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引言
本工程为雨水调蓄池及管道工程,调蓄池呈矩形,总 建 筑 面 积 6849.57m2,其 中 地 下 建 筑 面 积6 308. 70m2,管道长度约 1. 6km,蓄水量约 3 万 m3。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许多与规划和设计方面的矛盾,对工程施工及计划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阻碍,并影响了施工效率。根据本工程所遇到的情况谈一谈在大型调蓄池工程施工前期准备中与规划、设计关系方面的思考。
1 规划方面思考
本工程的可行性分析过程在整体规划时期已完成,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资料,但施工过程中遇到如下问题。
1) 规划调蓄池管道与现状污水主管道存在交叉布置,施工过程会对原有污水主管道容易造成破坏且施工困难。为保护原有污水主管道,导致规划管道临时调整线路,原本在施的管道段暂停施工,待方案确定后继续施工。
2) 部分规划管道和沉井与规划人工湿地交叉,形成冲突,为保证功能相互不受影响,导致规划管道临时调整线路以及其施工工艺,造成原本进场的顶管设备及部分材料被退场,造成浪费。
3) 规划管道穿越重要建筑物,如铁路桥、市政路、古建筑等,为确保构筑物安全临时调整井位、管线方向以及施工工艺,导致前期准备的人员、设备及材料不满足施工要求,需重新组织。
4) 原规划管道工程进水端为沉井施工,无截流措施。在施工中遇到问题后反馈,为保证功能完整性,临时调整规划确定为闸门井,截溢流污水。导致结构及其功能发生变化,造成施工准备内容调整,影响施工进度。作为施工单位在类似工程施工前期准备阶段,虽然参与不到规划设计,但应针对已完成的整体规划设计进行现场详细调研及考察,并为工程献计献策,提前发现问题、提前解决问题,保证工程可行性的同时为工程施工提供便利。
2 设计方面思考
本工程主要内容包括调蓄池主体、管道、闸门及设备。施工准备阶段已通过图纸会审完善了图纸设计内容,但在施工过程中仍遇到如下问题。
1) 工程正式图纸下发,根据设计坐标定位后,发现与地上珍贵树种以及地下既有构筑物冲突,仍不能及时进行施工。为保护珍贵树种及地下构筑物,导致重新调整设计方案,造成暂时停工、窝工影响。
2) 本工程按照图纸设计施工完成后,由于部分功能房间需要根据相关特殊要求进行设计施工( 如高压室需电业局安装变压器及配电柜、风机房风量要求、地下室通风要求等) ,导致原设备基础、门窗及洞口不满足要求,大量工程部位拆改,造成破坏及返工浪费。
3) 闸门施工过程中发现需连接的既有管道位置和数量与设计图纸不符,严重影响闸门井功能,导致需要重新调整结构设计方案,造成前期准备的劳动力、材料、机械及时间浪费。
4) 调蓄池工程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工艺设备,本工程设备较多,按照设计参数进场施工后,发现设备尺寸与图纸不符,导致原安装位置与电缆桥架、中水管道等冲突,造成拆改、挪位及返工的影响。
5) 调蓄池中水管道及除臭设备完成后,发现原预留管道处无取水点,中水管道及除臭功能无法实现,导致重新补充计方案。由于室外工程已完成,对调整后的中水和自来水取水点方案的实施造成严重困难。作为施工单位不仅要针对图纸进行简单的会审,需要深入了解设计意图,以保证工程整体功能的完整性为施工要点,提前了解各方面资源以及施工注意事项( 如设备厂家、社会资源等) ,配备专业性人才参与工程实施调研,在设计完善阶段提供有利支撑,保证整体设计完整性和可实施性,同时有利保证了各项工程有序进行施工,避免拆改、返工等浪费现象。
3 结语
大型雨水调蓄池及管道工程是水环境治理中汛期雨污水调蓄的关键一环,主要结构为地下结构,主要内容为调蓄各部位功能的完整性。通过本工程施工所遇到的问题中总结经验教训,施工单位要以本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为中心思想,前期准备阶段不仅要对人、材、机等进行详细策划,同时要以施工的角度参与到规划和设计中来,为工程进言献策,保证工程功能完整性的同时保证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为工程施工创造更有利的价值。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给水排水》”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给水排水》)”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仅供分享不作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请联系我们(022-27835520),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