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赴陕西西安污水厂污泥废物利用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圆满完成
为充分学习贯彻党的指导思想,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来自建工学院17级19班的8名同学组成的污水厂污泥废物利用团队在建工学院17级19班班主任秦晋一老师的指导下于2018年7月16日上午8时30分正式启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队通过亲身经历实地获取实验材料、对材料的分类处理、设计实验等一系列工作使得团队成员了解到其中的艰辛,能力得到锻炼。
实验团队决定就污泥资源化利用制造建筑材料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在7月20日至8月1日的前期实验阶段,实践团队的部分成员先抵达污水处理厂取污泥,之后通过使用马费炉,真空干燥器,粉碎机等实验用具,设计多组实验,测量多组相关热值,探寻每个坩埚最合适的污泥量,在不断的失败和老师的耐心指点后发现每个坩埚27克污泥量是热值最高且最合适的,并且发现锡纸的包裹可以营造出厌氧环境,减少热解时污泥散发的毒气使得效果更好。
8月2日至8月27日,团队进行的更深入的后期实验。在此次实验中,实践团队设计了多组不同的物料比与水料比实验组,经过一系列实验和排除后,团队发现在污泥比澎润土等于8:2的时候陶粒的抗压强度最大,但同时也发现陶粒缩水现象也会更为严重,即密度变大。因此,团队成员决定采用添加二氧化硅调整物料比的方式来改变其最后的体积,但发现随二氧化硅的增加,陶粒抗压强度有所下降,最终实验团队放弃了加入二氧化硅的方案。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也积极的探索污泥热值的影响因素。通过查阅互联网和相关书籍,发现热值越高的材料,在放入炉中烧结后,烧结出来效果越好。团队成员经过进一步的实验发现污泥的热值与所加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除此之外,团队成员在烧结陶粒的时候发现当加入的陶粒过多,污泥残焦会大量热解且其中的有机质也会大量挥发,而有机质的过快挥发则会造成陶粒的开裂。
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经过一系列失败和不断地重新实验后,最终找到了最佳的温度设定。(升温至500℃:40分钟;500℃恒温:10分钟;由500℃升温至1050℃:2小时;保持1050℃恒温:20分钟;降温至300度:10分钟)
最终,团队成员达成了实践目的,制出了满足要求的陶粒,硬度极大,并且密度等都符合工业标准。在此次实践过程中,从一开始的设定实验组,再亲身到污泥厂的实地取材进行处理,实践团队分工合作,互帮互助,在不断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不断成长,锻炼了成员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团队成员在取污泥
测污泥热值对比图
实验的成果
供 稿 陈金源
网络编辑 柯贤晰
网络审核 陈 英
来源 :http://jzgc.chd.edu.cn/info/1094/9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