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我们来到重庆珞璜

珞璜电厂临长江、连主城
是距离重庆市中心最近的
重要电源支撑点
这个上世纪80年代建立的重庆老牌电厂,如今以“珞璜污泥处置中心”的身份做起了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的新生意。

污泥如何变成电?
危机之下老厂如何跨界转型?
“十四五”将如何开辟绿色低碳发展新局?
让我们听听珞璜人的声音
01
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火电厂“洗白”城市污泥,究竟如何做?为了更好了解这一过程,记者走进了珞璜污泥处置中心的“核心”。

珞璜电厂
如何让污泥变为清洁的电呢?
主要分三步
第一步
用6台圆盘干化机给污泥“缩水瘦身”,实现含水率由80%降至30%,以便更好送入锅炉掺烧。
第二步
通过全封闭输送皮带送泥入锅。
第三步
科学环保处理“污泥变电”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污染物、灰渣、废水废气等,确保全过程无污染物外泄。

相较于土地填埋、堆肥、水泥窑协同焚烧这些传统污泥处置方式带来的土地资源浪费、地下水污染等问题,珞璜电厂凭借高效且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的机组,实现污泥全程密闭、干化焚烧发电,干化产生的水蒸气进行冷凝回收再利用,恶臭污染物送入电厂锅炉进行高温分解,具有投资低、运行成本低、全过程无污染物外泄的比较优势,燃烧后的绿色清洁电力被送至重庆千家万户。

02
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珞璜电厂临长江、连主城,是距离重庆市中心最近的重要电源支撑点。近年来,这一地理位置带来的环保风险不断升级,加之重庆新能源发展和外电入渝“强势逆袭”,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转型、改变,势在必行。
面对重庆主城区生活污泥处置能力在2020年将出现约每天1000吨缺口这一现实“困境”,2017年,珞璜电厂与重庆水务集团合作,共同谋划燃煤耦合污泥发电项目。珞璜电厂要成为破解“污泥围城”难题的技术专家,成为重庆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现火电厂“劣势”变“优势”。
2018年6月26日,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一批列入试点的29个燃煤耦合污泥试点项目,珞璜电厂作为重庆唯一一家试点项目单位成功入围。

珞璜电厂总经理包英捷:“在新一轮转型发展竞争中,‘瞄准方向、抢占先机’至关重要。”
电厂运行部员工李邱楠:“虽然污泥闻着臭,但污泥耦合发电事业是香的。”
03
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守护生态环境,扭转关键变量,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机遇和动力。2019年,华能在长江沿线等地布局科技环保产业,大力推进垃圾、污泥和生物质发电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让火电厂的转型步伐与城市绿色发展同频共振。
2019年8月,珞璜电厂污泥耦合发电项目开工;2020年6月25日,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产,日处理湿污泥量可达600吨。据测算,一期工程每年可处置生活污泥近20万吨,约占重庆生活污泥生成总量的三分之一,增加生物质电量4900万千瓦时,增加对外供热17.4万吨,为电厂带来综合千万元效益的同时,每年可节约标煤1.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4万吨。

珞璜电厂实现了城市生活污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和规模化”处置,不仅能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可为重庆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共抓长江大保护贡献华能力量。

截至目前
珞璜污泥处置中心
已处置湿污泥超87167吨
锅炉掺烧干污泥23360多吨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陈宏:“珞璜电厂将生活污泥用于发电,产生的灰渣再用于制作生态砖、混泥土添加料等,不仅实现了良性的污泥封闭式处置,更形成了产业链共生、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的循环体系。这是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打造‘无废城市’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生动案例。”

眼下,珞璜电厂即将启动污泥耦合发电项目二期,日处理湿污泥能力直接翻番至1200吨,占到重庆污泥生成总量的三分之二。“做城市污染物的终结者”成为了珞璜电厂“十四五”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 珞璜电厂党委书记胡泽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绿色环保等产业,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这为我们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扩大污泥耦合发电项目为契机,加快从单一发电企业向能源综合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十四五’我们不仅要接污泥处置的单子,还要接综合用能的单子,总而言之,就是要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好单!”
作者:彭艳娇 郭志宏
摄影:王海 张宇聪 张玉龙
视觉:于艺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