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堰路的园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一片绿意盎然,紫娇花、金鸡菊、金丝桃怒放,美不胜收。昨天,记者获悉,苏州工业园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建成使用后,尾水水质进一步提升,最终出水至吴淞江,成为全域治水的又一个有力举措。
园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位于污水厂西侧区域,占地面积约3.8公顷,毗邻吴淞江。行走其间,像是行走在某处城市公园,完全闻不到污水的气味。“这里原先是几十个小散乱污码头。”苏州工业园区清源华衍水务有限公司业务总监陈勇告诉记者,过去,这里扬尘污染严重,环境脏乱差。2018年起,苏州工业园区开始规划建设人工湿地,目前该湿地工程已完工并进水运行,城乡污水经过污水厂处理,再经过人工湿地净化,原先的污水变成了清流,对河流水体起到巨大的生态补水作用,实现了从“污水”到“生态水”转变。陈勇说,在污水厂深度处理方面,人工湿地每日可以对10万吨尾水起到再净化、缓冲以及生态绿化的作用。同时,可以改善区域水系水动力条件,达到活水保质的效果,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绿地景观。
城市工业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精准收集处理,才能实现“污水不入河、外水不进管、进厂高浓度、减排高效能”的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新格局,真正达到城市建成区重要水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目标。
华润雪花啤酒苏州工厂是最早入驻苏州工业园区的企业之一,工厂采用麦芽发酵制酒工艺,年啤酒生产能力30万吨,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原先,啤酒的酿造废水和包装废水进入预沉池后需经过9道工序才能通过设施出水,企业每年都要花费不菲的处理费用。“现在我们的生产废水进入预沉池后就可以直接排入污水管网,废水直通污水厂处理,减轻了企业的负担。”雪花啤酒(江苏)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崔北根说,一方面,啤酒生产企业为了保证啤酒废水符合排放标准,每年均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预处理,在降低了水质可生化性的同时也白白浪费了优质碳源;另一方面,下游污水处理厂却因为碳源不足“吃不饱”而外购乙酸钠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反硝化脱氮除磷反应,不仅运行费用大大增加,乙酸长期使用还对设备和构筑物产生一定腐蚀。面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压力,啤酒生产废水的循环利用势在必行。今年5月11日,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环境、水务部门积极促成了雪花啤酒和园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利用啤酒高浓废水中的有机质作为污水厂补充碳源的试点工作,成为啤酒生产企业与污水处理企业互惠共赢合作的典范。
在雪花啤酒苏州工厂生产废水排口处,记者看到,大量生产废水正通过绿色管道排入市政管道,这些废水直通污水厂,管道上标记有“委托处理”字样。据测算,预计未来一年内,华润雪花啤酒可节约污水处理成本120余万元;污水处理厂利用啤酒废水作为碳源,提高了污水氮磷去除效率,理论上每年可增加总氮削减量355吨,真正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局水务管理处主任科员贝聿超表示,“企业有需要,政府有政策,污水厂有接收能力,这是这个绿色低碳可持续生态发展具体实践的关键。”贝聿超说。
记者 惠玉兰
《苏州日报》2021年06月19日A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