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在桂林举行
2020-09-15 14:46 中新网
9月11日至13日,2020(第二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在桂林举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黄俊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曲久辉,中国科学院院士、水文地质学家袁道先等政府官员和嘉宾出席开幕式。来自水分会委员代表、团体会员单位代表、个人会员代表以及全国各地从事水务工作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及企业家等参加大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黄俊华在开幕致辞中从“北有长城、南有灵渠”出发,回顾了桂林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历程,对水分会更多地指导、参与桂林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提出了期许。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夏青在《中国城市水环境水生态发展急需合力》主旨报告中提出,中国城市水环境、水生态发展需要水利、住建、环保人跨部门、跨领域合作。对于建设海绵城市,他认为海绵城市应与流域大海绵调控结合,注重风险管理,用改善流域和区域水循环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实现排水、治污、生态一体,绿地、管网、湿地统筹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首席教授彭永臻在《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原理与技术——以分段进水A2/O强化主流城市污水深度脱氮为例》主旨报告中指出,富营养化已成为当今全世界面临的最主要水污染问题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严重富营养化已经从1960年的不足75例发展到目前的1000多例。脱氮除磷已成为当今污水处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为表彰在水环境与水生态领域的学术繁荣、科技进步和产业促进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会议期间还进行了2020年度“水环境与水生态勋章”的颁授。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钱易获“水环境与水生态特级勋章”。水分会首批团体标准(《城市水生态健康评估技术规范》、《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技术方案编制指南》)同期发布。
据了解,近期国内治水政策、行动频繁出台。持续深入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立法,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城市污水处理厂资源回收、综合管廊建设、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试点和示范也备受关注。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苏伊士新创建有限公司以大中华地区的水务管理、固废资源管理及水务工程为核心业务。通过智慧化与可持续的水循环管理、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以及固废资源管理,帮助各大城市和工商客户优化其水资源管理、回收和循环利用废物。目前苏伊士创建在大中华区服务3200万居民,建设了逾300座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在澳门运营中国水务行业第一个PPP项目,在上海运营着亚洲其中一座最大的危废处置设施。
苏伊士新创建水务运营总裁、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范晓军在水业深度对话论坛上发言。
苏伊士新创建水务运营总裁、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范晓军接受采访时表示,做好长江黄河大保护从顶层设计要坚持流域系统性的思维;未来的政策工作、相应设施后续投入等要持之以恒,环保意识稳中有升;加强环保治理、环保技术支撑等方面工作。
近年来中国开展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范晓军认为在现有硬件技术基础上,应加强海绵城市投入和运营规划方面,通过先进技术做好已有设施和将要建成的设施运营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建成后期的运营规划将越来越重要。
本届大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主办,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大学、桂林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关村汉德环境观察研究所共同承办。会议期间举行了前沿论坛、热点研讨、水业深度对话等平行论坛,为水环境与水生态领域政产学研各界搭建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平台,通力合作开展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中国水环境与水生态事业的健康发展。
(欧惠兰)
第二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在桂林举行

9月11日至13日,2020(第二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在桂林举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黄俊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曲久辉,中国科学院院士、水文地质学家袁道先等政府官员和嘉宾出席开幕式。来自水分会委员代表、团体会员单位代表、个人会员代表以及全国各地从事水务工作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及企业家等参加大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黄俊华在开幕致辞中从“北有长城、南有灵渠”出发,回顾了桂林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历程,对水分会更多地指导、参与桂林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提出了期许。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夏青在《中国城市水环境水生态发展急需合力》主旨报告中提出,中国城市水环境、水生态发展需要水利、住建、环保人跨部门、跨领域合作。对于建设海绵城市,他认为海绵城市应与流域大海绵调控结合,注重风险管理,用改善流域和区域水循环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实现排水、治污、生态一体,绿地、管网、湿地统筹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首席教授彭永臻在《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原理与技术——以分段进水A2/O强化主流城市污水深度脱氮为例》主旨报告中指出,富营养化已成为当今全世界面临的最主要水污染问题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严重富营养化已经从1960年的不足75例发展到目前的1000多例。脱氮除磷已成为当今污水处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为表彰在水环境与水生态领域的学术繁荣、科技进步和产业促进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会议期间还进行了2020年度“水环境与水生态勋章”的颁授。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钱易获“水环境与水生态特级勋章”。水分会首批团体标准(《城市水生态健康评估技术规范》、《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技术方案编制指南》)同期发布。
据了解,近期国内治水政策、行动频繁出台。持续深入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立法,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城市污水处理厂资源回收、综合管廊建设、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试点和示范也备受关注。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苏伊士新创建有限公司以大中华地区的水务管理、固废资源管理及水务工程为核心业务。通过智慧化与可持续的水循环管理、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以及固废资源管理,帮助各大城市和工商客户优化其水资源管理、回收和循环利用废物。目前苏伊士创建在大中华区服务3200万居民,建设了逾300座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在澳门运营中国水务行业第一个PPP项目,在上海运营着亚洲其中一座最大的危废处置设施。

苏伊士新创建水务运营总裁、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范晓军接受采访时表示,做好长江黄河大保护从顶层设计要坚持流域系统性的思维;未来的政策工作、相应设施后续投入等要持之以恒,环保意识稳中有升;加强环保治理、环保技术支撑等方面工作。
近年来中国开展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范晓军认为在现有硬件技术基础上,应加强海绵城市投入和运营规划方面,通过先进技术做好已有设施和将要建成的设施运营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建成后期的运营规划将越来越重要。
本届大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主办,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大学、桂林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关村汉德环境观察研究所共同承办。会议期间举行了前沿论坛、热点研讨、水业深度对话等平行论坛,为水环境与水生态领域政产学研各界搭建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平台,通力合作开展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中国水环境与水生态事业的健康发展。
(欧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