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生,男,1968年8月出生,湖南桃江人。199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7月清华大学环境系博士后出站。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包括城市固体废物焚烧及污染控制技术;危险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农村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固体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研究。
2、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包括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工业场地修复技术;重金属尾矿污染控制及资源化技术;盐碱地修复技术;荒漠化土壤修复技术。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已获得授权20余项,所有授权专利技术均在国内得到了实际工程应用。近年来,主持国家和地方政府项目50余项。
目前兼任的学术及社会职务主要有:
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与管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大学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重金属污染治理与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国际合作专家委员会专家。
英文学术期刊Dataset Paper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编委、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编委;中文核心期刊《油气田环境保护》、《城市管理与科技》、《四川环境》编委。
刘阳生,北京大学
教授;兼任的学术职务主要有:山西省阳泉市郊区政府顾问;湖南省临湘市政府顾问;北京大学固体废物管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副主任;Member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 副秘书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固体废物专业委员会 委员;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循环经济委员会 委员;建设部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
委员;UNDP固体废物项目评估专家。
人物经历
1996.3~1999.7清华大学化工系 博士。
1999.9~2001.7清华大学环境系 ,从事博士后研究 博士后。
1990.7~1993.9 ,湖南省益阳市农药厂。
2001年07月至今,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研究方向
1主要研究方向为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资源化与管理。
主要贡献
学位论文
1 、本科论文:邻二甲苯氧化生产苯酐传热传质研究( 1990 );
2 、硕士论文:新型塔填料—共轭环的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研究( 1996 );
3 、博士论文:两性官能团化合物络合萃取及其规律的研究( 1999 );
4 、博士后研究报告:城市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及其机理研究( 2001 )。
l固体废物焚烧及污染控制:
(1)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城市污泥、工业危废等焚烧技术的研究、开发;
(2)焚烧过程POPs生成和控制的机理研究;
(3)焚烧过程挥发性重金属的气化原理、控制技术及其在不同环境介质(水?气?土壤?植被)中的空间分布规律;
(4)焚烧底渣、飞灰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原理与技术;
(5)焚烧尾气CO2减排技术。
固体废物填埋工艺及污染控制:
(1)有机固体废物填埋沼气的资源化利用;
(2)填埋工艺:厌氧、好氧、准好氧研究。
l 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1)污泥动态好氧堆肥技术及相关污染物降解机理,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变化;污泥堆肥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
(2)有机固体废物厌氧产甲烷的原理及应用;
(3)污泥低能耗干燥的原理与技术。
l 固体废物管理:
(1)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的研究;
(2)全过程污染控制系统研究;
(3)循环经济理论研究。
2 生物质能源利用:
(1)生物质热解、催化合成与精馏制备甲醇、乙醇燃料的原理、技术及设备;
(2)生物质催化分解的原理与技术。
3 重金属污染控制与土壤修复
(1)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
(2)重金属污染土壤异位修复技术。
论文发表
李小东, 刘阳生. 飞灰水洗脱氯及其烧结稳定化的试验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 43(6):752~758,2007.
连志东,魏永杰,刘阳生. 复合溶剂萃取氨基酸的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40(2): 209-212.
秦华鹏,刘阳生. 室内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过程的数学模型. 环境污染与防治,2:10~17, 2006
刘阳生,易莎. 活性炭纤维负载MnO2氧化甲苯的实验研究.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3(3):276~283, 2005年9月.
刘阳生,蒋玉萍,李小东.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渣在模拟酸雨条件下的浸出规律.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3(s): 43~50, 2005年10月.
刘阳生,沈兴兴,毛小苓,陈睿. 北京市冬季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TSP,PM10,PM2.5和PM1污染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24(2): 190~197, 2004.
刘阳生. 城市垃圾填埋场存在问题及探讨.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 118~126, 2003年3月.
曾明,刘阳生.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研究进展. 环境污染与防治,2:1~8, 2003.
毛小苓,刘阳生. 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10(4), 2003.09.
刘阳生,陈睿,沈兴兴,毛小苓. 北京市冬季室内空气中TSP,PM10,PM2.5和PM1污染研究.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1(3): 19~29, 2003.
刘阳生,白庆中。膨润土改性天然粘土防渗材料的研究,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0(2):297~303,2002.6.
刘阳生. 城市固体废物焚烧二恶英污染防治技术,现代化工,22(6):59~62,2002.
沈兴兴,刘阳生,陈睿,许楠,曾明. 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研究及其防治措施,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2.12.
刘阳生,戴猷元.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L-色氨酸的研究,化工学报,52(3): 216~221, 2001.3.
刘阳生,钟丽锦,聂永丰,白庆中.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各工艺参数对二恶英形成的影响, 现代化工,21(10): 44~47, 2001.10.
刘阳生,戴猷元.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L-异亮氨酸的研究,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4(5): 415~419, 2000.10.
刘阳生,张锦,戴猷元.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氨基苯甲酸的研究,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4(2): 123~127, 2000.4.
张瑾,刘阳生,刘志岩,戴猷元. 氨基苯甲酸的物理萃取研究,环境化学,19(2): 131~135, 2000.3.
刘阳生,白庆中,李强,聂永丰. 新型防渗卷材的研制及其性能,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0(11): 102~105, 2000.11.
刘阳生,白庆中,李迎霞,聂永丰. 废轮胎热解的实验研究,环境科学,21(6): 85~88, 2000.11.
白庆中,刘阳生,李强,聂永丰. 新型人工合成膨润土防渗卷材的研制及其渗透性能的研究,环境科学,21(6): 56~60, 2000.11.
刘阳生,戴猷元.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L-苯丙氨酸的研究,化工学报,1999.6.
刘阳生,戴猷元,汪家鼎. 氨基酸萃取研究进展,现代化工,1998.6.
杨卓如,刘阳生,陈焕钦. 新型塔填料共轭环的流体力学性能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1.
刘志岩,杨义燕,刘阳生,戴猷元. 两性官能团化合物络合萃取研究进展,化工进展,1998.4.
刘阳生. 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生产工艺改造,湖南化工,4:44~45,1993.
刘阳生.氧化乐果生产新工艺,农药,4:24,1993.
姓名:刘阳生
性别:男
出生:1968.08.
籍贯:湖南
职称:教授
Email:liu_ysh@263.net, yshliu@pku.edu.cn
电话:010-62751756(O)
地址: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老地学楼102房间
|
 |
一、求学经历
学年
|
毕业院校
|
学历
|
1996.3~1999.7
|
清华大学化工系
|
博士
|
1999.9~2001.7
|
清华大学环境系 从事 博士后研究
|
博士后
|
二、工作经历
1990.7~1993.9 ,湖南省益阳市农药厂。连续三年先进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先进团员。
2001 年 07 月~至今,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三、学位论文
1 、本科论文:邻二甲苯氧化生产苯酐传热传质研究( 1990 );
2 、硕士论文:新型塔填料—共轭环的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研究( 1996 );
3 、博士论文:两性官能团化合物络合萃取及其规律的研究( 1999 );
4 、博士后研究报告:城市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及其机理研究( 2001 )。
四、主要研究方向
1. 固体废物焚烧及污染控制:
(1)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城市污泥、工业危废等焚烧技术的研究、开发;
(2)焚烧过程POPs生成和控制的机理研究;
(3)焚烧过程挥发性重金属的气化原理、控制技术及其在不同环境介质(水?气?土壤?植被)中的空间分布规律;
(4)焚烧底渣、飞灰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原理与技术;
(5)焚烧尾气CO2减排技术。
2. 固体废物填埋工艺及污染控制:
(1)有机固体废物填埋沼气的资源化利用;
(2)填埋工艺:厌氧、好氧、准好氧研究。
3. 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1)污泥动态好氧堆肥技术及相关污染物降解机理,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变化;污泥堆肥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
(2)有机固体废物厌氧产甲烷的原理及应用;
(3)污泥低能耗干燥的原理与技术。
4. 生物质能源利用:
(1)生物质热解、催化合成与精馏制备甲醇、乙醇燃料的原理、技术及设备;
(2)生物质催化分解的原理与技术。
5. 固体废物管理:
(1)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的研究;
(2)全过程污染控制系统研究;
(3)循环经济理论研究。
6. 其它环境化工过程:
利用化学工程的原理与技术解决环境污染控制问题。
五、主要社会兼职
目前兼任的学术职务主要有: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Member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 副秘书长;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循环经济委员会 委员;
建设部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 委员;
UNDP固体废物项目评估专家。
国际著名学术刊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emosphere,Energy,Atmospheric Environment,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Waste Management和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等的审稿人。
六、科研成果
1、论文发表: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SCI收录18篇(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emosphere, Waste Management和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EI收录15篇。申请4项国家发明专利。2001年至今承担了10多项国家和地方的科研项目。
期刊论文:
- Yangsheng Liu, Fang Du, Ziyu Zhan, Yushan Liu. Effect of Waste Heat Boiler Structure on PCDD/Fs concentrations in Flue gas from Full-Scale Hospital Waste Incineration. Chemosphere, Submitted, 2008.
- Yangsheng Liu, Ziyu Zhan, Yaqiong Li, Yushan Liu. Indoor air concentrations of mercury species in incineration plants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and hospital waste (HW).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通讯作者).
- Yangsheng Liu. Comment on Impact of Sulfur Oxides on Mercury Capture by Activated Carbon.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2: 970-972, 2008. (SCI & EI) (通讯作者).
- Yangsheng Liu, Shaodong Xie, Yaqiong Li, and Yushan Liu. Novel Mercury Control Technology for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Sodium Tetrasulfide (STS) as Mercury Capturing Age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1: 1735-1739, 2007. (SCI & EI) (通讯作者).? IF:4.405
- Yangsheng Liu, Lanlan Ma, Yushan Liu and Guoxing Kong. Investigation of novel incineration technology for hospital wast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0: 6411-6417, 2006.(SCI & EI) (通讯作者).? IF:4.055
- Yangsheng Liu, Yushan Liu. A novel inciner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with drying, pyrolysis, gasification and combustion of MSW and ashes vitrifica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9: 3855-3863, 2005. (SCI & EI) (通讯作者).? IF:3.557
- Yangsheng Liu, Lanlan Ma, Yaqiong Li and Liting Zheng. Evolution of heavy metal speciation during the aerobic composting process of sewage sludge. Chemosphere, 67: 1025-1032, 2007.(SCI& EI) (通讯作者). IF:2.297
- Yongjie Wei, Yangsheng Liu. Effects of sewage sludge compost application on crops and cropland in a 3-year field study. Chemosphere, 59 (9): 1257-1265, 2005. (SCI & EI) (通讯作者).?IF:2.359
- Yangsheng Liu, Liting Zheng, Xiaodong Li, Shaodong Xie. SEM/EDS and XRD characterization of raw and washed MSWI fly ash sinte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8, in press.
- Yangsheng Liu, Rui Chen, Xingxing Shen, Xiaoling Mao. Wintertime indoor air levels of PM10, PM2.5 and PM1 at public plac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SP. 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 30(2): 189~197, 2004. (SCI & EI) (通讯作者).? IF:2.335
- Yangsheng Liu, Yaqiong Li, Xiaodong Li, Yuping Jiang. Leaching behavior of heavy metals and PAHs from MSWI bottom ash in a long-term static immersing experiment. Waste Management, 28, 1126~1136, 2008. (SCI & EI) (通讯作者).? IF:1.123
- Guangli Liu, Yangsheng Liu, et al. Treatability of kraft spent liquor by microfiltration and ultrafiltration. Desalination, 160(2): 131~141, 2004. (SCI & EI).? IF:1.057
- Liu Yangsheng, Bai Qingzhong and Nie Yongfeng. Properties of Bentonite Enhanced Loess and Laterit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12(1): 37~41, 2004.02. (SCI) (通讯作者).? IF:0.357
- Guangli Liu, Yangsheng Liu, Hanchang Shi and Yi Qian. Application of inorganic membrane in the alkali recovery process. Desalination, 169 (2): 193-205 OCT 1 2004. (SCI & EI)? IF:1.057
- Yangsheng Liu and Youyuan Dai. Distribution Behavior of a-amino acid and aminobenzoic acid by Extraction with Trioctylamine,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8(5): 1217~1228, 2003.(SCI & EI) (通讯作者).? IF:0.890
- Liu Yangsheng, Han Jie, and Bai Qingzhong. Plant Test of Industrial Waste Disposal in a Cement Rotary Kil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11 (1): 102~105, 2003. (SCI) (通讯作者).? IF:0.222
- NI jinren, WEI honglian, LIU yangsheng, ZHAO zhijie. Life cycle analysis of sanitary landfill and incinera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ansaction of Nonferrous Metal Society China, 12(3): 1~4, 2002, 6. (SCI )? IF:0.340
- Yangsheng Liu, Youyuan Dai, and Jiading Wang. Distribution Behavior of aminobenzoic acid by Extraction with Di(2-ethylhexyl)Phosphoric Acid and Trioctylamine,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6(15), 2001.12. (SCI ) (通讯作者).?? IF:0.725
- Yangsheng Liu, Youyuan Dai, and Jiading Wang. Distribution Behavior of L-Tryptophane by Extraction with Di(2-ethylhexyl)Phosphoric Acid,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5(9): 1439~1454, 2000.7.? (SCI & EI) (通讯作者).?? IF:0.698
- Yangsheng Liu, Youyuan Dai, and Jiading Wang. Distribution Behavior of L-Phenylalanine by Extraction with Di(2-ethylhexyl)Phosphoric Acid,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4(11): 2165~2176, 1999.8. ?(SCI & EI) (通讯作者).?? IF:0.698
- 李小东, 刘阳生. 飞灰水洗脱氯及其烧结稳定化的试验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 43(6):752~758,2007.
- 连志东,魏永杰,刘阳生. 复合溶剂萃取氨基酸的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40(2): 209-212.
- 秦华鹏,刘阳生. 室内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过程的数学模型. 环境污染与防治,2:10~17, 2006
- 刘阳生,易莎. 活性炭纤维负载MnO2氧化甲苯的实验研究.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3(3):276~283, 2005年9月.
- 刘阳生,蒋玉萍,李小东.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渣在模拟酸雨条件下的浸出规律.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3(s): 43~50, 2005年10月.
- 刘阳生,沈兴兴,毛小苓,陈睿. 北京市冬季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TSP,PM10,PM2.5和PM1污染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24(2): 190~197, 2004.
- 刘阳生. 城市垃圾填埋场存在问题及探讨.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 118~126, 2003年3月.
- 曾明,刘阳生.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研究进展. 环境污染与防治,2:1~8, 2003.
- 毛小苓,刘阳生. 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10(4), 2003.09.
- 刘阳生,陈睿,沈兴兴,毛小苓. 北京市冬季室内空气中TSP,PM10,PM2.5和PM1污染研究.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1(3): 19~29, 2003.
- 刘阳生,白庆中。膨润土改性天然粘土防渗材料的研究,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0(2):297~303,2002.6.
- 刘阳生. 城市固体废物焚烧二恶英污染防治技术,现代化工,22(6):59~62,2002.
- 沈兴兴,刘阳生,陈睿,许楠,曾明. 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研究及其防治措施,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2.12.
- 刘阳生,戴猷元.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L-色氨酸的研究,化工学报,52(3): 216~221, 2001.3.
- 刘阳生,钟丽锦,聂永丰,白庆中.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各工艺参数对二恶英形成的影响, 现代化工,21(10): 44~47, 2001.10.
- 刘阳生,戴猷元.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L-异亮氨酸的研究,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4(5): 415~419, 2000.10.
- 刘阳生,张锦,戴猷元.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氨基苯甲酸的研究,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4(2): 123~127, 2000.4.
- 张瑾,刘阳生,刘志岩,戴猷元. 氨基苯甲酸的物理萃取研究,环境化学,19(2): 131~135, 2000.3.
- 刘阳生,白庆中,李强,聂永丰. 新型防渗卷材的研制及其性能,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0(11): 102~105, 2000.11.
- 刘阳生,白庆中,李迎霞,聂永丰. 废轮胎热解的实验研究,环境科学,21(6): 85~88, 2000.11.
- 白庆中,刘阳生,李强,聂永丰. 新型人工合成膨润土防渗卷材的研制及其渗透性能的研究,环境科学,21(6): 56~60, 2000.11.
- 刘阳生,戴猷元.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L-苯丙氨酸的研究,化工学报,1999.6.
- 刘阳生,戴猷元,汪家鼎. 氨基酸萃取研究进展,现代化工,1998.6.
- 杨卓如,刘阳生,陈焕钦. 新型塔填料共轭环的流体力学性能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1.
- 刘志岩,杨义燕,刘阳生,戴猷元. 两性官能团化合物络合萃取研究进展,化工进展,1998.4.
- 刘阳生. 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生产工艺改造,湖南化工,4:44~45,1993.
- 刘阳生.氧化乐果生产新工艺,农药,4:24,1993.
国际会议:
- Yangsheng Liu. Comprehensive Recycling of Associated Gold and Silver in Copper-iron ore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i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Hazardous Waste, 68~79, Sep. 4~8, 2000.3. Peking.
- Liu Yangsheng, Liu Yushan and Li Xiangrong. A Novel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or,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国际会议,164~169, November 5-7, 2001, 长沙。
- Yangsheng Liu, Xingxing Shen. Research on investment issues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Proceedings of the 8th Seminar of JSPS-MOE Core University Program on Urban Environment, 321~332. October 18-19, 2004.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 Yangsheng Liu. A novel pyrolysis gasification incineration techn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6th Seminar of JSPS-MOE Core University Program on Urban Environment, Tokyo, Japan, 2002.
2、专利申请:
- 国家发明专利:新型净化过滤材料。申请号:200610002881.6,公开号:1824380A。
- 国家发明专利:刘阳生,李雅琼,燃烧过程气态汞净化技术,申请号:200610138493.0
- 国家发明专利:刘阳生,李雅琼,高温烟气中HCl气体净化技术,申请号:200710097522.8
-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固体废物焚烧烟气中二噁英净化方法及设备。申请号: 200810007847.7
3、国际获奖
- 全球能源奖二等奖(Energy Globe Awards: the 2nd Prize):中国-奥地利合作项目——中小城镇、农村水资源利用项目,中方人员排名第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