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新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在生态城规划区域中部,有一个面积为298hm2的巨大工业污水库,生态环境恶劣,与生态城环境建设愿景极不相应。因此,本着“本地治理、彻底根治”的原则和“减量化、资源化”的思路,对废水、底泥分别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处理后的水能够达标排放,将处理后的底泥进行资源化利用。
1 污染底泥治理与资源化利用
先将整个污水库平面划分为重度污染区、中度污染区及轻度污染区,垂向上将重度污染区下层划成中度污染,中度污染区底层划成轻度污染,轻度污染区表层划成中度污染。而后根据底泥污染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处置策略。
底泥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工艺流程
底泥处理处置工程现场
2 存量污水及底泥沥出液处理
针对污水库存量污水和底泥沥出液的处理,在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可行”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污水库治理的建设进度,采取就近送入营城污水厂处理的工程策略。营城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工艺是卡鲁塞尔氧化沟,依据存量污水及底泥沥出液水质特点,结合营城污水处理厂现有设施,采用3项工程措施,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存量废水与底泥沥出液处理工艺流程
3 清净湖生态重建路径
根据生态城总体规划及水环境专项规划,污水库库区将建成生态城最大的景观水体“清净湖”。综合考虑清净湖生态系统本身和周边陆域缓冲系统,先进行湖体蓄水阻盐控盐,同时控制水体外源输入,改善非生物环境因子(水质和盐分),而后通过筛选和导入水生态系统“关键种”和先锋物种,结合人工诱导措施加速水域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进程,依托环湖地形地貌,构建满足生态城建设功能要求的生态护岸、生态缓冲带,形成兼具生态拦截、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美化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域景观生态系统。
(1) 清净湖蓄水阻盐控盐
采取蓄水结合水循环换水的联合阻盐控盐措施,湖体成型后向清净湖注入低盐过境水,通过关键节点盐分阻隔、较长时间静态浸泡及咸淡水循环交换梯级洗盐等工程调控措施,阻隔水体返盐。
清净湖蓄水阻盐控盐工艺流程
(2) 清净湖环湖生态工程
在清净湖蓄水控盐完成后,将过境水梯次注入清净湖,导入本土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细菌等作为先锋物种,形成一定水体生产力水平,同时筛选耐盐关键物种,包括盐地碱蓬、西伯利亚白刺、千屈菜等耐盐陆生植物,香蒲、芦苇、鸢尾及扁秆藨草等挺水植物,以及川蔓藻、蓖齿眼子菜、金鱼藻等沉水植物,以供不同生态修复工程措施之需。
关键物种实景
在环湖景观带建设中,注重构建既满足水体景观和面源污染物拦截功能,又符合周边区域开发建设边界要求的景观生态缓冲带,通过生态护岸及滨水植物的组合,建立兼具生态拦截、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美化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域景观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缓冲带和生态护坡实景
(3) 水质保持与生态修复
在关键水域,设置景观喷泉系统,实现局部水体微循环与跌水强化复氧的双重功能;设置太阳能驱动的表面曝气机,实现水体强化复氧功能;设置人工景观浮岛,通过漂浮在水面上的人工浮岛,吸收并移除水体营养成分,利用浮岛载体遮光及植物根系化感作用,抑制藻类过度生长,从而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清净湖景观水体水质保持工程实景
生态城污水库区域经过6年的持续治理,环境状况有了根本改观。治理前的污水库水体恶臭,鱼虾濒临灭绝,水体自净能力基本丧失;治理后形成的清净湖湖畔拥有18.24 hm2的景观绿化带,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已成为生态城最大的景观水体与休闲娱乐场所。
污水库环境治理与生态重建前后实景
本文完整内容见《中国给水排水》杂志2016年第1期“技术总结”栏目,作者为天津生态城水务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刘振江、赵益华、陶君,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葛铜岗、尚巍、黄鹏、王金丽、穆莹。
杂志简介
《中国给水排水》是面向全国给水排水和环境工程界的专业性科技期刊,具有较高的理论导向性和较强的工程实践性,被称为中国水行业的“首席杂志”、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百强科技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TP)。
杂志订阅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全年24期,定价:15元/册。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在线订阅网址:
http://www.watergasheat.com/dingyue.asp
杂志社地址
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路52号都市花园大厦5号楼21层
编辑部电话
022-27835450、022-27836225
022-27835913、022-27835707
022-27832819
广告咨询电话
022-27835639、022-27835592
发行部电话
022-27835231
投稿邮箱
cnwater@vip.163.com
“前世”污水库“今生”清净湖
来源:天津日报
炎炎夏日,绿色是一抹不可多得的清凉。驱车于滨海新区沿汉北路向北过彩虹桥,一片被绿植覆盖的区域映入眼帘,这里便是滨海新区乃至全市的“生态样板”—中新天津生态城,而其中污水库“变身”的清净湖又可称是生态城中生态修复、绿化建设的可复制“样板”。
“你看,前面那个净面积1.1平方公里的大片水域就是清净湖,它与蓟运河、蓟运河故道河并称生态城内三大水系。生态城大部分的亲水走廊都是围绕这三大水系规划的。”漫步在蓟运河故道示范段的蜿蜒小路上,生态城环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西伟力指着前方的湖水说。绿化虽还在建设,但湖边的点点绿树、湖面上不时飞来的水鸟,让人怎么也想象不到这里的“前世”竟是污水库。西伟力说,“污水库将建成生态城最大的景观湖—清净湖,湖西面还将建设一座利用处理过污水库底泥堆积而成的堆山公园,西南面将建一片湿地,湖中心将建会展中心,这里将以五指岛、北岛、南岛的形式,打造一个集产业、会展、旅游、休闲、居住等于一体的风情小镇,实现与蓟运河、蓟运河故道河的"三水连通"。”
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管理部部长王伟坦言,清净湖的绿化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绿化工程,从污水库重金属污染等治理开始到清净湖周边全部绿化,都在尝试建立从规划到场地修复、生态修复的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生态绿化模式。正是有了污水库改造的成功案例,如今这一模式有望在滨海新区乃至山东、江苏等地复制,使生态城绿化建设模式真正做到了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走在了全国生态建设前列。
“每天傍晚,我最喜欢和老伴一起伴着绿树散步。”家住生态城的姜大爷说,“对规划里说的公园大绿、小区有绿、道路多绿,围墙透绿、墙体爬绿、屋顶增绿,见缝插绿、到处见绿、满眼是绿,我们特别期待。”
作者: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