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污泥高峰论坛(第三届)”在河南郑州召开
2016年9月10-11日,由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城市废弃物资源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排水专业委员会主办,郑州污水净化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博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2016污泥高峰论坛(第三届)”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
会议解读了“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和污泥处理处置相关标准,分享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实践与发展趋势,交流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经验,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主管单位、设计院、水务企业、运营单位、科研院校等120余家单位、220余人参加。
参加本次论坛的领导嘉宾有:中国工程院张杰院士、侯立安院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张悦会长、住建部城市建设司曹燕进处长、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王东主任、中咨公司资环部韩明霞博士、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陈同斌研究员、河南省住建厅郭风春副厅长、城建处孙聪会副处长、河南省市政协会张桂婷会长、郑州市城管局赵新民局长、韩永进副局长、郑州市污水净化有限公司梁伟刚董事长、天津创业环保集团林文波总经理、唐山城市排水公司孔凡博董事长、北京排水集团张荣兵副总经理、上海市政院张辰总工、北京市政院李艺副总经理、华北市总院郑兴灿总工、西北市政院马小蕾副总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王捷副秘书长、中国水协排水委甘一萍秘书长、广西水协郑家荣秘书长、华南农业大学吴启堂教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王秀滕副研究员、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许昌学院赵继红校长、张宏忠副院长等。
开幕式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 张悦会长作重要讲话。张悦司长表示:推进污泥的生物质能源利用对于污泥处理处置行业有重要意义;利用电厂烟气处理设施和优势减少对于大气污染的风险,是必要的。此外,需要完善和加强污泥处理补贴的鼓励机制,生物质能利用的优惠税收政策。
上午,会议由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理事长、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排水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向平主持。
中国工程院 侯立安院士发表题为“污泥处置现状及控制对策”的报告
侯立安院士指出,污泥的资源化将是污泥处理处置的热点,同时,十三五期间污泥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政策性支持。报告通过详细的数据及典型案例,分析并指出了目前我国污泥处置存在着重水轻泥、处置率低、处置技术落后、责任主体不明等问题,同时面临着经济、技术、政策方面的挑战。最后,侯立安院士且结合国际污泥处理形势及前沿技术,提出了建议:1.完善污泥处置技术标准体系及技术政策;2.推广循环经济,重视污泥资源化处置的理念;3.积极探索污泥资源化技术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王东主任发表题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思路框架”的报告
报告指出,从我国地表水、地下水及近岸海域三个方面全方位剖析了我国水环境现状:环境风险性与敏感性同步增加,对于污泥处理处置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在将来,环境管理方式会由控制总量向改善质量转变。王东主任表示,对于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需要建立区域分区管理体系,制定优先控制单元;关注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关注饮用水安全保障、好水保护、污染严重水体水质恢复等重点水体。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资环部韩明霞博士发表题为“十三五城镇污泥处理处置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的报告
2015年,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550亿立方米左右,污水处理率达到90%,初步测算,城镇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的污泥量将近8万吨(含水80%的污泥)。目前我国的污泥处置仍然以填埋处置为主,其中能达到安全无害的处置率更低,存在占用土地资源、二次污染隐患风险等突出问题,这与美国、欧盟等国家以污泥的资源化土地利用处置为主的现状,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污泥的安全无害处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污泥的土地利用具有废物资源化、节能减排等优势,符合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十三五”鼓励发展的污泥处置方式。针对目前污泥处置存在安全无害化处置率低、区域差异大,运营成本高,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在继续增加政府资金扶持的同时,应加快完善有关激励政策,健全收费机制,创新运营管理机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等,促进污泥处置产业化、市场化健康发展。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张辰总工发表题为“污泥稳定化处理处置技术标准”的报告
张辰总工介绍了厌氧消化、好氧发酵、好氧消化、热解、石灰稳定五项技术各自稳定化的详细指标,提出了评价标准和方法。从几个层次上,定义了“污泥稳定化”的概念,并提出稳定化处理处置技术标准。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 研究员/副理事长 陈同斌发表题为“污泥好氧发酵工程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报告
陈同斌研究员通过上海松江污和武汉汉西两地的污泥好氧发酵工程,介绍了目前污泥好氧发酵的智能化工艺进展,对翻机翻抛、移行机器人,自动升降探头等智能化设备进行了讲解,提出了污泥好氧发酵智能化解决方案有着低能耗,减少人工参与、提高处置效率,显著改善生产环境等优点。
广西城镇供排水协会 郑家荣 秘书长发表题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和污泥规范的制定”的报告
郑家荣秘书长介绍了广西地区近年来在污水、污泥处理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探索。
到2015年,新建了的10个污泥处理处置项目,能力达1085吨/天,处理工艺以好氧发酵为主,其他工艺为辅,并做了污泥作为肥料利用的成功探索。在推进广西污泥处理处置建设过程中,发挥了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作用。通过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和一些优秀企业的杰出贡献,广西地区污泥处理处置将克服对污泥处理处置重视不足、商业模式不完善、政策不完善等困难。
郑州市污水净化有限公司 梁伟刚 董事长发表题为“郑州污泥无害化处置实践与思考”的报告
梁伟刚董事长介绍了郑州污泥处理的现状,重点介绍了八岗污泥厂-河南省首座污泥处理厂的工程运行经验。此厂采用好氧堆肥处理工艺,设计日处理污泥600吨/日,通过优化生产模式、提高内部管理,实际处理量可达到950吨/日。分享了污泥处置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积极探索:1、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土地利用试验基地,积极探索污泥农业利用的生态环境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农用技术规范;2、积极推动污泥应用于移动森林试验及土壤改良。
污泥好氧发酵堆肥工艺对解决目前污泥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出路,虽然在国家层面上仍有政策上的障碍,但在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方面仍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也符合国家提出循化经济的理念。
下午会议继续进行,由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排水专业委员会 甘一萍秘书长主持。
康碧集团亚太区技术销售及业务发展总监廖足良博士发表题为“康碧热水解高级消化处理污泥的国际经验和应用前景”的报告
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刘代传工程师发表题为“威立雅在中国的污泥消化及发电的一些经验交流”的报告。
凯英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聂英进总经理发表题为“天津污泥处理处置的实践与发展”的报告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张荣兵副总经理发表题为“北京污泥处理处置的实践与发展”的报告
大连利浦环境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李秀婷设计技术部部长发表题为“利浦厌氧反应器在国内外有机废弃物市政领域的应用”的报告
北京中科博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一体化事业部陈健副总监发表题为“CTB污泥智能好氧发酵技术与合作模式
德国UTV公司 AG技术总监方建民介绍了德国UTV公司及公司的工艺路线及戈尔膜在废弃物处理中的作用。
中节能博实环境工程技术公司张军发总经理助理发表题为“污泥碳化技术及工程案例”的报告
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刘友 经理发表题为“城镇污泥浓缩技术和污泥干化工程经验”的报告。
与会单位和代表在会议期间进行了愉快学习和沟通交流,纷纷表示参加此次会议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感谢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中国水协排水委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为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感谢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利浦环境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友情赞助,感谢《亚洲环保》杂志等媒体对本次大会的特别支持!
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于2014年1月在北京成立,由北京中科博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水务集团、清华大学等32家知名机构在京发起成立。
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自成立两年来,促进会精心打造了“污泥高峰论坛”、 “CAB污泥探索之旅”两个品牌活动。“污泥高峰论坛”于2014年、2015年在上海和广西桂林成功举办了两届污泥高峰论坛 ;“CAB污泥探索之旅”于2014年开始连续举办了“山东行”、“广西行”活动。
促进会的各项活动均得到了建设部、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及各会员单位、专家领导的关心、关注与支持,为设计院、建设单位、供应商、科研院校等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单位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全国性平台,为污泥处理处置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6污泥高峰论坛(第三届)” 总工专家齐聚一堂
2016年9月10日下午四点半,2016污泥高峰论坛(第三届)会议进行到高潮,总工论坛环节中,来自全国各大市政设计院的总工及污泥产业链相关方的知名专家学者共聚河南省郑州市就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李艺副总经理、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郑兴灿总工、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总院马小蕾副总工、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林文波总经理、唐山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孔凡博董事长、北京城市排水集团张荣兵 副总经理、华南农业大学吴启堂教授、郑州市污水净化有限公司曹 军总工作为此次论坛的嘉宾。
总工论坛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陈同斌研究员/副理事长主持。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林文波总经理,认为目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日渐成熟,政策却难以落实,为了使行业更快更好发展,需要完善商业模式、收费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郑兴灿总工,就污泥处理处置收费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污泥处理处置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对于污泥的处置及相关政策,我们需要更多的进行综合考虑。
唐山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孔凡博董事长,认为工艺路线的选择方面,需要因厂制宜,结合泥质及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处理处置路线;对于目前的商业模式,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比如PPP模式,需要慎重的考虑。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 张荣兵副总经理,分享了自己的行业经验,认为污泥处理处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尤其是政策方面还比较模糊。就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路线而言,处置的方式决定了处理的方式,需要考虑各个环节,并且进行全流程的监管。对于污泥处理量的规划,需要考虑率一定的余量以应对将来的不确定性。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李艺副总经理,从观念上讲,污泥首先是污染物,需要处理后才能变成资源。对于污泥处理处置的路线,不能单方面的考虑,尤其在中大型城市,需要同过多种渠道处置污泥。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总院 马小蕾副总工,就污泥出路问题发表了看法,认为目前污泥处置的标准需要细分和量化,具有可监管性,只有这样政府才能放开污泥的出路。我国污泥存在着区域性差异,统一标准可能不具备经济可行性。此外,在项目建设初期,将污水和污泥统筹考虑,更有利于能源的回收。
华南农业大学 吴启堂教授,认为大家对于污泥处理处置的观念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污泥的土地利用需要考虑土壤的重金属背景值,对于某些存在着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的地区,进行污泥土地利用需要慎重考虑。污泥处置标准方面,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水务处 曹燕进处长针对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选择发表了演讲。
对于市政污泥,土地利用可以作为优先考虑方式;对于污泥的焚烧,鼓励采用协同焚烧的方式。总体而言,污泥处置路径需要在达到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
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 杨向平理事长对总工、专家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
中国工程院张杰院士进行院士点评
污泥回归农田是物质循环的自然规律所决定的。污泥回归农田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但这些困难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技术攻关是可以解决的
中科院地理所环境修复中心 陈同斌研究员作为总工论坛主持人,致闭幕词。
会议最后,感谢郑州污水净化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博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对会议的大力支持,感谢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利浦环境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友情赞助,感谢《亚洲环保》杂志等媒体对本次大会的特别支持!2016污泥高峰论坛到此圆满结束!
来源:污泥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