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曾放弃美国国籍和终身教授职位归国任教的饶毅竞选院士失败。2013年,饶毅主动辞去北大生命科学院的院长职务。

恰好在饶毅辞职的那一年,落马贪官张曙光对外承认自己曾经两次贿赂评委,尝试为自己“购买”院士资格。
这这件事却把辞职的饶毅推上了风口浪尖,很多人说他辞职是心怀落选的委屈。有人说他是被“潜规则”了,有人说他是“学术水平不够”,还有人说他是“太高调,得罪了人”......

饶毅只能站出来接受采访,澄清误会,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真相究竟是什么?辞职十一年后,如今的饶毅怎么样了?
1985年到2004年间,饶毅在美国,神经科学领域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还获得了多项国际大奖,成为了该领域的领军人物。
他深知,中国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拥有自己的顶尖科学家,而他,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
饶毅的回国,在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面对外界的质疑,饶毅只是淡淡地说:“我是一名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要为我的祖国做点事情。”
他不仅引进了大批优秀人才,还积极推动学院的科研体制改革,努力为年轻学者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
在他的带领下,北大先后建立起全新的生命科学和脑科学研究中心,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饶毅本人也因为其突出的学术成就和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被提名为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
要知道,饶毅在神经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也足以匹配院士的称号。

那么,他为什么会落选呢?对于落选的原因,饶毅本人并没有公开发表过任何言论。但是我个人猜测,主要是饶毅的性格问题。
有三件事就能看出饶毅是个“不合群”“不会看眼色”的“怪人”,使得他在中国科学界不那么“受欢迎”。

第一,姚毅的性格直接,狂傲。
他曾经对着记者说,如今国内的生命科学研究,只有我和施一公是最厉害的,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
饶毅还说,比专业比不过他,所以别人总是拿科研之外的东西去评价他。在喜欢谦虚的中国社会,饶毅这些话,肯定会让很多人觉得不舒服。

不仅如此,他还“口无遮拦”,他说只要你优秀,别人就会挤兑你,甚至是害你。姚毅说他刚回归的两年很艰难,2010年国家对他支持多了,日子才好了起来。
第二件事,就是姚毅不通人情事故。
其实早在1995年,饶毅就有过回国的念头,那个时候他已经出国十年,中国也迎来了改革开放,但是一场会议就打消了他的想法。

姚毅说他去参加一个研究基金分配会议,研究基不仅关系到生活收入的问题,也是决定着自己的项目能不能持续进行研究的问题。
当时有位女教授的丈夫去世了,单位为了照顾她,就跟饶毅打招呼,说把基金分给她一份。这让饶毅大为愤怒,直言做科学不是做慈善,科学基金会不是福利部门!
第三件事,姚毅总爱“见义勇为”。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的女游泳选手叶诗文打破世界纪录,拿到了冠军。西方媒体却一片质疑之声,甚至各种泼脏水。新闻媒体饶毅管不着,但是科学杂志姚毅就有话说了!
姚毅马上写信给《自然》等世界顶级的科学杂志,质问他们怀疑叶诗文的证据在哪里,数据在哪里,科学杂志发布这样的文章,是为了科学和理性吗?
饶毅在科学界很有地位,他发出质疑之后,引起了全世界很多科学家的谴责,认为科学界不应该传播这种怀有政治和歧视内容的假新闻。
仅仅两天之后,《自然》杂志就马上删除了文章,并且向叶诗文公开道歉。从以上三件事我们就能感受到,饶毅是一位讲科学又有一些侠气的人。
落选院士,对于任何一个科学家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更何况是像饶毅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科学家。
袁隆平选院士也是选了三次才选上,饶毅所提到的施一公也曾落选,第二次参选才选上。如今国家已经对院士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比以前更加的公平。
但是,饶毅并没有因此而消沉,更没有像一些人猜测的那样,离开中国,回到美国发展。相反,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证明,即使没有院士的头衔,他依然可以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而饶毅辞去院长职务的并不是因为他心怀不满,而是他觉得这种“空降领导”“上面制定”的选拔方法不公平,他所有就是一个不公平的典型。

所以他辞职是为了把位置让出来,希望通过几年的研究和相处,由学院的师生们自己选出一个众望所归的院长,等他走了,能让研究人员们自己推举继任者。
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他“太理想主义”,不切实际,有人说他“太天真”,不懂得中国社会的“游戏规则”。饶毅所梦想的科研乌托邦,似乎难以实现。

在饶毅的带领下,他的团队在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饶毅并没有因为自己在科研上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深知,中国的神经科学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几代科学家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赶超的目标。

他积极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华讲学,并鼓励自己的学生走出国门,到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学习深造。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中国培养更多优秀的神经科学人才,推动中国的神经科学研究走向世界前沿。

科研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不懈的追求,不能被外界的虚名浮利所诱惑,要始终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科学家不仅要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更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饶毅的故事仍在继续,他依然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中国的神经科学研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