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携手共建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 成果优先在山东落地使用
今天,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山东省海洋局、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济南签署《三方共建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协议》(以下简称《协议》)。

协议三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制约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全力开展协同创新,大力推进海水淡化及内陆苦咸水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积极促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链落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海水利用产业技术研究院。
海水淡化产研院将通过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形成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综合体。立足山东,辐射全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设具有高水平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产业示范带动与技术推广作用的海水利用产业研究院,在海水淡化及相关领域进行科研创新与产业化转化,开展成果转移转化、高新企业孵化、高端人才引育、海水淡化新产品开发、海水利用科普宣传培训推介等工作,积极促进海水利用产业链落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海水利用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加快探索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保障山东水资源安全,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根据《协议》,海水淡化产研院的研究成果,优先在山东省范围内落地使用。涉及海水淡化产业的关键设备生产企业优先落地济南市高新区。
我省海水资源巨大,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可以有效缓解我省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矛盾,保障水安全。2019年,全省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达到34.3万吨/日,跃居全国第一位。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亚楠 通讯员 李振青 报道)
今天,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山东省海洋局、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济南签署《三方共建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协议》。
协议三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制约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全力开展协同创新,大力推进海水淡化及内陆苦咸水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积极促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链落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海水利用产业技术研究院。
据悉,海水淡化产研院将立足山东,辐射全国,在海水淡化及相关领域进行科研创新与产业化转化,积极促进海水利用产业链落地。根据《协议》,海水淡化产研院的研究成果,优先在山东省范围内落地使用,涉及海水淡化产业的关键设备生产企业优先落地济南市高新区。
山东省海水资源巨大,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可以有效缓解山东省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矛盾,保障水安全。2019年,山东省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达到34.3万吨/日,跃居全国第一位。
原标题:三方共建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