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力量·女性故事 | 李一:啃环保领域“硬骨头” 向“星辰大海”进发
李一

在科技创新前沿阵地,李一作为一名女性科技工作者,从事环保研究开发,啃“硬骨头”,向“星辰大海”进发,在环保科研领域的海洋里激起了不平凡的浪花。
01
拓宽专业知识领域
提高自身科技创新水平

2008年,李一前往美国留学,拓宽专业知识领域,提高自身科技创新水平。
“祖国培养了我们这一代人,无论在哪里接受教育和学习本领,我都一直心系祖国,渴望可以报效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李一说,身在异乡,自己始终没有忘记踏出国门那一刻的雄心壮志。
在留学期间,李一有机会接触到环保行业的“大咖”、顶尖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也深刻认识到国内环保科技创新动力、科技成果转化的不足。
学习的时候,李一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地汲取养分,“在国外学习、工作的时间是自身成长和修炼的重要时期。”李一回忆,“我心安处是吾乡”,回国后进入环保科研领域工作则是完成“学成报国”梦想的起点。

回国后,李一将危废无害化处置技术、环保高端智能装备国产化作为目标,发挥重庆“智造”优势,带领团队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技术研发。
李一指导研发SPI自蔓延热解焚烧废盐无害化处置绿色循环利用技术与智能装备制造填补了国内外的技术空白,还被纳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入选技术清单》《川渝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产品》《重庆市首台 (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目录》,在全国12省市推广、建设。
“大到家国情怀,小到企业发展,作为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我们都有强烈的使命感。”李一说。
02
“硬核”女性科研工作者
实干笃行发挥专业优势

科技攻关经常面对困难和阻力。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和公司负责人,发挥专业优势,搭建环保行业上下游多方平台,促进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多方位的深度合作。
外表温柔秀丽的李一,是个“硬核”的女性科研工作者,凭借着对事业的满腔热爱,在学术领域的海洋上激起不平凡的浪花。

近年来,李一先后以第一、二发明人研发自蔓延热解焚烧装置、一种高含水率含油污泥的高效综合利用方法、一种垃圾灰飞无害化处理工艺等20多个专利发明。参与制定了国家行业标准《含铬电镀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完善了国内污泥处理处置标准体系。
在她的带领下,公司牵头实施了“榨菜废水绿色循环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惠民”项目,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废盐处置进离子膜系统。该项目惠及近百万种植农户,服务妇女创业就业达十万人以上。公司规划发展工作室也由此获评重庆市“巴渝巾帼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称号。

同时,李一获评大渡口区高层次人才,成为重庆市工程技术中级职务大渡口区评审委员。她还取得“兴渝杯”国际创新创业项目大赛优胜奖、首届卓越工程师大赛取得优秀成果转化奖、重庆市留创计划项目二等奖等多项成绩。
“科技创新,巾帼有为。我更愿意‘柔性’地以身作则,用努力带动努力,用梦想感染梦想。”李一说。
供稿:大渡口区妇联
编辑:周倩 卢媛媛
责编: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