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馆园”多元一体 污水厂生态“亲邻” 市水务局开展“走进南翔下沉式再生水厂”政府开放月活动
近日,上海市水务局联合嘉定区给排水管理所、中国水环境集团上海嘉定南翔下沉式再生水厂,邀请16名市民代表参加“‘厂馆园’多元一体 污水厂生态‘亲邻’”政府开放月活动。

图说:16名市民代表参加“‘厂馆园’多元一体 污水厂生态‘亲邻’”政府开放月活动 采访对供图(下同)
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厂是“标配”,“可以建污水厂,但是不要在我家附近建”,许多人抱着这样的心态。污水厂最初采用传统方案建设地上污水处理厂,因遭到周边群众强烈反对,环评通不过,项目无法推进。

图说:南翔下沉式再生水项目实景(下同)
为了解决邻避难题,2015年2月,嘉定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前往国家三部委示范项目贵阳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考察后,决定引入社会资本,建设下沉式再生水厂。下沉式的设计让整个厂区都“藏”了起来,这就好像把污水厂建在一个封闭的箱子里,然后把整个箱体埋到地下,彻底消除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上海嘉定南翔下沉式再生水项目是全国首批、上海首个下沉式再生水厂示范项目,项目采用中国水环境集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地上建设生态体育公园、科普馆等,地下建设下沉式再生水生态系统,形成“厂馆园”综合体,既解决了排水和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需求,又为市民创造智慧的科普场地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项目总设计规模15万吨/日,目前已建成规模10万吨/日,主要服务范围有南翔老镇区、新镇区等共8个社区,总服务区域人口约39万,服务面积约36平方公里;出水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公园内水系用水及两万多平方米的生态湖,均为处理后达标的高品质再生水;污泥干化含水率可降至30%。

政府开放月活动中,讲解员带领市民代表分别参观了地面景观公园、水环境科普馆及地下设施,学习了水环境科普知识,了解了水厂整体运营情况。座谈交流环节,市民代表们观看了百年排水纪录片,听取了上海市城镇污水污泥处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相关内容的介绍,进行现场互动问答并填写了调查问卷。活动面向市民,宣传了上海排水行业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排水设施生态“亲邻”方面的工作成效,市民代表们对南翔下沉式再生水厂高效生态治水的使命感以及致力环保宣传的责任感纷纷表示赞赏。

上海嘉定南翔下沉式再生水厂年均接待社会公众6000余人次,多次迎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国、上合组织等国内外机构的考察。同时,水厂充分利用六五环境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科普日等重要节日,持续开展多元化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发挥了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环保理念的窗口引领作用。

项目自运营以来,获得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生态环境部2022年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多项荣誉。
未来,上海排水行业将持续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巩固城市水环境治理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民晚报记者 罗水元
浙赣粤运河由赣粤运河、浙赣运河组成,全长约1988公里,在江西境内1168公里,约占60%。其中,赣粤运河规划全长约1228公里(江西境内全长758公里),规划投资匡算约1500亿元;浙赣运河规划全长约760公里(江西境内全长410公里),规划投资匡算约1700亿元。 [1]
据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最新消息,为建成高水平交通强省,江西正将“浙赣粤运河”作为世纪工程重点打造,“振兴赣鄱千年黄金水道,建设世纪水运工程浙赣粤运河,发挥南北水运大通道优势”已被列入发布的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的主要任务。 [1]
- 浙赣粤大运河
- Zhejiang-Jiangxi-Gaungdong Grand Canal
- 华南地区
- 浙江、江西、广东三省
- 1988 km
- 杭州
- 广州
- 衢州、上饶、南昌、吉安、赣州、韶关、清远
目录
浙赣粤大运河组成
编辑
浙赣运河
浙赣运河规划全长约760公里(江西境内全长410公里),规划投资匡算约1700亿元。浙赣两省山相连、路相通,水却不对流:发源于浙赣两省交界玉山的信江,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而位于钱塘江上游的常山江与江西的信江直线相距仅30公里。通过人工运河将两江沟通,即可达到钱塘江与鄱阳湖、赣江、长江贯通的目的。交通运输部规划院曾编写《浙赣运河规划方案研究》,运河长度767km,采用通航千吨级船舶的Ⅲ级航道规划,预测开通后货运量约为2500万吨。 [1]
赣粤运河
赣粤运河规划全长约1228公里(江西境内全长758公里),规划投资匡算约1500亿元。赣粤运河打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其实现的基础条件之一便是具备可通航的三级航道。江西不断加快补齐水运等发展短板,水运改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2019年底,赣江三级通航目标实现;2020年底,信江实现三级通航目标完成。赣江全线六个梯级枢纽船闸全部建成,具备三级通航条件,赣粤运河渐行渐近。 [1]
挖通意义
编辑
浙赣粤运河将是“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网布局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全国高等级航道网布局,形成内河水运新格局,江西的水系将成为国家水运网络中的重要一笔。而对江西自身而言,浙赣粤运河可高效连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家战略区域,重新奠定江西南北水运大通道的优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有效提升江西区位优势,推动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发展。 [1]
政策支持
编辑
2020年11月18日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提出振兴赣鄱千年黄金水道,建设世纪水运工程浙赣粤运河,完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布局,发挥南北水运大通道优势,形成内河水运新格局。 [3]
2021年2月《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完善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培育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动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加快综合水运枢纽建设和航道整治,研究论证赣粤运河可行性。 [2]
发展历程
编辑
2018年12月,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曾就赣粤运河等水系航运工程专题调研,浙赣运河、赣闽运河、赣湘运河等也相继启动前期调研。 [1]
2020年,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王爱和就把“将规划建设赣粤运河纳入‘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并作为跨省区的重大标志性工程,从国家层面推动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的建议带入全国两会,引发高度关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