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中国给水排水战略联盟 (309位行业代表了)
中国给水排水战略联盟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如何使用?
用事实说话——访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姜桂廷
2013年4月28日,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姜桂廷总裁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2014年7月24日,李克强总理莅临景津环保视察工作,对景津践行“纳污水为清泉,化污泥为资源”这一生态环保理念表示高度赞扬,总理说道:“你们做的事情,是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是为社会,为老百姓,为了我们有好的生活、好的环境,贡献力量。”
景津,环保行业一个响亮的名字。自1988年进入压滤机行业,以精细、诚信、创新、责任为发展理念,求真务实,潜心耕耘,在取得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的同时,也以先锋的形象引领着一个行业的进步。至今景津产品远销123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2004年以来已连续九年全球产销量第一的骄人纪录,成为世界一线品牌。景津环保总裁姜桂廷先生是中国十大杰出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近日,姜总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用事实说话
——访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姜桂廷
本刊记者 郑强
见到姜桂廷总裁的时候,他正在给工作人员交代任务,并多次提到了“用事实说话”这个字眼。采访过程中,姜总身上的那一份“真”,清晰的呈现在笔者面前。真切的数据,真诚的理念,真实的观点……都让我们发现,“用事实说话”,绝不仅是口头说说的。姜桂廷和他的景津环保,的确是用一个又一个真抓实干的事实依据,诠释着企业的发展轨迹,更见证和引领着一个行业的进步。
事实:改变行业的三个突破性贡献
记者:据我们所知,景津自20多年前进入压滤机行业,现在是全球规格最全、产量最大的压滤机专业制造商、销售商和服务商。请您介绍一下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历程?
姜桂廷:景津确实是从1988年开始,从做压滤机的过滤原件橡胶板框起步的。那时候中国的经济虽然落后,但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环保过滤行业也开始快速增长了。其实在20年前压滤机是不太受行业欢迎的,因为它是一种间歇式的设备。很多用户都是首选离心机。当时,在需求总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压滤机在分离机械中的市场比例最多占到10%。而现在,景津压滤机在现有的17种分离机械当中,占到了50%左右的市场份额。为什么呢?因为景津压滤机为这个行业做出了三个突破性的贡献。
让压滤机产品价格回归理性
姜桂廷:景津在1996年正式做压滤机整机。首先把压滤机的价格回归到了理性。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中国市场普遍使用的最大的压滤机是1250型的。当时市场上一台60平方压滤机的售价在4.6万元—6万元之间。景津开始做的时候,我们核算下来一台也就2万元的成本。为什么要卖这么贵呢?所以当时我的定价是3.2万元每台。当时很多人都说景津降价,其实我们知道,就这价格还是暴利。所以我们最低的时候卖到了2.6万元每台。这样,把性价比合理了,这块市场就大了。比如以前用分离设备,压滤机价格是离心机的好几倍,还是间歇式的,客户就不选这个设备。当价格合理了,性价比高了,随之而来整个行业的产品价格都降了,市场也就更加认可就受压滤机产品了。
完成了自动化压滤机产品的国产化
姜桂廷:景津是第一家生产全自动压滤机的企业。当时在全中国,没有一家生产全自动压滤机的企业,所有的全自动设备都是进口国外的。景津最早跟意大利公司合作生产全自动压滤机,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又自主生产。记得那是1998年,我听说首钢要买德国的全自动压滤机。我就想办法去首钢交流,完了引他们到我们公司考察,最后成交了2台,全自动的。这样,国产自动化压滤机市场也一步步打开。同时也突破了国产压滤机实现不了全自动的历史。在全行业我们可以拍着胸脯说,景津可以做全自动的压滤机,并逐渐获得了一些有实力的大国企的青睐。
实现了鼓膜在国产隔膜压滤机行业的应用
姜桂廷:这可以说是压滤机行业的一次革命,就是实现了鼓膜在隔膜压滤机行业的应用。在1998年之前,中国的隔膜压滤机最多实现6公斤。隔膜对于降水分缩短过滤时间的作用,人们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和概念。1998年,德国一家企业的隔膜滤板进入了中国的染料行业洗涤。在染料行业,一吨染料废水量排放就超过100吨,德国人的洗涤技术将废水排放量从100吨降低到了75吨。
当时我就想跟德国人合作。他们来考察景津,当然同时还考察了多个中国企业。在景津,德国人呆了4个小时,有2.5小时在车间里。他们看景津的管理,看景津的工人工作。考察完之后,德国人鲍斯特先生的原话是这样的:“如果在中国建厂,第一个首选景津。如果景津用了德国技术,这个行业将出现一个新的篇章。”遗憾的是,6个月之后,他们给我回信,说“不会在中国建厂,也不会跟中国人合作”。我当时记得清清楚楚,我在电话里说:“明年的今天,你们会看到我的隔膜滤板在中国市场的应用。”
2000年5月,景津自主研发的滤板终于出来了。但是失败了,因为材料没选对。在5月末,在上海有一个展会,我发现了德国人用的滤板材料。我说我要一吨,给你现金,当天交了钱,3天后中铁快运运到了德州,一试验总算成功了。隔膜滤板的问世,对中国乃至世界压滤机行业都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普通压滤机的水分都是80%左右,而用隔膜压滤机水分在60%以内,从此隔膜压滤机占据了市场主流。现在景津在中国隔膜压滤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70%。
剖析:成功背后的四个经营思路
记者:景津作为一个世界级的民族企业,是非常成功的。在您看来,景津获得这种成功的根源是什么?或者您的个人思维有什么关系?
做什么都要负责任,讲诚信
姜桂廷:按我的思路,做什么都要负责任、讲诚信、讲良心。我做过很多小生意。比如卖粮食。40年前,我们村里很多人驮粮食到集市卖,有的人往里边掺沙子,因为5斤沙子5斤钱嘛。但我从来不干这事,因为这样把粮食糟践了,人家没法吃。比如说,我杀猪的时候,有米猪肉,我从来不用这个来骗人家,因为那是丧良心。卖设备更是这样,人家买了我的设备,让人感觉能用,好用。如有客户投诉,不问什么原因,先召集团队给解决问题。无论干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这是最起码的原则。
一分利吃饱饭,让产品物有所值
姜桂廷:一分利吃饱饭。做企业做到今天,我从来反对暴利。买东西什么叫贵?什么叫便宜?物有所值才是对。值,有当时感觉出来的,也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感觉出来的。可能你买个日本车,当时欢天喜地,什么功能都有,感觉不错。但是你碰一下试试,就感觉这车真不行。买了德国车感觉很简单,价格也贵。但开了两年以后,就感觉这车真值。这叫物有所值。我做设备也是遵循这个原则,用优质的产品服务客户,让客户觉得物有所值。
产品创新,做到好用、实用、超前
姜桂廷:景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就是能不断的创新。如果一个企业三年之内不创新,这个企业必死无疑。创新包括外观的创新,功能的创新等等。比如诺基亚,谁能说诺基亚的手机质量不好?但它就是不创新,不时尚,现在已经被市场淘汰了。当然它是一个民用产品。从环保设备来说,客户今年用了景津的产品,明年再来用。最基本从外观上肯定要有变化,当然我们从各方面都在改进。奔驰车就是做到了这点,不断的创新,这也是奔驰车一直不降价,却一直受欢迎的原因。如果没有创新,这家企业就不能生存。你看苹果,10年之前谁知道苹果这家企业,它就出一个笔记本,一个电脑,却风靡世界。所以,我现在做的就是产品创新,既好用,又实用,又超前,又是一个外观大气的艺术品型和产品。
不是我在做设备,是景津这个品牌在做设备
姜桂廷:你也承认,在这个行业,一提到景津,品牌形象还是可以的。我们企业任何的文字宣传,都突出景津这两个字,让大家一提到景津就知道是做什么的。因为不是我姜桂廷在做设备,是景津这个品牌在做设备。我认为品牌的创立非常关键。比如可口可乐,在贫民窟里受欢迎,贵族也离不开它。在路边店有,在七星级酒店也有。我承认是它的配方重要,但是消费者更认可口可乐这个牌子。再比如,加多宝和王老吉要不是一场官司,加多宝不值钱。一打官司,加多宝招新标了,而且配方稍微改进一下,大家都知道了,它的品牌也起来了。说了这么多,就是一个品牌的建立的重要性。
策略:坚守产品领先迎接机遇和挑战
记者:当前中国环保的产业受到国家政府政策的空前重视,对治理能力指标要求也空前提高。对景津来说,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迎接机遇,应对挑战,您有什么样的策略?
姜桂廷:有些东西,是大环境造成的,有些东西,与大环境无关。大环境再好,也有很多企业在倒闭。大环境再不好,也有很多企业在崛起。也就是说,你跟上发展的形势了吗?本次我在IEPZ交易会上展示的这个设备,在污水污泥行业能够做到45分钟一个循环。那其他家的压滤机都是3至4个小时一个循环。当我的设备性价比高,创造的效益比别人领先的时候,我相信我的产品会在市场中走在前列。如果说,给你的环境最好,你老是落后于别人,对你来说,也只是暂时的生存。环境一旦不好,你连生存能力都没有了。所以,不管大环境怎么变化,产品领先就是策略。
建议:行业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引导
记者:目前我国环保企业的现状是小而散,很大一部分企业并不重视品牌建设,而更加侧重于产品的直接采购和交易。对于这点,在行业发展的角度,您有什么看法或者建议?
姜桂廷:人都有贪便宜的心理,而且这块还有很大需求,这是产生低价劣质产品的市场原因。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和发展,还是要跟上社会的发展,做好的产品。我的家乡景县是“胶管之乡”,真正形成规模的企业有30多家,加上小作坊有200多家。你说宜兴做环保的企业有1000多家,让我大吃一惊。我认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方式都需要改进,提升他们的品质和模式,最终就像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一样,会成大气候,形成国际化市场。反之,可能就难以持续发展。比如我家乡还有个 “灯具之乡” 古城镇,是做汽车车灯的。最辉煌的时候是90年代,灯具产值超过了50亿元,产品销遍全中国。但是现在,这个镇上很多厂家都关门了,为什么呢?就是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如果一直把产品做好,慢慢的将品牌做出来。其实汽车灯是一直有需求的。但是古城的车灯,就是一个假货,假的太厉害,让人一提到就觉得反感。所以,慢慢的这个市场就没有了。我认为在这方面,尤其在我们中国,政府的引导很重要。政府来引导,一个产业发展才会更上一层楼。政府不引导,企业间互相残杀,互相竞争,发展就很难。
观点:中外产品竞争机会不平等
记者:中国环保市场的风起云涌,欧美环保设备企业也纷纷抢占中国市场,中国政府也鼓励国内企业走向世界,国内外产品技术的融合正在加剧。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姜桂廷:我仅代表个人观点。国外有很多设备都是先进的,但是性价比并不见得高。很多东西,中国人其实都能做。德国人好点,其他很多国外公司,在中国市场竞争,不是靠设备,靠的是人脉。老外进入中国,选用的人都是中国有人脉的高端人才,这样外国产品其实在中国市场有人脉优势。
那你可以说国产产品就没有人脉了吗?中国政府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选用国产产品的时候,谁家便宜就选用谁的。采购国外产品的时候,会设置种种条款,让国内产品的进不去,没法和国外产品同台竞争。所以,在中国市场,国产产品和进口产品没有可比性,机会不平等。比如某家国企上市公司,竟然在标书上写明所有产品必须进口。我认为他那个标书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没有区别!但是他是国企,他就敢这样做。这就是现状。
有些国外产品,不可否认他的先进性。但有的地方很先进,有的地方不一定比国产的先进。为什么?因为设备的先进来源于现场的经验,并不是来源于大脑。产品在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不断改进。慢慢就变成最先进的了,获得的客户也就最多了。
还有,中国的很多设备落后的根源,在于老板的理念。一味用次的的东西,电机用次的,减速机用次的,材料用次的,做不出好东西来。如果大家的理念上去了,什么东西都用最好的,我相信国产产品不亚于进口产品,就像景津的压滤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