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大王任建新:不当富豪要报国,将世界第一公司收购后留给国家
前言
提到任建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但提到中国化工集团估计没有几个人不知道。
这个现今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最大的化工集团,就是出自于任建新之手。
而他个人虽然有着“并购大王”的称号,却在中国化工以及旗下百余家公司中,没有一丝一毫的个人股份。
他的全部收入,就是来自于集团发出的工资。
那么,任建新是如何缔造出这个化工王国的?又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不当富豪也要报国?
一万元下海创业
我们之所以对任建新感到陌生,是因为这个并购大王几乎不出席论坛,也不接受采访,更没有出版过所谓的成功学书籍。
所以他的名字不被熟知也很正常,因为就连你专门去查找任建新的资料时,都会发现少的可怜。
不过,他曾创办的一家连锁餐饮店“马兰拉面”,相信不少人都有品尝过。
对于这样一位毫无私心、有责任和担当的企业家,才更应该被人了解他的事例。
任建新出生于1958年,在他刚刚懂事的时候,就经历了我国十年特殊时期,受时代的影响,任建新在1974年时就下乡插队,日复一日的在田地里耕种。
虽然这段时间很艰苦,但同时也让他得到了历练,磨练了意志,能够耐得住苦难,同时也了解了农民的想法。
在高考恢复后,任建新成功考入大学,毕业后回到城里工作,就职于化工部下属的一家研究院当中。
1978年,我国迎来了一次重大转折,改革开放的开始,让我国开启了私营工商业的时代,与此同时,不少公务人员也纷纷辞职下海,而任建新就是其中一个。
彼时的任建新才刚刚工作没几年,所以也没有什么人脉,那又是什么促使他决定创业的呢?
信息来源:兰州大学新闻网-兰大校友风采之任建新:30年前,他借款1万下海;今天,他用2924亿买下一家外国公司(2017.6.12)
在1984年,改革开放开始的六年后,任建新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时我国煤产量年增长很快,可每年却因一个问题无端损耗1750万吨,而这个问题就是锅炉水沟。
但当时国内没有任何一家清理水沟的公司,可以说压根没有这个行业。
而任建新从中看到了机会,因为他还发现了一份关于“硝酸酸洗缓蚀剂”的专利技术,而这份专利在当时只标价250元。
任建新决定创业后,便以家产为抵押,从单位借了一万块,就这样,任建新创立了中国蓝星,挂靠在研究院名下。
没有谁的创业之路会一帆风顺,任建新也遇到了不少困难,蓝星最开始从清洗茶垢开始,后来才又到工业锅炉,再到400米的输油管道,最后一直到载人飞船发射设施。
在任建新的带领下,蓝星逐渐做大做强,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九成以上,更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行业,让全国在短时间内冒出了几百家清洗公司,但不容置疑的是,蓝星稳坐了清洗大王的宝座。
然而,这对于任建新来说还只是一个开始,他真正的心愿,是通过并购做大做强。
信息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任建新:“并购大王”的大化工梦想(2018.11.12)
并购大王与中国化工
在蓝星成长起来之后,任建新先后收购了一百多家国有化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并购大王”,而后在1992年,他又做出了一个令虽有人震惊的决定,将公司总部搬到北京。
要知道搬迁公司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除了选址新建厂房办公楼外,还要考虑到几千名员工的安置问题。
毕竟一旦搬迁,想要留在企业的员工,就只能举家搬迁,届时住房、孩子上学等都是问题。
但任建新还是坚持了这个决定,并在1995年成功搬迁到了北京,同年,他还带领蓝星成功敲钟,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
来到北京后,任建新依旧没有停止并购的脚步,对于收购和壮大,任建新似乎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任建新继续并购和改造那些困难国企。
到2002年,蓝星的总资产已经由5亿疯狂扩张到40亿,有了足够的资产后,任建新也终于可以开始自己的梦想:大化工。
然而快速的扩张也同样带来了问题,到2003年时,企业整体的利润只有1亿左右,可负债率却超过70%。
如果稍有不慎,任建新不光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有可能满盘皆输,但他对此非常乐观,认为即便“1000粒米中,有1粒成功也好”。
于是在2004年,蓝星与原化工部企业昊华、华神进行合并,并在此后组建了我国第三大石油化工中国化工,而蓝星则成为了下属公司。
中国化工成立后,任建新又开始了海外并购脚步,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中国化工快速走向世界。
2006年以来,中国化工先后在世界多国收购了9家外企,而这些企业还都是在业内处于领先位置。
比如说2006年,中国化工收购了安迪苏集团,让我国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蛋氨酸生产国,除此之外,中国化工还在2017年收购先正达,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农药企业、第三大种子企业。
要知道种子行业投资周期长,消耗金额高,风险还大的特点,要研究一款种子少说也要好几年的时间,所以这次收购可以说意义重大,让中国化工在种子领域填补了空白,也让我国在种子领域得到提升。
与同时代的企业家相比,任建新的能力很强,但责任感更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对于这个自己一手发展起来的企业,他完全有能力和理由实现企业的私有化。
但任建新却一直铭记着“兴业报国”的初衷,他曾经说过,自己最开始创办企业,就是为了让研究院多点收入,并且他也认为,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可以不产生冲突的。
正是因为有这些想法,任建新才会在2018年退休时,在所有企业中没有任何个人股份,退休后,他的待遇也只有国家发放的养老金,他留下的,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国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