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孟伟接受审查
来源: 新华社新媒体专线(广州)举报
(原标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孟伟接受组织审查)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孟伟接受组织审查。
孟伟简历
孟伟,男,汉族,1956年9月生,山东青岛人,博士研究生学历,1976年11月参加工作,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2年1月至1986年6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干部。
1986年6月至1997年7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助理工程师、副处长、处长。
1997年7月至1999年1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科技处处长。
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2001年12月至2006年6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
2006年6月至2016年10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2009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3年3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驻环境保护部纪检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孟伟接受组织审查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017-11-10
原标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孟伟接受组织审查
据驻环境保护部纪检组消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孟伟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
孟伟简历
孟伟,男,汉族,1956年9月生,山东青岛人,博士研究生学历,1976年11月参加工作,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2年1月至1986年6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干部。
1986年6月至1997年7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助理工程师、副处长、处长。
1997年7月至1999年1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科技处处长。
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2001年12月至2006年6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
2006年6月至2016年10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2009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3年3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驻环境保护部纪检组)
中国环境科学院原院长孟伟被查 成第三名落马工程院院士来源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日前,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发布消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孟伟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
公开资料显示,孟伟生于1956年,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毕业,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2001年12起担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此后执掌中国环科院长达16年。2013年3月孟伟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6年10月起,不再担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职务。
孟伟的落马在两年前已有端倪,2015年2月,中央第三巡视组对环境保护部进行巡视,巡视组在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时曾提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存在“重复立项、虚假立项套取资金”、“示范工程贴牌套取资金”两个方面的问题。
2015年9月,环保部对中国环境科学院“水专项”有关问题调查处理情况进行了通报,给予水专项技术总师、第一技术责任人、总体专家组组长、中国环科院院长孟伟行政警告处分。此外,中国环境科学院多人被给予党纪处分。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的头衔外,孟伟同时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在2009年当选为该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官网介绍显示,孟伟主要从事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主持完成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重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技术等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推动流域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技术发展,由单纯的水质保护向水质与水生态保护相结合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5月24日,孟伟为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报告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参加《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2006-2020》。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实施方案设计,国务院批准实施,任技术总师。
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孟伟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在8月14日,当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国际工程科技高端论坛——“绿色工业过程”在安徽界首举行,孟伟等多名工程院院士出席,孟伟本人还在论坛上主持了主旨报告的演讲环节。
实际上,孟伟并非第一个落马的院士,2014年10月15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落马,成为第一个落马的工程院院士。
生于1962年的李宁曾是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中国克隆技术的领军人物。审计署2012年4月审计发现5所大学7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的问题,其中涉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等人承担的由农业部牵头组织实施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有关课题。2015年1月17日,中国工程院主席团经过审查,停止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的院士资格 。
2015年10月21日,曾任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副部长的周国泰落马,成为第二个因为腐败问题被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落马后将如何影响院士资格?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工程院章程》中明确规定,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违反科学道德或品行不端,严重影响院士群体和工程院声誉时,应劝其放弃院士称号。当院士的个人行为涉及触犯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利益时,或涉及丧失科学道德,背离了院士标准时,应撤销其院士称号。
日前,封面新闻记者多次拨打孟伟的手机,提示已转入来电提醒系统。
落马“军老虎”首现院士 撤销称号需要几步?
来源:如军 腾飞法制晚报 2015-10-21
今日上午,国防部官网发布消息,经军委纪委批准,总后勤部纪委对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原副部长周国泰涉嫌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日前已将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军事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然而,在周国泰的背后,还有一个非常耀眼的身份,那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也是十八大以来,落马的44位军级以上干部中第一位有工程院院士头衔的将军。
落马“军老虎” 首现工程院院士
据法晚记者梳理,十八大以来落马的44名军级以上干部中,周国泰为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公开资料显示,周国泰是材料和个体防护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军队专业技术一级,少将军衔,曾任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副部长。
1949年8月生于吉林省镇赉县,祖籍山东文登。1968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系。
周国泰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曾被称为“中国防弹衣之父”。
2000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成果奖励。2008年,研发成功了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这是电动车电源的一个新突破,将对电动车产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撤销院士称号 由工程院主席团决定
法晚记者在中国工程院的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名单中,找到了周国泰的名字。拥有院士身份的高级干部落马,院士身份如何处理呢?
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第十一条规定,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违反科学道德或品行不端,严重影响院士群体和工程院声誉时,应劝其放弃院士称号。当院士的个人行为涉及触犯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利益时,或涉及丧失科学道德,背离了院士标准时,应撤销其院士称号。
据了解,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建院20年以来,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没有撤销院士称号的先例。
记者从中国工程院了解到,审查和批准撤销院士的称号,由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决定。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是院士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领导机构。主席团由院长、副院长、当然成员、各学部主任和若干名经院士大会直接选举的成员组成。
院长为主席团执行主席,主持主席团会议。主席团会议原则上每季度举行一次。
撤销院士称号 至少需要经过4个步骤
实际上,中国工程院主席团要批准撤销院士称号,至少要经过4个步骤。这个步骤为被批准逮捕、停止院士资格、有罪判决生效、撤销其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
比如,去年10月10日,中纪委官网发布通报,2014年5月,最高检决定将审计署审计发现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涉嫌职务犯罪线索指定吉林省人民检察院查办。2014年6月,吉林省检察机关以涉嫌贪污犯罪对李宁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通报后的次日,中国工程院新闻发言人董庆九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照相关规定,去年被逮捕的李宁成为中国工程院建院20年以来,首名被停止资格的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违背科学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规定,对涉及触犯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利益的,自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之日起,即停止其院士资格。以上的处理只能说明李宁当时已经被批准逮捕了。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撤销其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呢?《中国工程院院士违背科学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规定,自法院作出有罪判决生效之日起,即撤销其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
当然,撤销的决定还得由院主席团审查确认,同时要通报全体院士。如果法院没有作出有罪判决的,这种情况也将由主席团作出处理决定。
落马转基因院士李宁有四家公司,全农大都知道他的帐不清楚
来源:中国青年报反做空研究中心

李宁的实验室之一,位于农大校内的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李宁日前疑因涉嫌将其承担的转基因项目经费转移至名下公司被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带走调查。
7月初,这条消息在中国农业大学校内流传开来。多位农大教师对中国青年报记者确认李宁被查。
一位教师称,农大校党委发了通知,确认李宁被查,“但没有进一步的官方消息”,“生物学院党委给大家发了短信,就是说这个事有,但没有通报他是因为什么事情被带走。”
据悉,李宁在农大有两处实验室,一处位于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二层,另一处在神内中国农牧经营研究中心。与其在同一栋大楼实验室的多名学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李宁已许久未出现在实验室。
媒体曾报道,有关部门对李宁的调查今年年初已开始启动。此后,相关传闻不断出现网络上。一名学生称,李宁的研究生目前均已转给其他导师。
中国青年报记者曾多次致电李宁,但其办公室电话无人接听,个人手机也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领衔一课题经费超千万元
一位农大教师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全农大都知道他的账不太清楚”,“主要还是转基因专项的钱的问题。转基因专项国家一次性投入过大,有200多亿元,最多的时候每年都有二三十亿元的预算,一个课题组可以拿到几百万元。”
“这钱对搞生物的来说是笔很大的钱,项目又要求两年花完,根本不可能花完,可劲儿花也花不完,尤其学校和科学院不同,学校里水电房租学生都是免费的,光科研上用不了多少钱。按道理到期花不完要交回去,但是没人愿意交回去,就转到自己办的公司里。”上述教师称。
中国青年报记者查询到,李宁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之一。他主持的“973计划”及“重大科学计划”项目主要包括: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克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猪、鸡重要经济性状遗传的分子机制;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猪与小型猪疾病模型等。
其中,李宁领衔的“猪、鸡重要经济性状遗传的分子机制”课题专项经费为1581万元,周期3年。这一项目由7个研究课题组成,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单位。其中,由李宁主持的“表观遗传和miRNA影响性状形成的机制”的单项课题经费为384万元。
我国于2008年启动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生物育种产业被列为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预计在若干年内投资200亿元用于转基因研究。
2014年3月,财新网曾报道,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称,2013年,中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经费缩减至4亿元,高峰期曾有20亿元。报道还称,有参与转基因专项管理的专家透露,降幅可能在百分之三四十,甚至更高。
上述教师同样表示,在去年的转基因争议之后,“转基因专项钱控制得比较紧了,每个项目现在控制不超过300万元”。
曾经的明星教授
李宁现年52岁,被带走前任中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是农大的明星教授,被称为“中国动物转基因克隆研究领军人物”。
1982年,李宁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牧医系并留校任教。三年后,他前往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动物遗传育种硕士。1991年,他获得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与北京农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
此后10年,李宁在联邦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工作。2001年左右,李宁回到中国农业大学。
在一次专访中,他谈到了选择回国的原因:“的确,在国外我能做很多事,但是你的知识产权、劳动创造,最终还是为这个国家在服务。所以我想尽快回来,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国家作出贡献。哪怕只是改变一点点,也是对中国的技术、产业的推进。”
李宁头上顶着一系列的光环,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科技部“863”计划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欧盟第5框架计划PigBioDiv2计划负责人等。
李宁的介绍及个人简历目前仍挂在农大的官方网站上。承担项目及课题一栏显示,他“主持国家科学技术部‘973’计划重大研究项目、‘863’计划生物领域重大研究项目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重点攻关项目、北京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美国USDA科技创新项目、中法科技合作项目、中德科技合作项目以及全球最大的猪育种公司PIC合同研究项目等18项。
7月28日,在西安召开的第34届国际动物遗传学大会上,李宁仍被列为大会组委会主席之一。但他并未出席。
据为其做过个人专访的一名记者透露:“李宁很爽快,是典型的学术明星,愿意且很会跟媒体打交道。”
该记者称,今年年初他还联系李宁采访,当时“李宁在新疆,表示愿意接受采访,但是因为截稿时间紧张,就没有采访他。”
名下至少4家公司
根据中国青年报记者查询,李宁名下有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分别在北京和无锡等地。
李宁为法定代表人与董事长的北京三元济普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延庆农场,成立于2009年1月19日,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公司一般经营项目有生物技术开发、种植饲料牧草、销售饲料。
另一家北京济普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李宁为股东之一,任副董事长。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属于台港澳与境内合资,注册资本为3333.33万元,包括非货币出资1833.33万元。出资历史信息显示,三位股东李宁、黄中石(外籍自然人)、北京中农大地科技发展公司分别出资1733万元、1399万元及199万元。
2007年,北京济普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曾与中国农业大学及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等合作克隆世界著名医用小型猪。
另一家与黄中石合作的北京济福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李宁为股东之一,并任经理。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333.34万元,包括知识产权出资为800万元。其中,李宁出资1200万元,但并未有资料显示其以何种方式出资。公司成立于2009年,经营项目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等。
此外,还有一家无锡科捷诺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30日,注册资本为2.75亿元。李宁为法定代表人,北京济福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公司投资人之一,出资三次,共计1.55亿元。该公司经营项目为:动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服务;食品、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的研发。
该公司官方简介中称,“公司以中国工程院李宁院士创新团队为基础,依托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大学、江苏省和无锡市以及国家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有关资源”。工商资料显示,目前该公司仍处于筹建阶段。 本报记者 高四维 叶铁桥 刘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