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宁就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问题召开媒体见面会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今日主持召开媒体见面会,向记者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问题,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近20家中央、都市和网络媒体记者参加。
陈吉宁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略高度加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达100多次,李克强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张高丽副总理也多次研究部署环保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有着坚定的决心和坚决的行动。
陈吉宁表示,今年是《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实施三年多来,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2016年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与往年比均有下降,为三年来改善最大一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71、46、32微克/立方米,数据较往年明显下降。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也在持续改进。
陈吉宁指出,与发达国家同期相比,我们环境质量改善速度并不慢,这说明我国大气治理的方向是正确的。但由于我国经济结构更加偏重、能源结构更加依赖以煤为主的化石燃料、单位面积人类活动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也更高,环保工作仍处于负重前行阶段。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例,该区域国土面积占全国7.2%,却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30%左右,单位国土面积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4倍左右。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大量聚集和燃煤、燃油集中排放是造成该区域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
大气污染治理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冬季重污染问题,既需要进一步强化污染治理举措,也存在气象条件持续不利的客观原因。2013年以来,冬季气象条件总体不利。今年是强厄尔尼诺现象的次年,仍延续了气候异常的影响,进入秋冬季以来,全球普遍出现异常气候,多个国家包括基本解决空气重污染问题的英国、法国、韩国等发达国家,接连发生较高强度、较大范围的重污染事件。同期,我国也经历了非常不利的污染气象条件,尤其是北方地区冷空气不活跃,强度弱,风速小,温度明显偏高。不利气象条件一方面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另一方面有利于PM2.5的二次生成,加剧污染严重程度。
陈吉宁说,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需要较长过程,因此大气污染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大气污染治理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下一步,环境保护部将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污染防治措施。全面加大燃煤锅炉取缔力度,改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燃气供暖、电供暖;积极推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散煤治理;加强工业企业冬季错峰生产力度;提高行业排放标准,加强排污许可管理,严格依法对违规排污企业实施停产整治;依托科技手段和网格化监管,加大排查、整治“小散乱污”企业力度;强化对高排放车辆的监管,严格管控重型柴油车及高频使用的出租车污染物排放,加快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
陈吉宁最后表示,环境保护部将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以更坚定的意志、更严格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同时,也希望公众广泛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监督身边的环境问题,履行公民保护环境的权利与义务,与我们共同努力,为天更蓝气更清贡献力量。
来源:环保部发布
雾霾天儿童医院哭声一片 家长:日子总得过下去
2015年1月5日,北京,雾霾橙色预警。
突然的一场雪,让低空的天气看起来好了一点;如果不抬头,似乎能骗过自己:这里的雾霾没有那么重。
提到污染,最让人揪心的就是孩子。今天的儿童医院,哭声轻易盖过了消毒水的味道。
呼吸科的门诊前排起长长的队伍,雾霾给流感高发期蒙上更加恐怖的色彩。
15点,地下一层的餐厅坐满了人。桌上出现最多的食物是方便面。简单又热乎,是多数人的最优选。林先生带儿子来这里连续吃了三天的泡面。问起爸爸的职业,11岁的小宝骄傲地回答:“我爸爸是造飞机的”。
作为一名航空工程师,林先生的家庭收入算是比较高的。扎根北京十余年,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他原本是满足的,但愈演愈烈的雾霾打破了这一切。
“06年我在北京的时候,蓝天白云,经常带着孩子出去玩;孩子越长越大、越来越野,我反而要把他锁在家里”,仅仅几年,林先生想不到变化会这么大,“外国治雾霾,都是几十年的功夫,想想我是真害怕啊”。
尽管有着担忧,身边的朋友也有逃离的,他却坦诚从没考虑过离开北京。“我的老家在日照,原先是个环境多好的地方;现在建钢厂、搞工业,一塌糊涂。到哪儿都躲不过去,不如留在这里,毕竟是首都”。
16点,咨询台前人来人往。窗口贴着通知,“今天的号已满”。和明确的指示对应的,是旁边人工窗口前排队的人。很多家长仍然在问:“今天还能不能加个号”?
吴先生身材魁梧,怀里抱着五个月大的女儿,在椅子上等待着拿检查结果的爱人。他高中毕业就来了北京做物业,兢兢业业工作10几年,成为中层领导。女儿的出生让他惊喜,也让他担忧。
“我老家是石家庄的,在北京工作;以前没重视过什么健康问题,就想着拼命挣钱”,他看看怀里熟睡的女儿,压低声音说:“但孩子出生以后不一样了,我担心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家都喊着逃离北京,可我能去哪儿呢?老家的空气比北京还要差劲。”
女儿几个月大,经常咳得发不出声音来。吴先生说,他能做的就是挣更多的钱,给家里装更好的空气净化器。
17点,住院部的三层一片沉默。这里是呼吸科的病房,无菌病房把很多人的目光隔离在外。已经过了探视时间,不时有家长来到门前,透过狭窄的缝隙往里瞧。我试了很多次,什么也看不见。
病房对面的楼梯口铺着几张硬纸板,三三两两的家长静静地坐着。住院部的孩子们,病情更严重,多是呼吸道和肺部感染问题。“肯定是因为雾霾生病的”,一个家长言之凿凿,“以前我不了解雾霾,这下真是后悔也来不及,早知道……”。
往下的话,他没有说,只是叹了一口气。
18点,呼吸科的门诊前,抱着孩子的人来来往往。抱着孩子奔忙在不同科室前,哪怕年迈的老人,也没有停下歇一歇的。
怀里抱着孙女,刘奶奶在长椅上等待着去拿结果的儿子,一旁是家里的保姆在陪伴。她是吉林人,退休后跟着唯一的儿子在北京生活。
孙女的检查结果还没出来,但彻夜的咳嗽,应该和呼吸道感染脱不了关系。雾霾越来越重,她们一家在商量着到海南买个房子,“孩子们工作忙,我带着孙女过去,孩子太小,不能受这罪”。
19点,输液大厅里仍有近千人。哭声、咳嗽声此起彼伏,这里没有隔离,像嘈杂的候车室。问过去,他们来自北京、廊坊、唐山、石家庄、日照、朔州……
从朔州赶来的这对夫妇,今天刚到北京。他们都在电力系统工作,在当地收入算不错的。“我们做的是火力发电,挣的是烧煤污染的钱”年轻的爸爸说,“眼下孩子得病是呼吸道感染问题,是污染造成的。唉,我总觉得自己在害他。”
朔州刚发了雾霾的黄色预警,那里的坏天气又要持续很久了。
20点,楼梯拐角间。年轻的爸爸在帮孩子举着输液瓶。屋里太热,他们出来喘口气。
孩子不是第一次生病了,自从去年雾霾越来越重,差不多每个月都要往医院跑上一遭。“女儿马上念幼儿园了,我现在选学校最看中的就是有没有防霾的设备”,举着输液瓶的爸爸回答,“我们老百姓,不能说走就走;只能是待在哪儿,就尽可能多一些防范措施。”
21点,拿着诊断证明,这对从外地赶来的家长,带着孩子匆匆走进输液大厅。
匆匆而来的,还有他们:
四岁的又又,已经发烧好几天了。连着几天的咳嗽之后,诊断结果是肺炎。问她天空是什么颜色?她说“我不认识天空是什么颜色,太难了,我还没有学到。”
谈及雾霾,又又的爸爸情绪激动。他组织了个家长委员会,众筹给孩子的教室装了空气净化器。“以前听说有学校装了防雾霾的房顶,我还挺反感,小孩子嘛,就是要多锻炼,不能太娇贵”,他看了看身边的孩子,“现在我后悔没早点采取什么措施防范。孩子咳嗽好几天了,不知道以后会不会留下什么病根儿。”
把刚上幼儿园的女儿包裹得严严实实,每个家长都想把该死的雾霾拦在门外。这一家人选择留在北京的雾霾里,年轻的妈妈还记得APEC蓝,"一代人的健康远远重过工业发展的分量",她相信雾霾能治好。
面对逃离的问题,她很坦诚,北京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无法割舍。
老家在鞍山的爷爷说,自从孙女出生,他就在北京帮忙照看。雾霾越逼越紧,他很庆幸家乡的房子还留着。儿子、儿媳落户北京,工作稳定,也给孩子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条件。“别的我管不了,我就是想把孙女带回老家躲躲霾”。
围绕“孩子在哪儿上学”这个问题,这一家人已经争论过很多次了。把孙女带到外地,可躲到什么时候能回来上学呢?每个大人,都回答不出来。
在门诊室的外面,李先生小心翼翼地给孩子戴上口罩。
他说家里装了两台空气净化器,也备了很多口罩。“空气我管不了,政策我懂得少,但家里能给孩子的,一样都不能落下。”
在这里,没有那么多决绝的逃离。在衡量了金钱、工作、社交等很多因素之后,更多的人仍然留在了这里。
排了很长的队,终于被叫到号。“日子总得过下去”,匆忙中,戴口罩的爸爸留下这样一句。
我在儿童医院采访的同时,北京的家长们都在呼吁为学校安装新风和净化器;也有很多家长自发组织、自行购买净化设备送到学校;北京市教委回应: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已部署试点;北大教授呼吁全国人大成立一个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推动雾霾治理……
“新年刚刚开始,我孩子就咳嗽发烧。尽管这可能由各种原因造成,但很难说与连续的雾霾天没有关系。我希望全国人大尽快成立一个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推动雾霾治理。”1月6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岿接受采访时表示。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雾霾的严重,也推动着问题的解决。
改变,也许正在从每一个人开始……
推荐
重霾之下山东父母的抉择:不想等了 要逃离回老家
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陈程,从来没有像最近这么忙过。除了照顾3岁的老大和1岁的老二,她又有了新的“工作”:卖房子和买房子。
从把房子挂到中介开始,她就开始不停接到询问的电话。一套省城全福附近150平米的房子,她只卖115万元,尽管不少朋友提醒她“卖亏了”,但是她算好了,这个价格在烟台县城买房住着,只需要一半的钱。
她的目标只有一个,逃离被雾霾污染的城市。
她产生这个念头,起源于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雾霾。她的大儿子从幼儿园回家后,突然咳嗽不止,到了晚上发起高烧。陈程赶忙带他去医院,门诊上已经挤满了生病的小朋友,而他们的诊断结果大都相同,因雾霾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作者: 韩茹雪
原标题:我在儿童医院待了八小时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不听工程师意见,中国三年治霾无功!
2016年12月中,一场严重雾霾席卷京津冀、山西、陕西、河南等11个省市地区,一百多座城市受到重度污染,使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这几天跨年度的雾霾持续来袭,使不少人感到恐慌和无助, 雾霾的肆虐已成为中国社会之伤痛。自2014年以来,尽管中央和各地方发力治霾,投入甚大,措施频出,但效果并不明显。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的专家认为目前的大部分措施没有针对主要矛盾,导致治霾劳而无功。
目前的脱硫、脱硝措施导致雾霾加剧
毫无疑问,燃煤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且燃煤的50%被用于发电。 因此电厂和大型燃煤工厂的除尘、脱硫、脱硝是十年来环保部主导的空气污染的治理的主要措施。到2016年,绝大部分的电厂上了脱硫脱硝措施,大部分燃煤工厂也开始脱硫脱硝,而这无疑是积极和必须的。并且空气污染因子中,具有毒性的二氧化硫的成份也开始减少。这就是为什么尽管雾霾问题持久和严重,北京却没有发生像当年伦敦的空气污染事故,导致上万人死亡。
但脱硫脱硝工艺的不完善和副作用,导致雾霾加剧,是许多专家没有想到的。
脱硝是燃烧烟气中去除氮氧化物(NOx)的过程,一般在除尘、脱硫之前。目前主要采用的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即还原剂-氨(NH3)在催化剂作用下,选择性地与氮氧化物(NOx) 反应生成氮(N2)和水(H2O),从而达到去除氮氧化物的目的。而部分残留的(或逃逸的)氨与烟气中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硫酸氢氨,在正常情况下,脱硝的效率能达到 80% - 90%, 剩下的10% - 20%的氮氧化物仍留在烟气中。
脱硝后的烟气进入除尘过程,经过除尘后,99%的大颗粒烟尘被除去,残留的细煤灰和烟气进入脱硫过程。
目前脱硫的工艺90%是采用湿法脱硫,即通过喷射石灰石浆水雾与烟气中二氧化硫分子接触,达到吸附和收集的目的。石灰石浆雾滴含有大量水份,导致脱硫后排放的烟气中湿度增加,成为湿烟气(湿度是普通空气的10倍)。同时湿烟气里还携带残留的细煤灰、硫酸铵、硝酸铵、硫酸钙、硝酸钙细颗粒等。湿烟气呈雾状,直接形成雾霾, 排向空中。据估计,全国由湿法脱硫所排放到空气中的带有这些污染物的水蒸气达到20万吨/小时,这些水蒸气带有负电荷,在大气中遇二次污染物(XOX、O3、OH、PM2.5等,均产生于其它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发生吸附形成更大微粒,同时在阳光作用下大气氧化性增强,也加大二次颗粒物的显著生成量,形成更严重的气溶胶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就像药引子一样对大气起着大范围的发酵作用。这一连锁反应,在静稳天气情况下,导致空气质量急剧恶化,大气能见度大幅度降低,PM2.5持续“爆表”,形成重度雾霾。
更有甚者,湿法脱硫之后的烟气温度在30 - 50℃左右。根据欧美经验,湿法脱硫通常需要加装烟气再热器(业内称GGH),将烟气温度抬升到80℃以上排放。而在中国,排烟温度和湿度没有详细规定,部分专家以节能和防止设备堵塞为由,建议取消烟气再热器。一大批新上的电厂不再要求安装GGH,而已经安装的电厂则开始大规模拆除GGH。按照目前烟囱设计规范,由于污染雾浓度降低,温度减低,脱硫后防腐湿烟囱通常只有原来干烟囱高度的一半。烟囱高度降低,湿度增大,烟气在低空排放,更难以扩散,时间一长,致使雾霾加剧。
这就是2012年后,在煤炭总量没有明显增加,汽车增量也逐步趋缓的情况下, 雾霾突然大面积加剧的主要原因。 因为2012年8月6日国发【2012】40号文件,环保部门明令要求2012年底全国同时投运在线监测电厂的烟气脱硫脱硝, 各电厂的脱硫装置全面运转,脱硝装置加速安装。
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的专家和资深工程师注意到这个现象,于2014年5月向全国政协提交一篇政策建议,题为 “关于重度雾霾成因的新发现及推广有效雾霾治理新技术的建议”(http://ifce.org/zh_cn/programs?id=83),但没有得到重视。2015年12月,“中国大气网”转发某跨国电力环保企业工程师一篇《蓝天白云能持续多久?一个环保工程师眼里的雾霾真相》引起广泛关注。文中指出,燃煤火电厂是主要的污染源。大部分火电厂安装了湿法脱硫设备,但将烟气再热器卸掉,导致排放的烟气烟温较低、湿度较大,致使烟气不易扩散,成为导致雾霾的主要原因。“环保部门一直在关注排放烟气的多少,而忽视了烟气的温度与湿度才是问题所在”,但资深环保专家出面否定。
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却从不同角度证实了这个现象。
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的程雅芳教授等人在最近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报告说,随着PM2.5污染程度上升,硫酸盐是PM2.5中相对比重上升最快的成分。他们发现,在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期间,硫酸盐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空气中的“颗粒物结合水”,在中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偏中性环境下迅速反应生成。此外,北京及华北地区大量存在的氨、矿物粉尘等碱性物质使得当地颗粒物结合水的pH值远高于美国等地,呈现出特有的偏中性环境,而二氧化氮氧化机制的反应速率会随pH值上升而大幅提高。 这一分析将雾霾源直接指向了电厂的烟囱, 因为经过脱硫脱硝的烟气同时满足了三个条件:颗粒物结合水、氨(脱硝逃逸) 和矿物粉尘(细煤灰和残留石灰)。电厂的烟囱直接排出大量一次污染物硫酸盐,然后湿气在静稳空气中扩散,吸收从工厂和汽车排放的更多污染物,经过二次污染,使硫酸盐不断增加。
上海交通大学的缪正清教授最近三年发表了四篇论文,认为脱硫脱硝导致雾霾加剧证据确凿。缪教授指出,尽管95%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被脱硫脱硝工艺转化成硫酸盐和硝酸盐,但在高效转化过程中并没有实现高效收集。因此,脱硫脱硝工艺通过水雾这个媒介,增加了排向大气的硫酸盐和硝酸盐,这些颗粒不仅粒径细,而且数量巨大。 他估算出45天干燥时段,据最保守的估计,电厂排放到大气的烟尘和硫酸盐达到134ug/m3。而以前没有经过脱硫脱硝的干烟气,污染物难以持久停留在空气中,对雾霾的贡献估算为8ug/m3。
散煤燃烧治理不力
燃煤散烧排放是造成北方重污染天气的另一重要原因。大量燃煤分散在中小锅炉及农村取暖锅炉,然而这些燃煤锅炉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污染控制措施。据环保部门调查显示,作为大气污染重灾区的京津冀地区,每年的散烧燃煤量占煤炭使用总量的10%,但对污染物排放量的贡献却达到了50%(中国环境报,2016.12.20)。
目前对于燃煤散烧的控制,基本上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中小锅炉以“煤改气”、“煤改电”,使用洁净型煤或直接淘汰等方式。农村在推广使用无烟煤、洁净型煤、生物质成型燃料等清洁能源, 部分地区也有“煤改气”、“煤改电”的计划。根据各地的经济情况,洁净型煤的补贴在200 - 600元之间,“煤改气”、“煤改电”的补贴在1000 - 3000元之间。
农村散煤治理的管理涉及政府十多个部门,职责不清,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不健全,一些地区政府补贴不到位是散煤治理困境的主要原因。2014年和2015年,整个河北省只完成了推广清洁型煤计划的25.8%和29.5%。治霾压力最大的省都只是这样,其它省份的情况可想而知。
农村散煤治理的思路首先要十分清晰,大范围的“煤改气”、“煤改电”时机还不成熟,特别是目前电力还是以煤电为主的前提下,农村住户的“煤改电”只是把污染转移到电厂,另外农村电网短时期内也难以全面升级, 所以主攻方向还是推广无烟煤、洁净型煤、生物质成型燃料等。第二是要全国协调联动,因为空气是流动的,光京、津、冀控制住不管用。有几个具体措施可以采纳:
1) 成立全国和各省市的散煤治理领导机构, 指导和协调各相关部门;
2) 政府统一安置型煤或环保炉具,并协调洁净型煤配送;
3) 政府补贴农村居民,使烧洁净煤的价格和散煤的相当;欠发达地区要加大中央财政补贴;
4) 立法/颁布条例禁止散煤燃烧,违者重罚。
建议
综上所述,建议环保部排除干扰,直面问题:
1)暂缓“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 - 2020年)”,即“超净排放”计划的实施;集中力量解决目前脱硫脱硝导致雾霾加剧的问题,避免环保越发力,雾霾越严重的尴尬;
2)同时加大散煤治理力度;
3)配合持续的机动车减排,特别是重型柴油车的减排,重度雾霾才可望在短时期内消除
作者介绍:
何平,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土木环境工程系博士,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IFCE)总裁,全国政协海外特邀代表,世界资源研究所理事,长期从事中美环境技术交流和政策对话。
作者感谢 IFCE 技术专家的支持和技术经理李兴 (xingli@ifce.org) 协助资料整理。 来源: IF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