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之一|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既利当前、更利长远
时间:2024-03-15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评论(0)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既能促进消费、拉动投资,也能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既惠民、又利企,一举多得。近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各类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差异化需求,围绕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系统部署二十条具体措施,在重点领域提前发力,有利于提振内需,有效推动我国宏观经济延续回升向好势头。
一、实施设备更新是“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的重要举措
前些年,我国就曾实施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也在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发挥了稳增长的重要作用。
2023年,我国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经济企稳复苏,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经济总体呈回升向好态势,但仍面临需求不足、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需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拉动有效投资、激发潜在消费,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内需复苏态势。
《行动方案》系统部署了设备更新行动,将有力拉动有效投资。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很多设备保有量位居全球第一,伴随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对于先进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设备更新需求将不断扩大。2023年,中国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9万亿元,初步估算设备更新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行动方案》围绕节能减排、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等方向,推动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同时,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分类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设备及老旧农业机械更新,推进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更新升级,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有利于促进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进一步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二、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是“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的有力一招
作为人口大国,我国汽车、家电等耐用品市场巨大,蕴含了巨大的更新换代市场潜力,消费品以旧换新大有可为。目前,我国家电保有总量已超30亿台,仅2023年就有超过两亿台家电报废。根据中汽协方面预测,2024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24年我国汽车市场换购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将为44%,到2025年有望提高到48%左右,这样的换购比例将带来可观的汽车销售增量。仅汽车、家电的更新换代,预计能创造超过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
《行动方案》通过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支持和引导鼓励企业开展以旧换新活动,畅通流通堵点,有序引导梯次消费、更新消费,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随着市场不断扩大和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企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供给端的技术创新和需求端的产品升级推动企业提升竞争力、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推动经济体系升级。此外,消费品的以旧换新持续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增强居民获得感。可以说,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既利民,又惠企。
三、坚持稳妥有序,持续聚焦重点
《行动方案》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建立在企业和消费者自愿行为的基础上,其实施过程充分体现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立足于各类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差异化需求,主要依靠市场提供多样化供给和服务。同时,《行动方案》注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加大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支持和引导,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良性互动,更好发挥更新换代规模效应。
《行动方案》在工作上抓重点,聚焦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一是实施设备更新行动,聚焦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7个领域,通过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品设备,提升安全可靠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推动汽车、家电、家居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鼓励消费者以旧家电换购节能家电,大力支持居家适老化改造。三是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强回收循环利用,建立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加强“换新+回收”等新模式发展,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四是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统筹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消费者接受程度,发挥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标准的牵引作用,有序推动标准落地实施。
四、加强统筹协同,打好政策组合拳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坚持打好政策组合拳,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抓紧完善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二是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保障合理用地、用能需求,加强要素保障,积极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强化科技支撑。三是以标准提升为牵引,推动产品设备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能耗、排放、技术标准,加强产品技术标准和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供给,推动重点领域国内国际标准衔接。四是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落实部门责任,完善配套政策,营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吴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专家解读之二|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专家解读之三|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推动全社会节能低碳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国务院发文!推进供水、污水处理、环卫等基础设施更新改造
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专家解读之二|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时间:2024-03-15 14:17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评论(0)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近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重点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和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工业既是各类设备的供给方,也是设备的需求方,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拉动有效投资、提升发展质效,是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工业领域设备规模大、更新潜力足
我国是工业大国,202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9.9万亿元,占GDP31.7%,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超过30%,连续14年位列全球第一。2023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已经超过167万亿元,多种关键设备保有量全球领先,如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新增装机量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风电等新能源设备装机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随着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工业领域对先进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是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点领域。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行动方案》为我国未来几年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投资明确了目标,将有效释放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潜力、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
二、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是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重点方向
设备更新是工业领域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塑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应面向设备规模体量大、更新潜力大的重点行业,加快应用先进适用设备,突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等新技术,坚持守好安全发展底线,推动设备向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方向更新升级,以设备升级带动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一是推动设备高端化升级。高端化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企业提质增效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行动方案》提出要鼓励先进,严格落实设备淘汰目录要求,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产品。这将推动工业企业淘汰一批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设备,加快机械、航空、船舶等重点行业更新替换一批先进设备,促进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设备的大规模应用,带动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等各环节设备技术水平,促进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二是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和软件大规模普及。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正在从生产辅助环节的信息化向核心生产环节的分析优化拓展,根据案例统计,近70%的应用聚焦于制造执行和生产管理,先进控制、智能装备和柔性产线集成应用也正在加快。《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培育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这将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哑”设备改造,广泛应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工业控制、智能物流、传感与检测等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加速“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应用,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实现全域、全链、全环节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
三是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更新改造。我国工业领域用能企业数量多、涉及面广,节能增效空间巨大。目前,石化化工、钢铁等行业正积极推进绿色生产设备应用,2023年,78家钢铁企业3.9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乙烯等行业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已经超过30%。《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推广能效先进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设备,分行业分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严格落实能耗、排放等强制性标准要求。这将加快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环节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备,推动电机、变压器、锅炉等用能设备能效升级,加快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绿色设备应用,促进全社会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为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提升设备安全水平。当前,一些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企业安全生产面临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管理不善等挑战。在重点行业推进设备更新,有利于降低安全生产风险,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如石化化工行业采用先进适用工艺和智能化技术,开展老旧装置综合技改。《行动方案》提出安全生产是设备更新的重要方向,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要求。这将加快石化、民爆等重点行业淘汰更新安全风险隐患大的老旧装置,促进先进适用安全应急装备在工业企业的广泛应用,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
三、多措并举推动设备更新落地见效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主体是企业,缺意愿、缺资金、缺政策等成为制约企业开展设备更新的主要原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行动方案》对破解企业设备更新的难点堵点作出了一揽子政策安排,为加快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形成规模效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不少企业担心设备更新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导致更新改造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对于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不足。《行动方案》提出要把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这将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有效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极大提升企业设备更新的热情和意愿。
二是强化金融政策供给。近年,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面向重点领域实施设备更新再贷款等专项政策,积极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这将在前期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金融向实体经济让利,直接促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投资,以设备升级带动行业转型升级。
专家解读之二|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时间:2024-03-15 14:17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评论(0)

三是加强要素保障。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实施涉及用地、规划、环评、能评、安评等多个环节,离不开土地、能源等要素支持,《行动方案》提出将技术改造项目涉及用地、用能等纳入优先保障范围,能够有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此外,对于不新增土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行动方案》明确要求简化前期审批手续,这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技改项目落地见效。
四是强化创新支撑。大规模设备更新离不开各类设备的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目前,我国不少重大技术装备还有待突破,产业基础薄弱。对此,《行动方案》强调要聚焦长期困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积极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这将加快提升国内设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成果应用,支撑传统产业等应用新技术、新装备实现转型升级。(作者:余晓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相关阅读:
专家解读之一|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既利当前、更利长远
专家解读之二|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专家解读之三|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推动全社会节能低碳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国务院发文!推进供水、污水处理、环卫等基础设施更新改造
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