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五届)邀请函 (同期召开固废渗滤液大会、工业污泥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环境院长论坛专题报告 | 环境学科发展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些思考 杨家宽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7-28  来源:环境院长论坛专题报告 | 环境学科发展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  浏览次数:103
核心提示:环境院长论坛专题报告 | 环境学科发展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些思考 杨家宽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五届)邀请函 (同期召开固废渗滤液大会、工业污泥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五届)邀请函 (同期召开固废渗滤液大会、工业污泥大会、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大会)
 








环境院长论坛专题报告 | 环境学科发展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些思考

杨家宽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ODEyNzYyMQ==&mid=2247516362&idx=2&sn=5201d04ea6781d811d0e234586ec701a&chksm=fc907920cbe7f036a1f5d3f832c6fafe15f257a6a6c166c78d5a85cc12b47fbbb8daba6f2ac6&scene=27
图片

“环境院长论坛”专题报告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4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环境院长论坛”于2024年4月27日下午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约50位环境学科院系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环境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等问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微信公众号近期将陆续发布此次院长论坛的部分报告内容,供各位读者交流。

图片

 

杨家宽作专题报告

杨家宽

环境学科发展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些思考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家宽教授在“环境院长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环境学科发展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些思考”的专题报告。

杨家宽首先回顾了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历史,并深入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固废处理、城市水系统建设、人工环境营造和服务双碳战略等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特别强调了学院在环境卫生工程与生活垃圾管理的标准化工作、“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中的创新方法和成功经验。在讨论双碳战略时,他提出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余能实现高效供热和制冷的策略,分享了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在减碳方面的进展,讨论了环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展示了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环境管理、服务环保企业、服务企业环保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杨家宽还以学院的HOME文化为核心理念,强调培养国家生态环境建设者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环境学科的发展和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前瞻性的展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链接

 

1. “环境院长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

 

2. 环境院长论坛专题报告 | 美丽中国背景下环境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3. 环境院长论坛专题报告 | 迈向健康和更可持续的未来

 

供稿 | 刘琴

编辑 | 张楠楠

审核 | 徐明

责编 | 陈超

图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姓 名:杨家宽 职位名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所属学科:环境工程系 研究方向:环境工程
简历提交时间:2023.08.22 联系电话:027-87540995
电子邮箱:jkyang@mail.hust.edu.cn  
 
    

 

1、简介

杨家宽,男,1973年出生,湖北鄂州人,中共党员,博士、出站博士后,2006-2007年剑桥大学访问学者,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获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3年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华中学者)、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人,国家科技部资源与环境领域的会评专家成员、教育部科技奖励通讯评审人、中国博士后基金通讯评审人、湖北省、广东省、江苏省等省份科技评审专家。

担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湖北省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会成员。

国际和国内刊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Chemospher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Journal of Power Sources、Electrochimica Acta、CrystEngComm、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Journal、Materials and Structures、Mineral Processing and Extractive Metallurgy、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环境科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报、环境科学与技术、建筑材料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材料热处理学报等期刊受邀审稿人,每年审稿50余篇,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谢菲耳德大学、犹他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卧龙岗大学、澳大利亚CSIRO、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亚琛工业大学等相关学者建立了合作关系。

本人及指导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外文期刊论文50余篇,H指数17他引频次总计624次(截止至2015112统计),EI收录50余篇。主持在研和已完成的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5项省部级鉴定科技成果,1项市级科技鉴定成果;参编著作3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其中承担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国家大型企业科研项目,如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等、湖北省黄金公司等。

一直工作在研究生培养的第一线,已经培养博士10名,硕士42名,其中3人获得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获得第二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师表奖”育人伯乐奖

一直工作在本科教学的第一线,注重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及本科实验平台的建设工作,已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约70名,其中6人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2012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2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名师称号主讲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2010年获批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被评为2012-2013年度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班主任”,荣获“2013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指导的学生毕业后有在牛津大学清华大学、剑桥大学卧龙岗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有在上海市政设计院、北京恩菲有色设计院、中铝公司、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马鞍山集团、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就职。详细信息可以参考课题组的网站:www.redmud.hust.edu.cn

2、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90-1994,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指导教师:李建国教授
1994-1996,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硕士研究生,1996年免试直攻博士学位,指导教师:黄乃瑜教授、李焰教授
1996-1999,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指导教师:黄乃瑜教授、李焰教授
1999-2001,原华中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讲师
2001-2005,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环境工程系党支部书记
2003-2005,华中科技大学与山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联合培养博士后
2005-2006,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2006,聘任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当选为环境工程系系主任
2006.8-2007.8,剑桥大学材料系Materials Chemistry group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合作者:Dr. R.V. Kumar与Prof. D.J. Fray。研究课题为电子废弃物的绿色回收新技术
2013.1-2013.2,牛津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1个月)
2008.5-2014.11,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2014.11-至今,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院长

3、主要研究方向

[1]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工业固废资源化、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垃圾处理处置)
[2] 污泥处理与处置
[3] 环境流体的数值模拟技术(水质模型与大气污染模型)

[4] 生态环境材料研究与开发(水处理光催化剂与滤料、生物陶瓷)
[5] 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太阳能热气流发电技术中相关模型与装备研究)

4、近年来主持和已完成的主要项目

[1] 2014-201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废铅酸电池无害化再生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编号:2014BAC03B02,项目负责人
[2] 2013-2015,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科学技术)项目:污泥深度脱水与热转化关键技术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编号:113046A,项目负责人
[3] 2013-2015,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新能源汽车用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引用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13011801010593,项目第二负责人
[4] 2014-2015,武汉市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基于间歇式新能源的电化学储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4030709020313,项目负责人
[5] 2013-2014,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含铅废料的湿法再生新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3060501010168,项目第二负责人
[6] 2012-2013,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环保型超细铅粉制备高性能铅酸蓄电池的研究,项目编号:20120321100,项目负责人,已结题
[7] 2012-2013,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基于骨架构建体的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编号:201260723226,第二负责人,已结题
[8] 2011-201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废铅酸蓄电池清洁回收及制备超细铅粉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11CDA083,已结题
[9] 2011-2012,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污泥深度脱水与热转化一体化技术中有机物迁移转化研究,项目编号:2011TS123,项目负责人
[10] 2011-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骨架构建体污泥脱水同步固化机理及长期稳定性研究,项目编号:51078162,项目负责人,已结题
[11] 2010-2012,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固废资源化与材料回收,项目编号:NCET-09-0392,已结题
[12] 2009-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废铅酸蓄电池铅膏柠檬酸浸出转化规律及直接制备超细PbO的基础研究,项目编号:50804017,项目负责人,已结题
[13] 2008-2010,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项目重点基金:废铅酸电池铅膏湿法合成超细PbO制备高性能电极材料基础研究,项目编号:Z2009021,已结题
[14] 2009-2015,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化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
[15] 2006-2008,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设备,项目编号:2006AA301B43,项目负责人,已结题
[16] 2005-2008,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太阳能烟囱发电新技术基础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05ABA047,项目负责人,已结题
[17] 2003-2005,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计划科研项目:铝工业工艺废渣综合开发与资源化技术研究,项目编号:SA2004CAED 10,项目负责人,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组织鉴定,国际先进水平
[18] 2001-2003,武汉市晨光计划青年基金:太阳能烟囱发电技术,项目编号:20015005063,项目负责人,通过武汉市科技局组织鉴定,国际先进水平
[19] 2006-2008,开曼铝业(三门峡)有限公司委托项目:开曼铝业拜耳法赤泥综合利用项目,项目负责人,通过河南省科技厅组织鉴定,国内领先水平
[20] 2008年,湖北省黄金公司委托项目:黄金尾矿综合利用工程项目,项目负责人,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鉴定,国内领先水平
[21] 2004-2005,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委托项目:武钢北湖生态修复研究,项目第2负责人,已完成
[22] 2001-2004,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委托项目:焦化污染治理新技术研究,第2完成人,已完成
[23] 2005-2006,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委托项目:铸造旧砂生产蒸养砖资源化技术,项目负责人,通过湖北省环保局组织鉴定,国内领先水平
[24] 2003-2007,襄樊宜城市计划局委托项目:宜城市垃圾填埋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宜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环境影响评价,南水北调对宜城生态环境影响,项目第2负责人,已完成
[25] 2002-2003,襄樊市计划局委托项目:南水北调对襄樊生态环境的影响,负责水质模型。已完成
[26] 2004-2007,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基金资助项目:垃圾焚烧飞灰除毒与固定化,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7] 2003-2005,华中科技大学校医工结合项目:生物铁磁微晶玻璃的制备及生物活性的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8] 1999-2001,华中科技大学校基金项目:城市生活垃圾垃圾焚烧二次污染的控制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5、本人及指导研究生发表的主要外文期刊学术论文

 

2016年
[1] Wenbo Yu, Jiakuan Yang*, Yafei Shi, Jian Song, Yao Shi, Jun Xiao, Chao Li,Xinyu Xu, Shu He, Sha Liang, Xu Wu, Jingping Hu. Roles of iron species and pH optimization on sewage sludge conditioning with Fenton's reagent and lime. Water Research, 2016, 95, 124–133. (PDF)
[2] Yuchen Hu, Jiakuan Yang*, Wei Zhang, Yanlin Xie, Junxiong Wang, Xiqing Yuan, R Vasant Kumar, Sha Liang, Jingping Hu, Xu Wu. A novel leady oxide combined with porous carbon skeleton synthesized from lead citrate precursor recovered from spent lead-acid battery past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6, 304, 128–135. (PDF)
[3] Nan Ye, Jiakuan Yang*, Sha Liang, Yong Hu, Jingping Hu, Bo Xiao, Qifei Huang. Synthesis and strength optimization of one-part geopolymer based on red mud.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6, 111, 317–325. (PDF)
[4] Wei Zhang Jiakuan Yang Xinfeng Zhu Xiaojuan Sun Wenhao Yu Yuchen Hu  Xiqing Yuan, Jinxin Dong Jingping Hu, Sha Liang, Ramachandran Vasant Kumar. Structural study of a lead (II) organic complex – a key precursor in a green recovery route for spent lead-acid battery paste.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6, 91: 672–679. (PDF)
[5] Sha Liang, Nan Ye, Yuchen Hu, Yafei Shi, Wei Zhang, Wenbo Yu, Xu Wu and Jiakuan Yang*. Lead adsorp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a granular adsorbent prepared from phoenix tree leaves. RSC Advances, 2016, 6, 25393–25400  (PDF)
[6] Xiqing Yuan, Jingping Hu, Jingyi Xu, Yucheng Hu, Wei Zhang, Jinxin Dong, Sha Liang, Huijie Hou, Xu Wu, Jiakuan Yang*. The effect of barium sulfate-doped lead oxide as a positive active material on the performance of lead acid batteries. RSC Advances, 2016, 6, 27205–27212 (PDF)
[7] Wei Zhang, Jiakuan Yang*, Xu Wu, Yuchen Hu, Wenhao Yu, Junxiong Wang, Jinxin Dong, Mingyang Li, Sha Liang, Jingping Hu, R Vasant Kumar. A critical review on secondary lead recycling technology and its prospect.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6, 61: 108~122. (PDF)
[8] Nan Ye, Ye Chen, Jiakuan Yang*, Sha Liang, Yong Hu, Bo Xiao, Qifei Huang,Yafei Shi, Jingping Hu, Xu Wu. Co-disposal of MSWI fly ash and Bayer red mud using an one-partgeopolymeric system.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6, 318: 70–78. (PDF)
[9] Yafei Shi, Jiakuan Yang*, Sha Liang, Wenbo Yua, Jun Xiaoa, Jian Songa, Xinyu Xu, Ye Li, Changzhu Yang, Xu Wu, Jingping Hu, Bingchuan Liu, Huijie Hou. Primary component analysis on sewage sludg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mplication to dewatering performance with Fe2+/persulfate-skeleton builder conditioning. Int. J. Environ. Sci. Technol., 2016, 13:2283–2292. (PDF)
[10] Jian Song, Jiakuan Yang*, Sha Liang, Yafei Shi, Wenbo Yu, Chao Li, Xinyu Xu, Jun Xiao, Ruonan Guan, Nan Ye, Xu Wu, Huijie Hou, Jingping Hu, Jiukun Hu, Bo Xiao. Red mud enhanced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pyrolysis of deep-dewatered sludge cakes conditioned with Fenton's reagent and red mu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6, http://dx.doi.org/10.1016/j.ijhydene.2016.06.217 (PDF)

2015年
[11] Yafei Shi, Jiakuan Yang*, Wenbo Yu, Shinan Zhang, Sha Liang, Jian Song, Qi Xu, Nan Ye, Shu He, Changzhu Yang, Jingping Hu. Synergetic conditioning of sewage sludge via Fe2+/persulfate and skeleton builder: Effect on sludge characteristics and dewaterability.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5, 270, 572–581. (PDF)
[12] Yafei Shi, Jiakuan Yang*, Wei Mao, Yalin Li, Xin Xu, Hao Zhang, Wenbo Yu, Ye Li, Changzhu Yang. Influence of Fe2+-sodium persulfate on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and dewaterability of sewage sludge. 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2015, 53(10): 2655-2663. (PDF)
[13] Xinyuan Ke, Susan A. Bernal, Nan Ye, John L. Provis*, and Jiakuan Yang. One-Part Geopolymers Based on Thermally Treated Red Mud/NaOH Blends. Journal of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JACS), 2015, 98(1): 5–11. (PDF)
[14] Qin Wang, Jianwen Liu, Danni Yang, Xiqing Yuan, Lei Li, Xinfeng Zhu, Wei Zhang, Yucheng Hu, Xiaojuan Sun, Sha Liang, Jingping Hu, R Vasant Kumar, Jiakuan Yang*. Stannous sulfate as an electrolyte additive for lead acid battery made from a novel ultrafine leady oxid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5, 285, 485–492. (PDF)
[15] Chao Li, Shinan Zhang, Jiakuan Yang*, Yafei Shi, Wenbo Yu, Sha Liang, Jian Song, Qi Xu, Ye Chen, Jingping Hu, Ye Li, Changzhu Yang. Distribution and speci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wo different sludge composite conditioning and deep dewatering processes. RSC Advances, 2015, 5, 102332–102339. (PDF)

2014年
[16] Hao Zhang, Jiakuan Yang*, Wenbo Yu, Sen Luo, Li Peng, Xingxing Shen, Yafei Shi, Shinan Zhang, Jian Song, Nan Ye, Ye Li, Changzhu Yang, Sha Liang . Mechanism of red mud combined with Fenton’s reagent in sewage sludge conditioning. Water Research, 2014, 59: 239-247. (PDF)
[17] Xiaojuan Sun, Jiakuan Yang, Wei Zhang, Xinfeng Zhu, Yuchen Hu, Danni Yang, Xiqing Yuan, Wenhao Yu, Jinxin Dong, Haifeng Wang, Lei Li, R. Vasant Kumar, Sha Liang. Lead acetate trihydrate precursor route to synthesize novel ultrafine lead oxide from spent lead acid battery past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4, 269: 565e576. (PDF)
[18] Nan Ye, Jiakuan Yang*, Xinyuan Ke, Jing Zhu, Yalin Li, Cheng Xiang, Huabin Wang, Lei Li, Bo Xiao.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eopolymer from Bayer red mud with thermal pretreatment. Journal of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JACS), 2014, 97(5): 1652-1660. (PDF)
[19] Danni Yang, Jianwen Liu, Qin Wang, Xiqing Yuan, Xinfeng Zhu, Lei Li, Wei Zhang, Yucheng Hu, Xiaojuan Sun, R Vasant Kumar, Jiakuan Yang*. A novel ultrafine leady oxide prepared from spent lead pastes for application as cathode of lead acid battery.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4, 257, 27-36. (PDF)
[20] Yalin Li, Jianwen Liu, Jinyi Chen, Yafei Shi, Wei Mao, Huan Liu, Ye Li, Shu He, Jiakuan Yang*. Reuse of dewatered sewage sludge conditioned with skeleton builders as landfill cover mater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11, 233-240. (PDF)
[21] Xiao Wang, Liushuan Yang, Xinfeng Zhu, Jiakuan Yang*. Preparation of calcium sulfate whiskers from FGD gypsum via hydr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in the H2SO4-NaCl-H2O system. Particuology, 2014, 17, 42-48. (PDF)
[22] Huan Liu, Peng Liu, Hongyun Hu, Qiang Zhang, Zhenyu Wu, Jiakuan Yang, Hong Yao*. Combined effects of Fenton peroxidation and CaO conditioning on sewage sludge thermal drying. Chemosphere, 2014, 117, 559–566. (PDF)
[23] Hao Xie, Jiakuan Yang*, Yuchen Hu, Hao Zhang, Yin Yang, Kai Zhang, Xinfeng Zhu, Ye Li, Changzhu Yang. Simulation of flow field and sludge settling in a full-scale oxidation ditch by using a two-phase flow CFD model.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4, 109, 296-305. (PDF)

2013年
[24] Xinfeng Zhu, Xiong He, Jiakuan Yang*, Linxia Gao, Jianwen Liu, Danni Yang, Xiaojuan Sun, Wei Zhang, Qin Wang, R Vasant Kumar. Leaching of spent lead acid battery paste components by sodium citrate and acetic acid.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3, 250-251, 387-396. (PDF)
[25] Xinfeng Zhu, Jiakuan Yang*, Linxia Gao, Lei Li, Danni Yang, Xiaojuan Sun, Wei Zhang, Qin Wang, Jianwen Liu, Dongsheng He, R Vasant Kumar. Preparation of lead carbonate from lead paste by hydrometallurgical processes. Hydrometallurgy, 2013, 134-135, 47-53. (PDF)
[26] Xinfeng Zhu, Lei Li, Jianwen Liu, R Vasant Kumar, Jiakuan Yang*. Leaching properties of spent lead-acid battery paste with a novel process at room temperatur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13, 12(11), 1535-1542. (PDF)
[27] Jiakuan Yang*, Yafei Shi, Xiao Yang, Mei Liang, Ye Li, Yalin Li, Nan Ye. Durability of autoclave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of sewage sludge–cement–fly ash–furnace slag.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3,48, 398-405. (PDF)
[28] Lei Li, Yuchen Hu, Xinfeng Zhu, Danni Yang, Qin. Wang, Jianwen Liu, R Vasant Kumar, Jiakuan Yang*, Lead citrate precursor route to synthesize nanostructural lead oxide from spent lead acid battery paste,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2013, 48, 1700-1708. (PDF)
[29] Linxia Gao, Jianwen Liu, Xinfeng Zhu, Danni Yang, Qin Wang, Lei Li, Dongsheng He, R. Vasant Kumar, Jiakuan Yang*. A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ead oxide nanostructure prepared by hydrometallurgical leaching and low-temperature calcination from simulated lead pastes.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013, 160(9), A1559-A1564. (PDF)
[30] Jing Zhu, Nan Ye, Jianwen Liu, Jiakuan Yang*. Evaluation on hydration reactivity of reactive magnesium oxide prepared by calcining magnesite at lower temperatures.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13, 52: 6430-6437. (PDF)
[31] Huan Liu, Jiakuan Yang*, Nairuo Zhu, Hao Zhang, Ye Li, Shu He, Changzhu Yang, Hong Yao. A comprehensive insight in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Fenton’s reagent and skeleton builders on sludge deep dewatering performance.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3, 258-259, 144-150. (PDF)

2012年
[32] Lei Li, Xinfeng Zhu, Danni Yang, Linxia Gao, Jianwen Liu, R Vasant Kumar, Jiakuan Yang*.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tructured lead oxide from spent lead acid battery paste.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2, 203-204, 274-282. (PDF)
[33] Tingyan Ren, Jing Zhu, Wanchao Liu, Xinfeng Zhu, Jiakuan Yang*. Water resistance of composite binders containing phosphogpysum with different pretreatment processes. Advances in Cement Research, 2012, 24(2), 111-120. (PDF)
[34] Jiakuan Yang*, R Vasant Kumar, Deepak P. Singh. Combustion synthesis of PbO from lead carboxylate precursors relevant to developing a new method for recovering components from spent lead-acid batteries.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 Biotechnology (JCTB), 2012, 87, 1480-1487. (PDF)
[35] Xinfeng Zhu, Lei Li, Xiaojuan Sun, Danni Yang, Linxia Gao, Jianwen Liu, R Vasant Kumar, Jiakuan Yang*. Preparation of basic leady oxide from spent lead acid battery paste via chemical conversion. Hydrometallurgy, 2012, 117-118, 24-31. (PDF)
[36] Huan Liu, Jiakuan Yang*, Yafei Shi, Ye Li, Shu He, Changzhu Yang, Conditioning of sewage sludge by Fenton’s reagent combined with skeleton builders. Chemosphere, 2012, 88(2), 235-239. (PDF)
[37] Wanchao Liu, Shouyi Sun, Ling Zhang, Sharif Jahanshahi, Jiakuan Yang*,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ve study on phase transformation in Bayer red mud soda-lime roasting system and recovery of Al, Na and Fe, Minerals Engineering, 2012, 39, 213-218. (PDF)
[38] Huan Liu, Guangqian Luo, Hongyun Hu, Qiang Zhang, Jiakuan Yang, Hong Yao*.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and sulfur-containing odorous compounds during different sewage sludge chemical conditioning processe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2, 235-236, 298-306. (PDF)

2011年
[39] Jiakuan Yang*, Xinfeng Zhu, R Vasant Kumar. Ethylene glycol-mediated synthesis of PbO nanocrystal from PbSO4: A major component of lead paste in spent lead acid battery.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11, 131, 336-342. (PDF)
[40] Yin Yang, Jiakuan Yang*, Jiaolan Zuo, Shu He, Xiao Yang, Kai Zhang. Study on two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a full-scale oxidation ditch for optimiz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ffluent quality by using CFD model, Water Research, 2011, 45(11), 3439-3452. (PDF)
[41] Haiyu Yang, Jingyang Liu, Jiakuan Yang*. Leaching copper from shredded particles of wast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 187, 393-400. (PDF)
[42] Kai Zhang, Jianwen Liu, Wanchao Liu, Jiakuan Yang*. Preparation of glass-ceramics from molten steel slag using liquid-liquid mixing method. Chemosphere, 2011, 85, 689-692. (PDF)
[43] Jianwen Liu, Danni Yang, Linxia Gao, Xinfeng Zhu, Lei Li, Jiakuan Yang*. Effect of iron doped lead oxide on the performance of lead acid batteri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1, 196, 8802-8808. (PDF)

2010年
[44] Ying Yang, Yingying Wu, Xiao Yang, Kai Zhang, Jiakuan Yang*. Flow field prediction in full-scale Carrousel oxidation ditch by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62(2), 256-265. (PDF)
[45] Wanchao, Liu, Jiakuan Yang*, Xiao Bo. Review on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of bauxite residue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 2009, 93, 220-231. (PDF)
[46] Jiakuan Yang*, Xiao Yang, Wanchao Liu, Xinfeng Zhu, Jianwen Liu. Preparation of autoclaved bricks based on gold mine tailings.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10, 19(12b), 3224-3229. (PDF)

2009年
[47]  Jiakuan Yang*, Bo Xiao, Aldo R. Boccaccini. Preparation of low melting temperature glass-ceramics from municipal waste incineration flyash, Fuel, 2009, 88, 1275-1280. (PDF)
[48]  Jiakuan Yang*, Wanchao Liu, Lili Zhang, Bo Xiao. Preparation of load-bearing building materials from autoclaved phosphogypsum. 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 2009, 23: 687-693. (PDF)
[49]  Wanchao Liu, Jiakuan Yang*, Bo Xiao. Application of Bayer red mud for iron recovery and bui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from alumosilicate residue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 161, 474-478. (PDF)
[50]  Xinping Zhou, Jiakuan Yang*, Fen Wang, Bo Xiao. Economic analysis of power generation from floating solar chimney power plant.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09, 13, 736-749. (PDF)
[51] Xinping Zhou, Jiakuan Yang*, Bo Xiao, Guoxiang Hou, Fang Xing. Analysis of chimney height for solar chimney power plant.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09, 29, 178-185. (PDF)
[52]  Xinping Zhou, Jiakuan Yang*, Reccab M. Ochieng, Xiangmei Li, Bo Xiao.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a plume from a power generating solar chimney in an atmospheric cross flow. Atmospheric Research, 2009, 91, 26-35. (PDF)
[53] Xinping Zhou, Jiakuan Yang*, Jinbo Wang, Bo Xiao. Novel concept for producing energy integrating a solar collector with a man made mountain hollow.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09, 50, 847-854. (PDF)
[54] Xinping Zhou, Bo Xiao*, Reccab M. Ochieng, Jiakuan Yang. Utilization of carbon-negative biofuels from low-input high-diversity grassland biomass for energy in China.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09, 13: 479-485. (PDF)
[55] Xinping Zhou, Jiakuan Yang*, A novel solar thermal power plant with floating chimney stiffened onto a mountainside and potential of the power generation in China’s deserts. Heat Transfer Engineering, 2009, 30(5), 400-407. (PDF)
[56] Xinping Zhou, Bo Xiao*, Wanchao Liu, Xianjun Guo, Jiakuan Yang, Jian Fan. Comparison of classical solar chimney power system and combined solar chimney system for power generation and seawater desalination. Desalination, 2010, 250, 249-256. (PDF)

2008年
[57]  Jiakuan Yang*, Dudu Zhang Jian Hou, Baoping He, Bo Xiao. Preparation of glass-ceramics from red mud in the aluminium industries.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08, 34: 125-130. (PDF)
[58]  Jiakuan Yang*, Bo Xiao. Development of unsintere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from red mud wastes produced in the sintering alumina process. 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 2008, 22: 2299-2307. (PDF)
[59]  Xinping Zhou, Jiakuan Yang*, Bo Xiao, Xiaoyan Shi. Special climate around a commercial solar chimney power plant. Journal of Energy Engineering, ASCE, 2008, 134(1): 6-14. (PDF)

2007年
[60]  Xinping Zhou, Jiakuan Yang*, Bo Xiao, Guoxiang Hou. Simulation of a pilot solar chimney power equipment. Renewable Energy, 2007, 32, 1637-1644. (PDF)
[61]  Xinping Zhou, Jiakuan Yang*, Bo Xiao, Guoxiang Hou.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in a solar chimney power setup.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07; 27: 2044-2050. (PDF)
[62]  Xinping Zhou, Jiakuan Yang*, Bo Xiao. Improving natural ventilation in a combined solar house with a solar chimney and a solar water collector. Journal of the Energy Institute, 2007, 80, 55-59. (PDF)

   

6、本人及指导研究生发表的主要中文期刊学术论文

 

2015年
[1] 徐鑫, 濮文虹, 时亚飞, 虞文波, 张诗楠, 宋健, 张昊, 何姝, 杨昌柱, 杨家宽*. 活化过硫酸盐对市政污泥调理效果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15, 36(11): 4202-4207.
[2] 许琪, 邓超, 时亚飞, 徐新宇, 虞文波, 郦超, 陈烨, 梁莎, 胡敬平, 何姝, 王荣, 杨昌柱, 杨家宽*. 市政污泥化学调理装置CFD模拟. 化工学报, 2015, 66(10): 4145-4154. [3] 汪海峰, 张伟, 孙晓娟, 胡雨辰, 喻文昊, 袁喜庆, 董金鑫, 周峰, 李瑞霞, 李富元, 杨家宽*. 三水合乙酸铅在空气气氛下的热分解特性. 化工进展, 2015, 34(9): 3370-3373. [4] 彭露, 张伟, 喻文昊, 胡雨辰, 王俊雄, 李名扬, 董金鑫, 王进, 李富元, 杨家宽*.废铅蓄电池火法冶炼环境影响分析. 现代化工,
[5] 龙焙, 濮文虹, 杨昌柱, 杨家宽*, 程凯, 张力, 张婧. 不同生物选择段的S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 中国给水排水, 2015, 31(5): 16-21.
[6] 龙焙, 濮文虹, 杨昌柱, 杨家宽*, 程凯, 张力, 张婧, 白俊. 失稳好氧颗粒污泥在SBR中的修复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 2015, 31(7): 29-38.

2014年
[7] 喻文昊, 张伟, 李富元, 王进, 孙晓娟, 胡雅君, 梁莎, 杨家宽*. 铅酸电池企业含铅废料湿法再生新技术研究. 化工进展, 2014, 33(12): 3399-3404.
[8] 龙焙, 杨昌柱, 濮文虹*, 杨家宽*, 白俊, 王晶, 周玄月, 蒋国盛, 李春阳, 刘福标. SF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特性研究. 环境科学, 2014, 35(5): 1857-1865.
[9] 王 晶,杨昌柱,濮文虹,龙 焙,时亚飞,李 野,杨家宽. 市政污泥深度脱水滤液水质特性研究. 环境工程, 2014, 32(S1): 107-110.

2013年
[10] 张昊, 杨家宽*, 虞文波, 张诗楠, 彭丽, 罗森, 沈星星, 时亚飞, 李亚林, 杨昌柱, 李野, 何姝. Fenton试剂与骨架构建体复合调理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环境科学学报, 2013, (10): 2742-2749.
[11] 于文华, 濮文虹, 时亚飞, 徐鑫, 李亚林, 张昊, 李野, 杨昌柱, 杨家宽*.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石灰联合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环境化学, 2013, (09): 1785-1791.
[12] 刘鹏, 刘欢, 姚洪, 李野, 杨昌柱, 杨家宽*. 芬顿试剂及骨架构建体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 36(10): 146-151. (本科生大创成果)
[13] 李亚林, 杨家宽*, 杨昌柱, 李野. 基于骨架构建体脱水污泥填埋长期稳定性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1(9): 76-80.
[14] 孙晓娟,张伟,李卉,朱新锋,何东升,杨家宽*. 超声波对铅膏湿法转化产物结晶形貌的影响. 化工进展, 2013, 32(08): 1974-1978.
[15] 刘玲静, 何雄, 朱新锋, 李磊, 杨丹妮, 杨家宽*. 硫酸铅在柠檬酸钠-乙酸体系中的浸出转化. 环境工程学报, 2013, 07(01): 143-148. (本科生大创成果)
[16] 孙晓娟, 李卉, 朱新锋, 张伟, 胡雨辰, 杨家宽*.复合脱硫剂对废铅酸蓄电池铅膏脱硫影响的研究. 蓄电池, 2013, (04): 147-152.
[17] 孙晓娟, 张伟, 杨家宽*, 胡雨辰, 朱新锋, 袁喜庆. 铅酸蓄电池在混合动力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蓄电池, 2013, 50(05): 201-208.
[18] 汪潇, 杨留栓, 朱新峰, 杨家宽*. 湿法脱硫石膏颗粒特性与杂质赋存状况分析.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9): 135-138.
[19] 朱新锋, 杨家宽*, 孙晓娟, 张伟, 胡雨辰, 李磊, 郭一飞, 陈松涛. 铅膏在柠檬酸-柠檬酸钠体系中的浸出过程. 过程工程学报, 2013(4): 615-620.

2012年
[20] 侯海攀, 濮文虹, 时亚飞, 于文华, 樊明明, 刘欢, 杨昌柱, 李野, 杨家宽*.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污泥调理脱水效果的影响. 环境科学,2012, 33(6): 1930-1935.
[21] 朱新锋,杨家宽*,杨丹妮,孙晓娟,郭一飞,陈松涛. 从废铅膏制备超细碳酸铅的表征及热分解性能研究. 功能材料, 2012, 43(17): 2343-2346.
[22] 朱新锋, 杨丹妮, 胡红云, 何雄, 刘玲静, 李磊, 刘建文, 杨家宽*. 废铅酸蓄电池铅膏性质分析. 环境工程学报, 2012, 6(9): 3259-3262. (本科生大创成果)
[23] 张凯, 杨家宽*. 太阳能烟囱发电装置的功率输出特性. 太阳能学报, 2012, 33(10): 1743-1746.
[24] 马懿星,高渝棕,叶楠,金龙,任婷艳,朱静,张校申,汪潇,杨家宽*. 高掺量磷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耐水性能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2, 34(3): 29-33. (本科生大创成果)
[25] 刘 鹏, 朱乃若, 熊唯, 刘欢,李亚林,时亚飞,李野,何姝,杨家宽*. 污泥深度脱水处理与处置工艺的COD及碳减排分析. 环境卫生工程, 2012, 20(1): 9-12. (本科生大创成果)

2011年
[26] 刘欢, 杨家宽*, 时亚飞, 李野, 何姝. 不同调理方案下污泥脱水性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环境科学, 2011, 32(11): 3394-3399.
[27] 刘欢, 李亚林, 时亚飞, 李野, 何姝, 杨家宽*. 无机复合调理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环境化学, 2011, 30(11): 1877-1882.
[28] 时亚飞, 杨家宽*, 李亚林, 刘欢,毛苇,侯海攀,李野,何姝. 基于骨架构建的污泥脱水/固化研究进展.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34(11): 70-75.
[29] 杨丹妮,刘建文,高林霞,朱新锋,李磊,杨家宽* 高性能铅酸蓄电池用电极活性物质的研究. 蓄电池, 2011(3): 111-115.
[30] 刘万超,张校申,江文琛,朱新锋,杨家宽*. 拜耳法赤泥粒径分级预处理的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 2011, 5(4):921-924.
[31] 熊唯,刘鹏,刘欢,时亚飞,侯海攀,杨家宽*. 污泥调理剂的研究进展. 化工环保, 2011, 31(6): 501-505. (本科生大创成果)
[32] 杨寅,谢浩,何姝,王韶锋,李野,杨家宽*. 基于数值模拟的污水处理厂能耗优化研究. 城镇水务, 2011, (05): 15-19.

2010年
[33] 朱新锋, 刘万超, 杨海玉, 李磊, 杨家宽*. 以废铅酸电池铅膏制备超细氧化铅粉末.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0, 20(1): 132-136.

   

7、本人及指导研究生参加主要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

 

2015年
[1] 杨家宽*, 郦超, 胡雨辰, 梁莎.. 第十届“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 湖北·武汉市, 2014年11月15-16日 (杨家宽参会, 作分会场报告)
[2] Jiakuan Yang*, Wei Zhang, Wenhao Yu, Yuchen Hu, R Vasant Kumar. The Effect of Alkalescency Reagents-Ammonia on Leaching of Spent Lead Pastes Based on Citric Acid Method. 2015 Sustainable Industrial Processing Summit. Turkey, Antalya, 4 to 9 October, 2015. (杨家宽参会, 并受邀作分会场主席)
[3] Yuchen Hu, Jiakuan Yang*, Wei Zhang, R Vasant Kumar. Preparation of Nanostructured Lead Oxide with Carbon for Applic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Lead. 2015 Sustainable Industrial Processing Summit. Turkey, Antalya, 4 to 9 October, 2015. (博士生胡雨辰参会,并作分会场报告)
[4] Song Jian, Liang Sha, Shi Yafei, Yu Wenbo, Li Chao, Xu Xinyu, Xiao Jun, Guan Ruonan, Ye Nan, Wu Xu, Hou Huijie, Hu Jingping, Yang Jiakuan*. Study on Production of Hydrogen-rich Fuel Gas from Pyrolysis of Deep-dewatered Sludge Cakes Conditioned with Fenton’s Reagent and Red Mud. 2015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China. 1~3 Novermber, 2015(研究生宋健参会,并作分会场报告)
[5] 徐新宇, 杨家宽*, 宋健, 时亚飞, 虞文波, 郦超, 吴旭, 梁莎. 调理脱水污泥基于TGA热分析技术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第八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广东·广州市,2015年11月5-8日(研究生徐新宇参会,并做墙报报告)
[6] 李名扬, 喻文昊, 胡雨辰, 张伟, 梁莎, 吴旭, 胡金丰, 杨家宽*. 废铅膏湿法回收的氧化铅为原料制备四碱式硫酸铅的研究,第八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广东·广州市,2015年11月5-8日(研究生李名扬参会,并作分会场报告)

2014年
[7] 杨家宽*, 郦超, 胡雨辰, 梁莎. 本科生与研究生固废课程设置与教学体会. 第九届“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 辽宁·大连市, 2014年11月15-16日 (杨家宽, 康建雄参会, 提交墙报及会议论文,作分会场报告)
[8] 宋健, 时亚飞, 虞文波, 郦超, 徐新宇, 肖君, 梁莎, 杨家宽*. 不同赤泥调理的污泥深度脱水泥饼热解特性分析. 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环境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 湖北·武汉, 2014年11月29日. (研究生宋健参会,并作会议报告)
[9] 喻文昊, 张伟, 胡雨辰, 董金鑫, 袁喜庆, 李名扬, 梁莎, 胡敬平, 杨家宽*. 氨水-柠檬酸体系湿法浸出回收含铅废料. 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环境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 湖北·武汉, 2014年11月29日. (研究生喻文昊参会,并作会议报告)
[10] 梁莎、张伟、喻文昊、杨家宽*.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Hydrometallurgy. Beijing, October, 16-19, 2014. (梁莎、张伟、喻文昊参会,梁莎、博士生张伟分别提交会议摘要,并作分会场报告).
[11] 杨家宽. 第三届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中国·广州,2014年10月10-12日.
[12] 虞文波、杨家宽*. 基于骨架构建体与高级氧化剂的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研究.青岛国际脱盐大会, 2014年6月10-11日, 山东·青岛 (博士生虞文波参会,并作会议报告)
[13] Jiakuan Yang*, Wei Zhang, Xiaojuan Sun, Wenhao Yu, Yuchen Hu, R Vasant Kumar, Recycle of spent lead acid battery pastes via a new hydrometallurgical method. SHECHTM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Cancun, Mexico, 29 June to 4 July, 2014. (杨家宽参会,并受邀作分会场主席)
[14] Nan Ye, Xinyuan Ke, Cheng Xiang, Huabin Wang, Jiakuan Yang*. Alkali-thermal activation on red mud and its potential for preparing one-part geopolymer. XXVII International Mineral Processing Congress, Santiago, Chile, 20 to 24 October, 2014. (博士生叶楠参会,作分会场报告)

2013年
[15] Yafei Shi, Jiakuan Yang*. Influence of Fe2+-sodium persulfate on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and dewaterability of sewage sludge. A joint conference of 6th Symposium on Global Emerging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and Government Responses and 1st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os Angeles, USA, August 8-15, 2013. (时亚飞、杨家宽参会,时亚飞作分会场报告)
[16] Yuchen Hu, Zhengyi Zhan, Lei Li, Danni Yang, Wei Zhang, Qin Wang, Xiaojuan Sun, Xinfeng Zhu, R Vasant Kumar, Jiakuan Yang*. Preparation of nanostructural lead oxide for applic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lead acid battery, 15th Asian Battery Conference, Sinapore, 10 to 13 September, 2013.(博士生胡雨辰、张伟参会,胡雨辰作分会场报告)
[17] Wei Zhang, Xiaojuan Sun, Yuchen Hu, Hui Li, Danni Yang, Qin Wang, Jiakuan Yang*. Preparation of Nanostructural Lead Oxide from Spent Lead Acid Battery Paste via a Hydrometallurgical Method, 15th Asian Battery Conference, Sinapore, 10 to 13 September, 2013 (博士生张伟、胡雨辰参会,张伟作分会场报告)
[18] Yuchen Hu, Wei Zhang, Jiakuan Yang*. The Research on Hydrometallurgical Recycling of Lead Pastes in Lead-Acid Battery Enterprise, 3rd International Secondary Lead Conference, Sinapore, 9 to 10 September, 2013. (博士生胡雨辰、张伟参会,胡雨辰作分会场报告)
[19] 杨家宽*, 胡雨辰, 袁喜庆. 废铅膏湿法回收直接制备纳米晶铅粉作为高性能铅酸蓄电池活性物质. 2013中国国际铅酸蓄电池高峰论坛, 天津, 2013 (杨家宽、胡雨辰、袁喜庆参会,杨家宽作大会报告)
[20] 叶楠, 张昊, 孙晓娟, 张诗楠, 王晶, 杨家宽*. 第八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 内蒙古包头,2013年8月. (叶楠、张昊、孙晓娟、张诗楠、王晶参会,并分别作分会场报告)

2012年
[21] 杨家宽. 基于骨架构建体的污泥深度脱水处理与处置一体化技术. 第七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 北京,2012年10月. (杨家宽、杨丹妮、李亚林、王琴参会;杨家宽受邀作大会报告;杨丹妮(学生报告一等奖)、李亚林、王琴分别作分会场报告)
[22] 杨家宽. 基于高级氧化-骨架构建体复合调理的污泥深度脱水处理与处置技术. 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环境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2012年第八届学术年会,湖北武汉,2012 (杨家宽、毛苇参会,杨家宽受邀作大会主题报告)
[23] Jiakaun Yang. Dewatering of Sewage Sludge Conditioning with Skeleton Builders. Fifth Symposium on Global Emerging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and Government Responses. Hilton Los Angeles, San Gabriel, California, USA, August 9 – 11, 2012. (杨家宽参会,作分会场报告)

2011年
[24] J.K. Yang*, T.Y. Ren, J. Zhu, Y.L. Li, N. Ye, X.F. Zhu and J.W. Liu. Influence of pretreatment process on the properties of phosphogypsum-based composite binders. RILEM Conference 2011, Hong Kong, 5 to 7 September, 2011 (杨家宽参会,作分会场首报告).
[25] R Liu, Jiakuan Yang, R V Kumar* Light Weight Lead Acid Batteries towards Electrical and Hybrid Electrical Vehicle Application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Fray Symposium, in Cancun, Mexico, 1-3, Dec, 2011. (R V Kumar参会)

2010年及以前
[26] 张凯,邓超,杨家宽*. 热态钢渣直接制备微晶玻璃的试验研究. 第四届宝钢学术年会,上海,2010 (杨家宽、张凯、刘万超参会,杨家宽受邀做分会场主题报告).
[27] Wanchao Liu, Ling Zhang, Shouyi Sun, Jiakuan Yang*, Sharif Jahanshahi. Alumina and sodium recovery from Bayer red mud. XVIII Internation Symposium ICSOBA 2010, TRAVAUX 35(39): 454-461, Zhengzhou, China, 25-28, November, 2010. (杨家宽、刘万超参会,博士生刘万超做分会场报告)
[28] Wanchao Liu, Xinfeng Zhu, Xiaosheng Zhang, Jiakuan Yang*. Size separation of pretreatment and alumina recovery from Bayer red mud. XXV Interantional Mineral Processing Congress (IMPC) 2010 Proceedings, Brisbane, Queensland, Australia, 6-10 September, 2010. (杨家宽、刘万超参会,并作分会场报告)
[29] Xinfeng Zhu, Lei Li, Jiakuan Yang*. Preparation of ultrafine PbO from simulation lead paste in spent lead acid battery. China NANO 2009-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2009. (朱新锋博士生参会,并作分会场报告)
[30] 黄雯, 杨家宽*, 舒娟娟. 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低浓度有机废气的研究. 2006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 广州, 2006年, 11月(研究生黄雯参会,并作分会场报告)
[31] 舒娟娟, 杨家宽*, 黄雯. 磁性负载易分离纳米TiO2光催化反应器的研发. 2006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 广州, 2006年, 11月(研究生舒娟娟参会,并作分会场报告)
[32] 杨家宽*, 李进军, 张建锋, 肖波. 太阳能烟囱发电装置温度场和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471-474. (杨家宽、江建方参会,并作分会场报告)
[33] 杨家宽*, 张建锋, 李进军, 肖波.. 太阳能烟囱发电装置建造和试验研究. 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75-478. (杨家宽、江建方参会,并作分会场报告)
[34] 杨家宽*, 朱新锋, 肖波, 王秀萍. 磁性悬浮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002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北京:238-239(杨家宽、朱新锋参会,杨家宽作参会作分会场报告)
[35] Yang Jiakuan, Li Yan, Huang Naiyu*. Behavior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EPS in the Lost Foam Casting Proces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PC Technology, Beijing, 1998 (导师黄乃瑜参会,并作大会报告)

   

8、参编教材及著作

 

[1] 杨家宽(第二作者). 环境影响评价.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09-6494-2, 2010
[2] 杨家宽(第五作者). 生态容量及环境价值损失评价.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ISBN 7-5025-7020-9)
[3] 杨家宽(第四作者). 生物质能循环经济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ISBN 7-5025-7597-9)

   

9、获得的科技成果及鉴定成果

 

[1] 2015年,固废处理处置及特征污染物控制机理与方法,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证书编号:2015-032,第一完成人
[2] 2015年,典型固废全过程污染控制关键技术,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证书编号:2015J-234-1-033-009-R01,第一完成人
[3] 2012年, 杨寅(硕士研究生)、杨家宽(通讯作者)等(Yin Yang, Jiakuan Yang*, Jiaolan Zuo, Shu He, Xiao Yang, Kai Zhang. Study on two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a full-scale oxidation ditch for optimiz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ffluent quality by using CFD model, Water Research, 2011, 45(11), 3439-3452)获湖北省第十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4] 2006年, 铝工业工艺废渣综合开发与资源化技术研究, 获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证书编号: 中色协科字[2007]007-2006211-R01, 第一完成人
[5] 2006年, 铝工业工艺废渣综合开发与资源化技术研究, 获淄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证书编号: 2006-2-5-1, 第一完成人
[6] 2009年, 基于水玻璃砂和消失模绿色铸造技术开发及应用, 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证书编号:2009J-208-1-030-011-R10,第10完成人
[7] 2009年,选金尾矿蒸压灰砂砖研究,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第一完成人
[8] 2005年, 铸造旧砂蒸养砖, 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第一完成人
[9] 2008年, 拜耳法赤泥氧化铝赤泥复合砖, 获河南省科技成果,第一完成人
[10] 2003年, 太阳能烟囱发电新技术, 获武汉市科技成果奖,第一完成人

   

10、获得的教学成果及人才培养成果

 

[1] 2013年,杨家宽(第二),基于工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示范,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证书编号:20130931)
[2] 2012年获得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第七届教学名师奖
[3] 2011年,主讲《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获批省级精品课程课程
[4] 2012年,获得第二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师表奖”育人伯乐奖
[5] 2005年, 华中科技大学五四青年奖章
[6] 2002-2003年, 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一等奖
[7] 2001-2002年, 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二等奖
[8] 2003-2004年, 研究生教育质量二等奖
[9] 2004年, 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10] 2004年, 华中科技大学十佳青年教工
[11] 2004年, 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奖
[12] 2002年,获国家环保总局的环评上岗资格证书
[13] 2005年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太阳能发电装置数值模拟研究》(作者:龙峰)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14] 2010年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湿法制备铅粉电化学特性表征及电池性能研究》(作者:杨丹妮)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15] 2011年的学士学位论文《基于F-S复合调理剂的污泥脱水新工艺设计》(作者:朱乃若)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16] 2012年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铅膏浸出过程中杂质迁移转化规律及湿法工艺设计》(作者:刘玲静)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17] 2013年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基于废铅膏有机酸湿法浸出实验优化的初步设计(作者:李卉)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18] 2014年指导学士学位论文(作者: 郦超)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19] 2012年指导的硕士学位论文《氧化沟优化运行的CFD模拟及实验研究》(作者:杨寅)获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 2013年指导的硕士学位论文《柠檬酸湿法浸出废铅膏低温焙烧制备超细铅粉》(作者:李磊)获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1] 2014年指导硕士学位论文《基于新型铅粉的铅酸蓄电池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作者: 杨丹妮)获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1、授权国家专利成果

 

[1] 杨家宽 (第一). 基于污泥焚烧的碳基污泥复合调理脱水剂. 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1010516310.0
[2] 杨家宽 (第一). 一种废铅酸电池铅膏的预处理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1310004706.0
[3] 杨家宽 (第一). 一种赤泥生产地聚物胶凝材料的方法及产品. 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1410160376.9
[4] 杨家宽 (第一). 一种废铅膏湿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铅的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1310157577.9
[5] 杨家宽 (第一). 使用八联装污泥比阻测定装置的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10 1 0516309.8
[6] 杨家宽 (第一). 高效污泥脱水的无机复合调理剂. 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10 1 0528448.2
[7] 杨家宽 (第一). 一种磷石膏复合砖及其生产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0610020054.X
[8] 杨家宽 (第一). 一种高掺量建筑垃圾蒸压砖及其生产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0810048276.1
[9] 杨家宽 (第一). 红土型选金尾矿制备蒸压灰砂砖及其生产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0910273495.4
[10] 杨家宽 (第二). 烧结法赤泥路面基层材料及其施工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510045153.9
[11] 杨家宽 (第二). 一种拜耳赤泥水泥速凝剂及其生产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266703.5
[12] 杨家宽 (第二). 一种裂解气化重整炉.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610019351.2
[13] 杨家宽 (第二). 沼气发酵罐.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410013376.2
[14] 杨家宽 (第四). 粉尘云燃烧炉.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420065077.9
[15] 杨家宽 (第四). 光催化磁性漂浮微珠及其制备.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02115648.4
[16] 杨家宽 (第四). 一种高吸附性光催化性能的玻璃微珠.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03125359.8
[17] 杨家宽 (第一). 污泥电渗透脱水实验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 ZL 201420047952.4
[18] 杨家宽 (第一). 一种市政污泥深度脱水的脱水系统. 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 ZL 2013208752243.0
[19] 杨家宽 (第一). 多联式柱浸出实验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 ZL 201220644407.4
[20] 杨家宽(第一). 一种曝气搅拌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2 20680797.0
[21] 杨家宽 (第一). 多联式污泥比阻测定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020573496.9
[22] 杨家宽 (第一). 新型污泥调理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020587530.8
[23] 杨家宽 (第一). 一种砖坯成型模具. 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120441309.6
[24] 杨家宽 (第一). 污泥脱水自动复合调理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120569224.6
[25] 杨家宽 (第一). 地下水抽取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032372663
[26] 杨家宽 (第六). 基于超微电极的铅粉电化学性能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120129646.1
[27] 杨家宽 (第二). 一种高效深锥污泥浓缩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 ZL 201220560683.2
[28] 杨家宽 (第二). 一种裂解气化重整炉. 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 ZL 200620157570.2
[29] 杨家宽 (第四). 一种对颗粒材料进行预热的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 ZL 201120451883.X

   

12、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

 

[1] 本科生课程《工业固废处理与资源化》
[2] 本科生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及课程设计,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3] 硕士研究生课程《固废处理与资源化》
[4] 全校研究生公选课《环境工程导论》
[5] 博士研究生课程《环境催化材料制备及表征技术》

 

欢迎来自于环境、材料、化学与化工、能源等相关学科,有志于从事环境事业的学生及学者来华中科技大学合作进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的研究工作!                     <o: < span>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北京市科协青年科技人才跨界交流活动--活动主题:AI时代的污水资源化应用创新  涉及领域:污水资源化、人工智能、物联网  召集人:曹效鑫 博士  活动时间:8月21日下午  活动地点:北京未来设计园区 报告人:程忠红,苏伊士亚洲 高级技术推广经理 直播题目:污泥干化技术的选择  内容: 	不同干化设备的特点及适用性 	污泥干化系统的选择依据 	干化在污
中国水协团体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碳减排评估标准》宣贯会通知  报告人:王秀蘅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直播时间:2024年7月17(周三)14:00-16:00 2024-07-17 14:0 苏伊士 程忠红 :反硝化滤池在污水脱氮中的差异化应用 直播时间:2024年7月2日(周二)14:00—16:00 2024-07-02 14:00:00 开始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5)|低碳型装配式污水厂探索与实践 直播时间:2024年6月29日(周六)上午10:00-11:00 2024-06-29 10:00:00 开始 吴迪   博士: 百年持续迭代,新型生物膜工艺在提质增效、督察常态化背景下的典型应用 直播时间:2024年6月20日(周四)14:00—16:00 2024-06-20 14:00:00 开始
Paul Westerhoff院士、王鹏教授等人领衔空气取水学术与科技高端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6月8日(周六)08:50 2024-06-08 08:50:00 开始 报告题目:《湖南省排水系统溢流控制技术导则》解读及相关技术探讨  报告人简介:  尹华升,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湖南省非开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排水协会副秘书长;
Water & Ecology Forum: 水与生态新起点 直播时间:2024年5月24日(周三)14:30 2024-05-24 14:30:00 开始 中国水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直播时间:2024年5月28日(星期二)14:00—16:00 2024-05-28 14:00:00 开始
5月22日下午丨《城镇排水管网系统诊断技术规程》宣贯会 直播时间:2024年5月22日(周三)14:00-16:00 2024-05-22 14:00:00 开始 双碳背景下污泥处置资源化路径探索--杜炯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第四设计院总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上海土木工程学会会员、复旦大学资源
JWPE 网络报告/用于快速现场废水监测的折纸微流体装置 直播时间:2024年5月13日(星期一)19:00 2024-05-13 19:00:00 -杨竹根  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教授、高级传感器实验 紫外光原位固化法管道修复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倡议 直播时间:2024年5月7日(星期二)9:00-16:30 2024-05-07 09:00:00 开始
华北院 马洪涛 副总工: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应与不应——海绵城市建设正反案例1 直播时间:2024年4月30日(周二)9:30 2024-04-30 09:30:00 开始 高效纳滤膜:中空纤维纳滤膜的特点与应用 直播时间:2024年4月27日(周六)10:00-11:00 2024-04-27 10:00:00 开始-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4)
聚力水务科技创新、中德研讨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特邀德国亚琛工业大学Max Dohman 直播时间:2024年4月14日(周日)15:00 2024-04-14 15:00:00 开始 康碧热水解高级厌氧消化的全球经验和展望 | 北京排水集团高安屯再生水厂低碳运营实践与探索 直播时间:2024年4月10日(周三)14:00—16:00 2024-04-10 14:00:00 开始
世界水日,与未来新水务在深圳约一个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3月22日(周五)08:30—17:30 2024-03-22 08:3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直播时间:2024年3月14日(周四)14:00 2024-03-14 14:00:00 开始    题目:占地受限情况下的污水厂水质提升解决方案 主讲人: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高级
华北设计院:高密度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巩固提升要点分析 直播时间:2024年3月4日(周一)9:30 2024-03-04 09:30:00 开始 2月23日|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2月23日(星期五)9:00—17:00 2024-02-23 09:00:00 开始
2月22日|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2月22日(星期四)9:00—18:00 2024-02-22 09:00:00 开始 2月21日|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2月21日(星期三)9:00—18:00 2024-02-21 09:00:00 开始
大湾区青年设计师论坛直播预告(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论坛)  “醒年盹、学好习、开新篇”2024年“云学堂科技学习周”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设计师技术交流与分享论坛 山东日照:“乡村之肾”监管装上“智慧芯”    日照市生态环境局农村办负责人时培石介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被称为“乡村之肾”,对于农村水环境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工湿地国际大咖/西安理工大学赵亚乾教授:基于人工湿地技术的污水净化之路 直播时间:2024年1月30日(星期二)19:00 2024-01-30 19:00:00 开始 马洪涛院长: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统筹推进的一些思考 直播时间:2024年1月25日 10:00 2024-01-25 10:00:00 开始
2024年水务春晚 直播时间:2024年1月18日(周四)18:00—22:00 2024-01-18 18:00:00 开始 《以物联网技术打造新型排水基础设施》 直播时间:2024年1月11日(星期四)15:00 2024-01-11 15:00:00 开始--刘树模,湖南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
WPE网络报告:作者-审稿-编辑视野下的高水平论文 直播时间:2024年1月10日(星期三)19:00 2024-01-10 19:00:00 开始 核心期刊:中国给水排水》继续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给水排水核心科技期刊
直播丨《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宣贯会 直播时间:2023年12月27日 09:30—11:00 2023-12-27 12:00:00 开始 【直播】【第五届水利学科发展前沿学术研讨会】王浩院士:从流域视角看城市洪涝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3)|水回用安全保障的高效监测技术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城镇水环境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暨换届大会 直播时间:2023年12月16日(周六)08:30—18:00 2023-12-16 08:30:00 开始
第二届欧洲华人生态与环境青年学者论坛-水环境专题 直播时间:2023年12月9日(周六)16:00—24:00 2023-12-09 16:00:00 开始 JWPE网络报告:综述论文写作的一点体会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30日(星期四)19:00 2023-11-30 19:00:00 开始
WaterInsight第9期丨强志民研究员:紫外线水消毒技术 再生水 水域生态学高端论坛(2023)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会议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29日(周三) 09:00—17:40 2023-11-29 09: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智慧水务与科技创新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25日(周六) 13:30 2023-11-25 13:30:00 开始 中国水协团体标准《城镇污水资源与能源回收利用技术规程》宣贯会通知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2023年11月14日9:00线上举行直播/JWPE网络报告:提高饮用水安全性:应对新的影响并识别重要的毒性因素 直播主题:“对症下药”解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难题   报告人:陈智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2日(周四)14:00—16:00 2023-11-02 14:00:00 开始
10月29日·上海|市政环境治理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论坛 BEST第十五期|徐祖信 院士 :长江水环境治理关键      直播时间:2023年10月26日(周四)20:00—22:00 2023-10-26 20:00:00 开始
《水工艺工程杂志》系列网络报告|学术论文写作之我见 直播时间:2023年10月19日(周四)19:00 2023-10-19 19:00:00 开始 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技术研讨会 直播时间:2023年10月20日13:30-17:30 2023-10-20 13:30:00 开始
技术沙龙 |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2) 直播时间:10月14日(周六)上午10:00-12:00 2023-10-14 10:00:00 开始 直播题目:苏伊士污泥焚烧及零碳足迹概念污泥厂 主讲人: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内容包括: 1.	SUEZ污泥业务产品介绍 2.	全球不同焚烧项目介绍 3.	上海浦东污泥焚烧项目及运营情况
中国给水排水第十四届中国污泥千人大会参观项目之一:上海浦东新区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 《水工艺工程杂志》系列网络报告 直播时间:2023年9月26日 16:00  王晓昌  爱思唯尔期刊《水工艺工程杂志》(Journal of Water Process Engineering)共同主
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八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2024年排水管网大会  (水环境综合治理)  同期召开中国给水排水 2024年 海绵城市标准化产业化建设的关键内容 结合项目案例,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技术体系及标准体系,探讨关键技术标准化产业化建设的路径,提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报告题目:《城镇智慧水务技术指南》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 主讲人简介:  简德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总院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信息技术委员会副主 第一轮通知 | 国际水协第18届可持续污泥技术与管理会议 主办单位:国际水协,中国科学院  联合主办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 等
技术沙龙 | 先进水技术博览(Part 11) 直播时间:8月19日(周六)上午10:00-12:00 2023-08-19 10:00:00  广东汇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湛蛟  技术总监  天津万 中国水业院士论坛-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号cnww1985):自然—社会水循环与水安全学术研讨会
WaterInsight第7期丨掀浪:高铁酸钾氧化技术的机理新认知及应用 直播时间:2023年8月5日(周六)上午10:00-11:00 2023-08-05 10:00:00 开始 直播:“一泓清水入黄河”之山西省再生水产业化发展专题讲座 直播时间:2023年7月23日(周日 )08:00-12:00 2023-07-23 08:00:00 开始
珊氮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技术推介会 直播时间:2023年7月21日(周五) 欧仁环境颠覆性技术:污水厂扩容“加速跑”(原有设施不动,污水处理规模扩容1倍!出水水质达地表水准IV类标准!),推动污水治理提质增效。  诚征全国各地污水厂提标扩容工程需求方(水务集团、BOT公司、设
直播预告|JWPE网络报告:自然系统中难降解污染物去除的物化与生化作用及水回用安全保障 中国给水排水 直播题目: 高排放标准下污水中难降解COD的去除技术     报告人: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程忠红
WaterTalk|王凯军:未来新水务 一起向未来  For and Beyond Water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以网络会议形式举办“水与发展纵论”(WaterTalk)系列学术报 5月18日下午 14:00—16:00 直播  题目: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的迭代更新 主讲人: 程忠红 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大纲:  高密池技术原理 不同型号高密池的差异和应用区别 高密池与其他
BEST|绿色低碳科技前沿与创新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教授  直播时间:2023年4月30日 14:00—16:00 2023-04-30 14:00:00 开始 日照:“碳”寻乡村振兴“绿色密码”  凤凰网山东    乡村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的底色才会更亮。我市坚持乡村建设与后续管护并重,市、区、镇联
BEST论坛讲座报告第十三期(cnwww1985):全球碳预算和未来全球碳循环的不稳定性风险 The global carbon budget and risks of futur 国际水协IWA 3月17日直播:3月17日 国际水协IWA创新项目奖PIA获奖项目介绍分享会 直播时间:2023年3月17日 9:00—11:30 2023-03-17 09: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云中漫步-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的威立雅智慧水务系统Hubgrade 直播时间:2023年3月15日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会议通知 | 2023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清华大学王凯军教授团队等)
中国污水千人大会参观项目之一: 云南合续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海口市西崩潭水质净化中心 中国给水排水 Water Insight直播:刘锐平  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高浓度硝酸盐废水反硝化脱氮过程强化原理与应用 会议时间:2023.1.7(周六)10:00—11:00
智慧水务的工程全生命周期实践分享 直播时间:2023年1月6日 15:00-16:00 对话嘉宾:窦秋萍  华霖富水利环境技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主持人:李德桥   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 苏伊士 直播时间:12月30日14:00-16:00直播题目:污泥处理处置的“因地制宜和因泥制宜” 主讲人:程忠红,苏伊士亚洲  技术推广经理 特邀嘉宾:刘波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二院总工 教
苏伊士 直播时间:12月27日14:00-16:00;复杂原水水质下的饮用水解决方案    陈智,苏伊士亚洲,技术推广经理,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熟悉市政及工业的给水及污水处理,对苏伊士 曲久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基于模拟仿真的污水处理厂数字化与智慧化:现状与未来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28日(周三)9:30—12:00 2022城镇溢流污染控制高峰论坛|聚焦雨季溢流污染控制的技术应用与推广 中国给水排水
王爱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 领军人才:广州大学学术讲座|低碳水质净化技术及实践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18日 9:30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15日 20:00—22:00
德国专场直播主题:2022 中国沼气学术年会暨中德沼气合作论坛 2022 中国沼气学术年会暨中德沼气合作论坛德国专场 时间:2022年12月20日  下午 15:00—17:00(北京时间) 2022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中德沼气合作论坛的主论坛将于12月15日下午2点召开
技术交流 | 德国污水处理厂 计算系列规程使用介绍 城建水业 WaterInsight首期丨王志伟教授:膜法水处理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10日 10:00—11:00
处理工艺专场|水业大讲堂之六——城市供水直饮安全和智慧提质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8日 8:30—12:15 建设管理专场|水业大讲堂之六——城市供水直饮安全和智慧提质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7日 14:00—17:15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8日 20:00—22:00 Training Course for Advanced Research &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ed Wetl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
12月3日|2022IWA中国漏损控制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3日(周六)9:00—17:00 2022-12-03 09:00:00 开始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八期) 直播时间:2022年12月1日 20:00—22:00 2022-12-01 20:00:00 开始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智慧输配专场|水业大讲堂之六——城市供水直饮安全和智慧提质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30日 14:00—17:05 2022-11-30 14:00:00 开始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七期)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25日 20:00—22:00 2022-11-25 20:00:00 开始
国标图集22HM001-1《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示例(一)》首次宣贯会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24日 13:30—17:30 中国给水排水直播平台 【 李玉友,日本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博导,注册工程师】颗粒污泥工艺的研究和应用:从UASB到新型高效脱氮和磷回收
中国建科成立70周年|市政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22日 13:30—18:25   2022-11-22 13:30:00 开始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六期)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22日 20:00—22:00
会议预告| 国际水协会哥本哈根世界水大会成果分享系列网络会议(第五期) 中国给水排水 奋进七十载 起航新征程|中国市政华北院第十届科技工作会议暨庆祝建院七十周年大会  直播时间:2022年11月18日 9:30   2022-11-18 09:00:00 开始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