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主场馆周边河道基本治理完成 用了哪些“黑科技”?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在即。目前,各项准备工作临近尾声。随着一批“黑科技”的应用,国家会展中心周边河道基本治理完成,由过去的三到四类水提升至稳定的二类水标准,进博核心区水环境得到有效提升。
国家会展中心附近的蟠龙市河上,一艘无人船发现前方有障碍物,能自主实现安全避让。和有人驾驶的传统河道清洁船不同,无人船可以24小时不间断作业,各类漂浮物、水草、垃圾等,都会被它收入囊中,同时它还肩负着生态环境观察者的使命。

无人清洁船的下水投用,标志着蟠龙水域历时一个月的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工作顺利完成,进入日常维护阶段。而此次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采用的是纯物理与生物修复方式,没有添加任何化学药剂。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 吕永鹏:先是整个种草覆盖,去吸收水里的氮、磷等等营养物质;螺会把下面的浮泥给吃掉;我们再引进一些本土的鱼类,它可以吃这个草的尖尖,这些草就长不高。所以通过草、螺、鱼这样的一个完整的、闭环的生物链系统,构建了蟠龙水系比较好的生境。

在河道综合治理中,项目组还使用了无人机、多源光谱水质自动监测站等,实时监控水质和生物多样性变化,保障水域治理工作的高效性和精准性。

经过治理后,目前,该水域水质从原先的三到四类提升到了稳定的二类标准,水生植物和动物种群逐渐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