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3企业数据资产化调研报告-基于上海数据交易所的挂牌企业】 报告出品方:上海数据交易所

1、数据资源价值显性化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产在会计核算体系中如何体现成为一个来自实践的新命题。在现行的经济和会计核算制度下,数据要素型和平台型企业出现市值远大于净资产的特征,如2021年财富杂志榜单公布腾讯公司的账面价值1710亿人民币,同期腾讯公司的市场价值为4.7万亿元。说明传统的资产负债表未能准确反映公司实际资产情况,数据要素的价值被市场“视而不见”或严重低估。对于由数据要素驱动的企业,需要探索数据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提高数据要素型企业现有会计报表资产的信息和质量,推动资本市场发现企业潜在价值。建立数字经济下企业数据资源的核算体系,推动企业数据资源价值显性化。
2、激励数据产品流通交易
数据20条提出按照“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原则,着重保护数据要素各参与方的投入产出收益,依法依规维护数据资源资产权益。科学合理的市场评价机制,能够促进劳动者贡献和劳动报酬相匹配,实现“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数据交易各方参与数据流通交易的积极性。建立数据资产核算机制有利于提升企业数据资产意识,引导企业加强数据资源管理,有效激活数据产品/服务的市场供给,增强数据流通共享意愿,为企业对数据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动力和保障。支持企业数据资产开展抵押、融资、租赁等金融行为,形成数据交易流通的“放大效应”。
3、培育数据产业生态
我国人口、产业规模巨大,数据要素资源禀赋居全球前列。企业积累的数据资产规模十分可观,数据资产化对培育和壮大数据产业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带动数据清洗、数据标注、存储计算、质量评价、资产评估等数据服务产业发展,深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促进数据生产要素为数字经济赋能、提质和增效,营造繁荣的数字生态,使我国从数据大国迈向数据强国。
4、数据产品化
数据产品是指对数据资源投入实质性加工或创造性劳动形成的、可满足内外部用户需求的、可持续提供以数据为内容的、可辨认的服务形态。数据产品的形式可分为产品和服务,前者如数据+算法+服务终端,后者是实现数据交付服务,如APP、网页查询、API、SaaS、VPN等。
5、数据资产化
数据资产的前提是数据产品价值化,即数据产品持续服务内部或外部客户经营或决策,从而给企业带来可持续的经济利益的过程。数据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可持续经济利益(内部价值或外部收益)、以数据为主要内容和服务的可辨认形态。相关企业初步建立数据资产化战略,数据产品可以通过自用、共享、交易等形式流通,可交易数据产品的价值通过交易合约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报告均系本平台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资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如对内容存疑,请与原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