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刚
个人信息
余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邮箱:11112022018@bnu.edu.cn
电话:0756-3683287
办公:珠海校区京华苑2栋,沙河校区教学综合楼A段五层
教育背景
1982.09~1986.07 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学士
1986.09~1989.07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化学专业,硕士
1989.09~1992.08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专业,博士
工作经历
1992.08~1994.12 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讲师
1994.12~1997.01 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副教授、系副主任
1997.01~1998.01 英国Newcastle大学土木工程系,访问学者
1998.01~1998.08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 、系副主任
1998.08~2006.04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系副主任
2006.04~2013.03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学院,教授、系主任/院长
2013.07~2022.03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2022.03-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教授、院长
研究方向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新污染物的污染特征、环境行为与控制原理,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与水环境修复技术,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与管控策略
科研成果
获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以及4项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其中SCI收录400多篇,被引17700余次,H指数72;主编/参编专著10多本,授权发明专利50件。
学术兼职
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和国家履行《汞公约》工作协调组专家委员会主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斯德哥尔摩公约》最佳可行技术/最佳环境实践专家组联合主席、BAT/BEP-Toolkit专家组专家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六、七、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副会长、秘书长
中国化学会第26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十四五”环境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研究国际履约专家组组长
国家“十一五”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专家组副组长
国家“十五”863计划环境污染防治主题专家组专家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总体专家组副组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十一届学科评审组成员
Emerging Contaminants 主编,多本期刊副主编、编委
余刚,男,汉族,1965年2月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 [21],环境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3]。
余刚于1982年考入南京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学位,之后进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系副主任、教授、系主任;1997年至1998年担任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土木工程系访问学者;2006年至2013年担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19];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2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2022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教授、院长;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
余刚主要从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新污染物控制理论、技术和战略研究 [4]。
余刚
余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邮箱:11112022018@bnu.edu.cn
电话:0756-3683287
办公:珠海校区京华苑2栋,沙河校区教学综合楼A段五层
1982.09~1986.07 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学士
1986.09~1989.07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化学专业,硕士
1989.09~1992.08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专业,博士
1992.08~1994.12 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讲师
1994.12~1997.01 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副教授、系副主任
1997.01~1998.01 英国Newcastle大学土木工程系,访问学者
1998.01~1998.08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 、系副主任
1998.08~2006.04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系副主任
2006.04~2013.03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学院,教授、系主任/院长
2013.07~2022.03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2022.03-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教授、院长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新污染物的污染特征、环境行为与控制原理,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与水环境修复技术,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与管控策略
获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以及4项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其中SCI收录400多篇,被引17700余次,H指数72;主编/参编专著10多本,授权发明专利50件。
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和国家履行《汞公约》工作协调组专家委员会主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斯德哥尔摩公约》最佳可行技术/最佳环境实践专家组联合主席、BAT/BEP-Toolkit专家组专家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六、七、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副会长、秘书长
中国化学会第26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十四五”环境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研究国际履约专家组组长
国家“十一五”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专家组副组长
国家“十五”863计划环境污染防治主题专家组专家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总体专家组副组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十一届学科评审组成员
Emerging Contaminants 主编,多本期刊副主编、编委
余刚,男,汉族,1965年2月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 [21],环境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3]。
相关星图
查看更多
- 余刚
- 中国
- 汉族
- 湖北省宜昌市
- 1965年2月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
- 余刚
- 中国
- 汉族
- 湖北省宜昌市
- 1965年2月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
目录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6张)
1965年2月,余刚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 [21]。
1982年9月—1986年7月,就读于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4]。
1986年9月—1989年7月,就读于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化学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9年9月—1992年8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2年8月—1994年12月,担任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讲师。
1994年12月—1997年1月,担任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副教授、系副主任。
1997年1月—1998年1月,担任英国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 University)土木工程系访问学者。
1998年1月—1998年8月,担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系副主任。
1998年8月—2006年4月,担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系副主任。
2006年4月—2013年3月,担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系主任;环境学院院长 [13]。
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7年,发起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业委员会。
2012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 [9]。
2013年7月—2022年3月,担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2022年3月,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教授、院长 [9]。
2023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
主要成就
播报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余刚在排放源和环境污染特征、控制原理与技术、国家控制战略与国际履约支撑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建立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因子、清单方法和清单,研发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催化降解新技术和机械化学处置新工艺与新设备,研究制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以及国际技术导则,为中国和全球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4]。
-
授权专利
据2023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官网,余刚已被授权发明专利50件 [3]。
-
出版专著
据2023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官网,余刚已主编、参编专著10多本 [3]。
-
学术论文
截至2023年11月,余刚已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其中SCI收录430多篇,被引25300余次,H指数85,入选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6]。
-
科研成果奖励
据2023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官网,余刚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以及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4项 [3]。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
/
1996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3]
/
/
199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3]
/
/
1999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3]
2003年11月
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新型预处理技术及关键设备
2003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23-24]
2004年1月
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新型预处理技术及关键设备
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22]
2018年1月
卤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污染特征与物化控制原理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18]
-
科研综述
-
授权专利
-
出版专著
-
学术论文
-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
|
/
|
1996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3]
|
/
|
/
|
199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3]
|
/
|
/
|
1999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3]
|
2003年11月
|
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新型预处理技术及关键设备
|
2003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23-24]
|
2004年1月
|
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新型预处理技术及关键设备
|
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22]
|
2018年1月
|
卤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污染特征与物化控制原理
|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18]
|
人才培养
-
指导学生
截至2023年11月,余刚已培养36名博士和24名硕士 [4]。
-
教育成果奖励
截至2023年11月,余刚已获1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4]。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2018年10月
立足中国绿色发展、贡献全球环境治理的环境学科博士生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第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16]
-
指导学生
-
教育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2018年10月
|
立足中国绿色发展、贡献全球环境治理的环境学科博士生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第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16]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2008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1年
第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11]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014年4月
国家环境保护专业领军人才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2016年5月
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杰出贡献奖 [12]
2016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
2019年8月
安捷伦思想领袖奖 [10]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2022年5月
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5]
中国工程院
2023年11月
中国工程院院士 [2]
中国工程院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2008年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11年
|
第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11]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2014年4月
|
国家环境保护专业领军人才 [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
2016年5月
|
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杰出贡献奖 [12]
|
2016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
|
2019年8月
|
安捷伦思想领袖奖 [10]
|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
2022年5月
|
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5]
|
中国工程院
|
2023年11月
|
中国工程院院士 [2]
|
中国工程院
|
社会任职
播报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2021年12月
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和国家履行《汞公约》工作协调组专家委员会主任 [17]
2022年6月
2022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 [1] [7]
2022年12月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8]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斯德哥尔摩公约》最佳可行技术/最佳环境实践专家组联合主席、BAT/BEP-Toolkit专家组专家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六、七、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主任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副会长、秘书长
——
中国化学会第26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国家“十四五”环境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研究国际履约专家组组长
——
国家“十一五”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专家组副组长
——
国家“十五”863计划环境污染防治主题专家组专家
——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总体专家组副组长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十一届学科评审组成员 [3]
——
《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副主编
——
《Emerging Contaminants》主编 [20]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21年12月
|
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和国家履行《汞公约》工作协调组专家委员会主任 [17]
|
2022年6月
|
2022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 [1] [7]
|
2022年12月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8]
|
——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斯德哥尔摩公约》最佳可行技术/最佳环境实践专家组联合主席、BAT/BEP-Toolkit专家组专家
|
——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六、七、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主任
|
——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
——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副会长、秘书长
|
——
|
中国化学会第26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
|
国家“十四五”环境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研究国际履约专家组组长
|
——
|
国家“十一五”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专家组副组长
|
——
|
国家“十五”863计划环境污染防治主题专家组专家
|
——
|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总体专家组副组长
|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十一届学科评审组成员 [3]
|
——
|
《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副主编
|
——
|
《Emerging Contaminants》主编 [20]
|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余刚教授是环境科学领域具有极高国际声誉的知名学者 [10]。(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评)
余刚教授不仅是POPs和化学品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也是国际和国家POPs履约工作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行动者 [10]。(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余立风评)
余教授(即余刚)正在开展前沿研究来鉴定尚未受到监管的有机污染物,特别是一些未知的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尚未列入控制清单。他的工作对控制环境中的高关注有机污染物具有重要意义 [10]。(时任安捷伦应用细分市场主管Mary McBride评)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分享你的世界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 1
生态环境部公布2022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引用日期2022-06-06]
- 2
关于公布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中国工程院 [引用日期2023-12-27]
- 3
现任领导:研究院院长 姓名:余刚.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 [引用日期2023-11-26]
- 4
北京师范大学余刚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 [引用日期2023-11-26]
- 5
珠海校区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教授荣获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 [引用日期2023-11-26]
- 6
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余刚教授和敖志敏教授入选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引用日期2023-11-26]
- 7
余刚教授获聘生态环境部2022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引用日期2023-11-26]
- 8
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教授当选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并兼任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引用日期2023-11-26]
- 9
学校聘任余刚教授为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2021-12-22 [引用日期2023-11-26]
- 10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余刚教授荣获“安捷伦思想领袖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引用日期2023-11-26]
- 11
环境学院余刚老师荣获“第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引用日期2023-11-26]
- 12
“POPs论坛2016”在西安召开 余刚教授荣膺本年度“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杰出贡献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引用日期2023-11-26]
- 13
历任领导.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引用日期2023-11-26]
- 14
人物志:从冷门到显学 余刚30余年环保路.清华大学 [引用日期2023-11-26]
- 15
环境学院教师校友获首批环保领军与青年拔尖人才.清华大学 [引用日期2023-11-26]
- 16
清华环境学院成果荣获“第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清华大学 [引用日期2023-11-26]
- 17
环境学院五位教师受聘国家履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汞两公约工作协调组专家委员会.清华大学 [引用日期2023-11-26]
- 18
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揭晓 清华大学获奖数量居高校首位.清华大学 [引用日期2023-11-26]
- 19
余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引用日期2023-11-27]
- 20
余刚.国际工程教育论坛 [引用日期2023-11-30]
- 21
余刚.中国工程院院士馆 [引用日期2023-12-27]
- 22
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引用日期2023-12-29]
- 23
余刚.中国水网 [引用日期2023-12-29]
- 24
环境保护大事记(2003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引用日期2023-12-29]
收起
学术论文
内容来自
北京师范大学余刚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1
生态环境部公布2022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引用日期2022-06-06]
- 2
关于公布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中国工程院 [引用日期2023-12-27]
- 3
现任领导:研究院院长 姓名:余刚.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 [引用日期2023-11-26]
- 4
北京师范大学余刚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 [引用日期2023-11-26]
- 5
珠海校区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教授荣获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 [引用日期2023-11-26]
- 6
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余刚教授和敖志敏教授入选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引用日期2023-11-26]
- 7
余刚教授获聘生态环境部2022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引用日期2023-11-26]
- 8
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教授当选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并兼任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引用日期2023-11-26]
- 9
学校聘任余刚教授为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2021-12-22 [引用日期2023-11-26]
- 10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余刚教授荣获“安捷伦思想领袖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引用日期2023-11-26]
- 11
环境学院余刚老师荣获“第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引用日期2023-11-26]
- 12
“POPs论坛2016”在西安召开 余刚教授荣膺本年度“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杰出贡献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引用日期2023-11-26]
- 13
历任领导.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引用日期2023-11-26]
- 14
人物志:从冷门到显学 余刚30余年环保路.清华大学 [引用日期2023-11-26]
- 15
环境学院教师校友获首批环保领军与青年拔尖人才.清华大学 [引用日期2023-11-26]
- 16
清华环境学院成果荣获“第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清华大学 [引用日期2023-11-26]
- 17
环境学院五位教师受聘国家履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汞两公约工作协调组专家委员会.清华大学 [引用日期2023-11-26]
- 18
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揭晓 清华大学获奖数量居高校首位.清华大学 [引用日期2023-11-26]
- 19
余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引用日期2023-11-27]
- 20
余刚.国际工程教育论坛 [引用日期2023-11-30]
- 21
余刚.中国工程院院士馆 [引用日期2023-12-27]
- 22
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引用日期2023-12-29]
- 23
余刚.中国水网 [引用日期2023-12-29]
- 24
环境保护大事记(2003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引用日期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