”曾广权指出,消落区的生物多样性显示了它们在维持物种平衡中的作用。其中芦苇、茭草等挺水植物都是吸收水中氮、磷的“好手”,因此,天然湿地被冠以“肾脏”的美名。他特别提出,在恢复天然湿地的工作中,为了在湖泊消落区营造一个斜坡,需要开展必要的基底修复工作,也需要采取一些人工措施,促进天然湿地的正向演替。

程连元对于截污工作的要求是,要注重源头治理,通过制定政策鼓励新建小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社区零排放,减轻滇池污染负荷。他还指出,滇池水质好坏事关整个流域所有人生活质量,在原有的工作方式方法基础上,还得加强全民动员。

昆明的城市景观 滇池是基础

高原湖滨生态城市已成为昆明的城市定位,其中滇池的作用又如何?曾广权认为,从景观学角度来看,以滇池为主体的高原湖泊是昆明地区的基质景观,包括昆明老城区、呈贡片区在内的环湖城市片区只是高原湖泊基质景观中的斑块,河流与公路是基质景观中的廊道。城市建设和管理者的任务是如何更好地将以环湖城市群为代表的人工生态系统融入到以高原湖泊景观为代表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中。

他还指出,将滇池比喻为新昆明城市中的“翠湖”,以及在滇池外海当中修建人工岛屿的提法都是很错误的。它混淆了基质景观与斑块的关系,不利于滇池湖泊的治理,不利于新昆明的总体规划与建设。

相对于对天然湿地的恢复,曾广权则对人工湿地的修建保持审慎态度。他认为,人工湿地需要修建布水渠和水多防渗漏的池子,又是沿湖修建,老的防浪堤拆除了,却又修建了新的“硬化圈”,它同样会隔断水系的连续性,造成陆生生态系统与湿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的隔断,这并不是件好事。为了保护滇池,人工湿地宜布置在入湖河口,以及某些环湖截污工程辐射不到的村庄与人口集中的地方。在其他地方修建人工湿地时,应持慎重态度。

滇池是昆明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昆明市提出把滇池的保护和治理作为党委和政府的首要任务和“一把手”工程,这是抓住了根本,抓在了点子上。此届昆明市党委政府把水的因素作为城市的基础因素考虑,提到这么高的位置在历史上还属首次。

龙东林认为,历史和事实已证明,没有滇池就没有昆明。实际上很多大城市都有可靠的水源地,一些大城市也是依托大江大河而存在的。我国的长江城市带就是典型的依托江河流域而展开设立形成的。昆明城“诞生”于普渡河流域,属于小流域上“长”起来的大城市。滇池的水源依靠群山汇水而成,水源的形成带来了昆明城的孕育而生和发展。云南其他地方没有昆明这样的大城市出现,除了经济的因素之外,稳定可靠的水源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昆明城市的水资源和气候资源都依靠滇池而来,这也决定了滇池对于昆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在。对于滇池的保护和治理,得到了国家历届领导人的重视,多次对滇池保护和治理进行视察与指导。

昆明要建成世界知名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现代化的世界知名旅游城市,都必须看到滇池在其中的重要影响。没有一个良好的滇池水环境,就没有将昆明建设成宜居城市的基础。因此,昆明党委和政府将滇池保护工作举得足够高,说明看到了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根子。滇池是昆明城市生态以及整个城市建设的有机核心。人们一直在讲“城有水而灵”,这也说明滇池对整个城市所产生的渗透性的影响,而滇池本身就是昆明赖以生存的资源所在。

量水发展,就是要“量”滇池的承载力,考量滇池对于昆明的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量。滇池是昆明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应以滇池流域为依托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在顶层设计中将滇池作为整个城市的最重要的生态因素进行考虑,滇池的保护必须与城市的发展有机结合,量水发展要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成为不能突破底线。“量水发展,以水定城”,就是要根据水资源的情况来确定城市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依托于水资源,切不可能用尽用。昆明的人均水资源水平较低,昆明可谓是“绿色沙漠”上的城市。昆明要努力实现城市人口与水资源的平衡,实现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有利于水环境恢复的产业应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发展

要拒绝“人有多大胆,城有多大地”的发展理念,重新梳理环境对城市的制约条件,不能有“滇池现在是自然老化,死在我们手上也无所谓”的心态,这种思想的存在是对滇池的不负责任,对昆明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亲水产业应当成为昆明市今后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城市建设的理念与路径要对水资源的保护有利好作用,二三产业的发展应当遵循节水、亲水的理念,从促进水资源循环发展的角度给予着眼。旅游业、水处理、水生动植物养殖业等有利于水环境恢复的产业应当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发展。

此外,要把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提到足够的高度。现在城市的硬化路面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天然降水从天上到地下的渠道被人为阻隔。地表水无法回到地下,滇池的水源补给也就遇到了困难,在建设湿地的同时,应当发挥滇池沿岸原有水田之类天然涵养和疏导水源介质的作用,让降水从地表到地下,从分散到汇集,最终实现到江河湖区的“聚首”。

(云南信息报记者 韩海阔 摄影:杨映波 李进红

滇池在昆明城市发展基础顶层设计中应有重要位置


来源:云南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