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届)日程暨邀请函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新闻 » 正文

2014环保上市公司峰会纪要 —新常态下环保产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30  浏览次数:295
核心提示:2014环保上市公司峰会纪要 —新常态下环保产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
青岛欧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届)日程暨邀请函


2014环保上市公司峰会纪要
新常态下环保产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
 
致辞
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蒋正华
l 国外新常态是指经济危机后的缓慢复苏,我国的新常态是指经济增长模型转变,由投资驱动变为创新驱动。
l “十一五”规划各方面指标完成的很好,只有环境指标没有完成,我国环境承载率接近或者达到了上限,“十二五”规划环境保护投入了很大力量,这几年有了很大转变,环保产业要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发挥拉动经济作用,走入良性轨道。
l 大气超环境容量50%-100%,其中京津冀超过100%,长三角超过50%,珠三角50%左右;目前问题在于监管缺失、不力、不到位,企业责任也不到位(主要是工业污染)。
十届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 毛如柏
l 环境领域的变化,一是对环境问题严峻性有了深刻和清晰认识,环境容量达到或者接近上限,大气污染已超过了环境容量上限,京津冀地区已严重超标;二是对环境污染和治理要求更加严格和明确了,出台了大气治理行动计划,目前正在制定水污染治理行动计划,也在酝酿土壤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向国际承诺温室气体排放2030年达到峰值;三是完善和严格环保法律法规,新的环境法2015年1月1日就要实施,这几天也在讨论大气保护法的修订。
l 从2004年到2011年环保产业产值每年增长10%,翻了一番达到3万亿,占GDP比例1%;未来期望行业增速为15%,有望五年实现翻一番,三大行动计划投资或达到6万亿,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环保部副部长 吴晓青
l 用制度保护环境,形成激励与机制并行的环境保护机制,一是大规模集中治理污染已形成新常态,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法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接近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制定中,三个计划污染治理投资接近6万亿;二是严格执法已成为新常态,环境保护法即将实施,并配合集中发布按日计罚、查封扣押、停产整治等一系列办法,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现象将得到扭转;三是政府购买环境服务成为新常态,去年国务院发布了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政策,目前正在制定政府购买环境服务方式,涵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水源地保护等领域,例如未来环境监测交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四是环保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已成为新常态,吸收社会资本进入环境领域已成为现实(PPP等市场化机制),环保投融资体制将加快改革创新。
l 未来重点:健全法制,强化管理,转变职能等。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黄小祥
l 2015年节能环保环境产业达到4.5万亿,年均增速15%,提出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环保产业进入重要发展区域,上市公司在内众多环保企业把握难度机遇,引入技术和吸收。
桑德环境董事长 文一波
l 境内外环境上市公司88家,77家主营环保业务,有三个特点,一是市值呈金字塔型分布,200亿元以上的8家,100-200亿元的14家,100亿元以下的55家;二是国有民营平分秋色,在22家市值100亿以上的环保上市公司中国有11家、民营11家,可谓各半壁江山;三是平台垂直公司两栖发展。


l 未来发展三个方向:由市政公用领域向环境治理全领域转型;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型;由项目拓展向并购整合转型。
论坛:垃圾处理-烧还是不烧?怎么烧?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 徐海云
l 我们讲的垃圾都是回收利用以后的垃圾,不是所有垃圾;中国垃圾再生回收利用率是很高的,北京废品回收率超过40%,我们垃圾厂的垃圾中废纸只有5%,低于国外30%;回收以后的垃圾需要填埋或者焚烧垃圾,填埋太占地和消耗资源,垃圾处理不存在第三条道路,焚烧是比较现实唯一出路,目前已经建成超过200座垃圾焚烧厂。
瀚蓝环境总经理 金铎
整个社会在快速发展中造成了诚信缺失,居民对垃圾焚烧有不信任,我国对处理垃圾焚烧群众事件的不恰当,造成了垃圾焚烧发电落地困难。中国面对垃圾围城紧迫感,主要是终端处理设施的不足,倒逼垃圾焚烧发展,垃圾焚烧完全可以控制二噁英。
l 建立民众对于垃圾焚烧信任感,政府要理清楚自己角色,做好全面系统规划,不能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很多环保设施都是重建设轻管理;企业加大技术进步,管理上做好自律和达标排放,和社区建好和谐关系。
杭州锦江总经理 王元珞
l 锦江走过16年经验,垃圾处理有多种方法,1997年时候考虑过堆肥、蚯蚓、厌氧处理等,1998年的时候只有一座垃圾焚烧厂,最后选择焚烧主要是,焚烧具备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等三点优势


l 中国已经有几万大军在拾荒,经过层层筛选,送到焚烧厂的垃圾基本上有用资源已经全部被筛选出来;而日本垃圾进行了很好的系统工程,垃圾处理企业能够系统筛检可回收材料,而不是被拾荒者捡走;居民端实施分类很难,公司更期望在源头做好分类,我国需要把垃圾处理当做系统工程来做,很多历史上垃圾焚烧空白地方政府,愿意以循环产业园方式进行。
中科通用副总裁 姜鸿安
l 垃圾焚烧当中重金属大部分来源于电池,如果做好分类就会大大减少重金属;二噁英中毒典型案例是乌克兰前总理尤先科,对不同物种毒性不一样,对人体毒性小于氰化钾,0.1个纳克欧盟排放标准是比较科学的,需要科学认识。
杭州新世纪总经理 王柯
l 垃圾焚烧很简单,稳定的达标排放和尽可能的长时间运行;除了政府监管,第三方监管,还要加强投资商运营商的责任心,要提供更多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创新。
光大国际北京办事处主任 梁海东
l 12月22日中国光大水务收购汉科水务,正式在新加坡正式挂牌;12月份有山东寿光和三亚两个垃圾焚烧发电投产;杭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行业内焦点,我们接受杭州市政府邀请来做这个项目,依靠各个部门解决现有问题,相信可以给杭州人民一个好结果。
l 社会需要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焚烧发电是唯一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光大国际采用的都是炉排炉,是经济可靠的技术。


论坛:近零排放-行业异数还是行业趋势?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姜克隽
l 煤炭发展前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2008年就在做各种研究,当时说煤炭峰值在2020年前就能达到,煤炭产量达到峰值时间比我们想象的早,有可能2016年达到峰值;近年来4-5个行业占据了国家新增能源的70%,如果这些领域增速回落会导致煤炭需求下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柴发合
l 近零排放比较火,主要是开发了相应超低排放的技术,处理效率大大提高;二是政府大力推行,推动电厂改造;提高边际成本很高,这是各家企业需要解决问题。
l 个人比较支持近零排放,燃煤污染很严重,更清洁排放也是电力企业追求的;超低排放改造前后对比的话还是有比较明显效果改善的。其他行业如果能够效仿电力行业去追求近零排放,会有很多好的效应。
l 今天人大常委正在讨论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损失;环境保护法中间什么情况下对企业进行处罚,不改的需要付出代价,大气污染防治投入非常多,中央2013年50亿元,2014年100亿元投入大气污染,实际各地投资大于中央数字。
国电清新董事长 张开元
l 在技术没有出来之前,电厂近零排放代价很大;国电清新在半年以前研发出来全新技术,在不增加较大投入和改造情况下,就可以实现超低排放,SO2 35mg/m3,粉尘5mg/m3以下,在一个30万千瓦电站已成功运行2个多月,得到专家评审会肯定,后面也要和业内分享、共享。
l 如果没有技术进步这件事情是很麻烦的事情,就像串一个糖葫芦,一个设备再套一个设备,再加一个设备,这就做不下去了,公司把所有脱硫除尘集中到一个塔里面,换了脱硫塔的芯。
l 我们最新签的合同二氧化硫20mg也可以达到,实验室做的是10mg以下;实际上环保改造最大的麻烦是投入太大,能耗太高,改造后厂用电率超过2%,用公司的方法能耗不会有增加多少。


科达洁能董秘 朱亚峰
l 近零排放不能太较真,主要是指排放趋于天然气排放标准;全国陶瓷产区在各个省排名都是最后的,这些地区把火电做到近零排放也难以改善空气质量,其他行业没有提升,像广东近零排放是希望当地火电项目得到审批,但目前来看也还没有突破;煤炭总量需要控制,工业企业煤炭清洁化利用也需要支持。
亿利能源总经理 张素伟
l 国家领导多位去参观过公司,业务主要包括煤化工、煤炭和医药等,从去年开始转型到清洁能源,收购了一家天立能源,主要是做工业锅炉的;目前想发展的还有三废治理;还有智慧能源,定位为智慧能源网,就是能源以后的淘宝网,和北交大成立研究中心,和他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我们今年就会有项目落地。
l 中国一次消费结构70%煤炭会进行调整,做过一个粗略估计,全国燃气大概只能满足工业需求的10%,短期实现煤改气不显示,煤炭清洁利用10年内不变化。
l 我们的工业燃煤锅炉改造是对标天然气标准的,氮氧化物排放上是要优于天然气标准的,因为是低氮燃烧,温度控制在900度以下,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脱硫脱硝一体化。
博奇电力副总裁 颜炳利
l 脱硫从2004年二氧化硫从400毫克,到200毫克,到50毫克,到35毫克,个别地区在追求25毫克或者10毫克,脱硫达到近零排放标准可以实现,代价非常大,每次提高都意味着一轮改造。脱硝要求氮氧化物排放标准不高于50毫克,很多企业刚刚结束100毫克,就要面临50毫克要求,要从低氮燃烧技术等多方面要求,不仅仅是催化剂加层。粉尘(主要来自燃烧和脱硫石膏),烟囱出口粉尘10毫克,个别地区要求5毫克。
l 行业已经有了明显进步,我们环保目的是完成大气治理,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现在常用脱硝办法是钒钛催化剂 24,000小时,再生后不超过50,000小时,是剧毒物品,我们治理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又带来了其他问题。
l 除尘是湿式电除尘,各个环保行业都在集思广益想办法,没有经过专业评价,就已经用在工业上了;实现蓝天不仅仅是民众要求,首先要有游戏规则和标准,才能逐渐由点到面,20毫克以下粉尘测量以下没有精密仪器和方法测量;呼吁行业标准规范性,才能减少投资和并实现净零排放指标。


专题:“大气十条”评估与展望
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 柴发合
大气污染基本状况
l 2012年新的空气标准出台以后看到我们的空气质量确实很差,主要污染区域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北京市的空气质量PM2.5达到90微克立方米。重污染频发,像京津冀地区基本上平均五天就有一天重污染,将近20%,长三角占6%,74个城市平均占8%。
l PM2.5主要成分是硝酸盐、硫酸盐、铵盐、有机物等,特别是北京市PM2.5浓度的提高主要是氮氧化物在增加。
大气污染来源与成因
l 一是我国发展方式粗放,产能产量过剩导致污染增加。
l 二是能源超计划增长,能源结构和利用的方式都是不合理的,大家都讨论很多了。
l 三是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过快,路油管问题突出,从2009年开始我们变成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汽车消费国。
l 四是个别污染物减排,多数污染物持续增长;我国这几年只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其他污染物的都在增加,所以我们的污染并没有下降,甚至个别地方在增长。
l 五是环境监管能力不足,违法排污屡禁不止。



大气法修订情况
l 这次大气法修改由原来的66条扩充至100条,国务院提交97条,被砍了将近一半。这次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要点有五点:一是加强了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责任,特别是通过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l 二是体现了多种污染物的协同控制,深化和细化了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l 三是扩大了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的实施范围,细化相应的实施程序。
l 四是增加了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应对的两个环节,增加了区域联防联控重污染天气应对。
l 五是强化了法律责任,加大惩罚力度。
专题:PPP政策解读
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 贾康
李克强总理要求有关部门把PPP机制创新作为重点,要不遗余力的推行。缘起克强总理和一些部长们访问欧洲,接触到欧洲最高层面的一些领导人物,无一不强烈的向李总理推这个概念跟创新。
l 有一种观点认为土耳其是最先清晰界定了BOT的概念,运用到他的工程里边,到上个世纪末澳大利亚、新西兰就已经充分运用PPP项目了,那个时候我去考察澳大利亚印象非常深刻。
l 财政部之外其他部门在这方面也表示出极高的重视程度,比如发改委调动很多力量在他们推出的文件方面,实际上跟财政部还有一个竞争,据说两边较劲,听说那边在发文这边也在改,往往一直工作到午夜改这个文件,有些文件差不多前后脚就发布出来了。所以现在称为PPP指南示范项目,具体政策要领的文件还在陆续推出,另外各地培训和示范项目启动也开始了。
l 43号文规定地方融资平台不许新增任何地方政府债务,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不遗余力推行的PPP机制,从现在的文件里我们可以看清PPP的要领,即地方政府辖区之内,由政府自己操控的融资平台转为商业性定位,不再为本地地方政府承担筹资功能。


l 有关部门强调PPP项目示范首先要从相对容易做的这些项目入手,比如环保行业过去有经验的BOT未来是能够预期的现金流。
l 政府应该为公众服务,公众会受益,不是简单的政府找到新的资金来源,是政府找到新的资金来源合企业合作,和专业机构合作,包括和工程有关的律师事务所,财务会计管理事务所,税收筹划事务所等等,合在一起以后这些主体是各自拿自己的相对优势去对付这个项目里面最容易掌控和消化掉的风险,可以把原来打包形成的风险分化,各个击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制,所以叫1+1+1大于3。
l PPP是制度供给的伟大创新,从融资、到管理、到治理模式,一大批有日益强化的发展意愿、并在偏好类型上适合PPP的企业会打开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直接呼应了现代市场体系运行的产权基石方面所要主推的混合所有制,淡化标签式的、无结果的“进、退”之争。
专题:中国水污染治理战略思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宋永会
l 中国环境统计年报公布在重点流域,像造纸、农副产品加工、化学原料及制品业、纺织业,这些重要的行业所排放的COD占整个工业污染排放的80%随着产业的调整,这一占比在降低,到2010年的时候还占约60%。
l 2005年统计结果, COD环境容量全国地表水是740.9万吨,我们的排放量是1,414.2万吨,超标将近一倍。氨氮的容量是29.8万吨,而排放量将近150万吨,远远超标。2012年COD总量减排取得了成效,1,251.2万吨,仍然超过740.9万吨的环境容量。
l 未来需要在工业水污染治理和城市黑臭水污染治理,像我国Ⅴ类水质COD是40毫克/升,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一级A标准是50毫克/升,出来就是劣Ⅴ类水,北京已经将污水排放标准提升至Ⅳ类。
污水处理厂由污染控制达标排放向资源化回收和再利用,我国在这方面有很大差距,除了技术和理念方面,还有其他配套的税收制度方面,差别都很大;畜禽养殖场可以沼气发电,但是我们国家还没上;西方国家如德国,污水处理厂污泥与生活垃圾共发酵,发电上网。



专题:新环保法助力环保产业发展
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傅涛
l 环保法四月发布以来,经济新常态下环保产业面临深刻转型与升级,全部加上将近50多家家环保上市公司,真正环境产值也就1,000~1,200亿元,资本市场给了我们30倍到40倍P/E,但是环保产业收入跟不上,没有跟上资本市场对我们产业未来的预期,并不匹配我们现在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
l 环保产业有三类需求,排污者,遗憾的是这个需求从来都是不稳定的,这个产业并没有形成产业,只是形成一个需求,而且是非常虚拟的需求;第二个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务部门,有一批地方政府开始公共服务;第三个是环保部门,为地方政府提供监测服务的,为地方政府提供环评服务的,提供规划服务等。
l 新环保法通过严管催生需求侧变化,其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服务模式多元而复合;产业风险(排污与治污、技术变革);产业价值流转结构的调整;综合化服务;服务界面第四次上移;高标趋势改变收益结构;产业模式转变开始(B2G到B2C);移动互联网开始影响产业;环保公众品牌时代来临。
l 政策重心从工程投资锁定责任和环境效果,以排放指标为核心的环保时代即将过去,以环境效果为核心的环保时代即将来到。
l 上市公司里面像碧水源知名度大一点,老百姓很少知道我们环保公司的品牌,因为我们以前只重视在用户心目中,在政府心目中的品牌,但是未来应该是公众心目中的品牌。
论坛:市政公用领域政企合作-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
首创股份副总经理 江瀚
l 新的形势下,我们认为有两个维度思考,一个是中央政府,一个是地方政府。这个引导主要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是引导过程中怎么把地方政府参与到企业经营中来,以PPP新的理念和方式参与进来,他并不是作为主导方,而是企业运营的参与方,是运动员并不是裁判员,进入到这个角色,这是最核心的一点。
l 企业的产生和发展,首创是以国企背景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背景从事这个行业,我觉得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企业是不是能以市场机制,以客户导向目标为意识,去做这个企业



苏伊士中国副总裁 孙明华
l 作为工业和市政综合运营服务提供商,苏伊士进入中国30多年前就在谈PPP,我们在中国做的项目其实都是以PPP的形式在进行的,但是可能它的价格体系本身很健全,政府的监管也不是很到位,每一个项目都是国有企业或者是政府占主导地位,所以说它不是很完美的PPP形式。如果只是在资本层面介入而不参与管理,只是作为一个silent partner的话,最终效果可能也不会太好。
PPP不但是融资手段也是管理手段,目前我认为在中国各省市地区推行的PPP模式主要还是从融资的角度出发的,各地方政府有些属于“充数”性质的项目拉过去就签约了。
l 国内水价调整机制不是没有,但落实、执行不好,企业每年都有权力提出涨水价,国外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国内提了也涨不了,因此作为企业只能靠水量增加、效率提升;重庆是个好地方,发展速度很快,但别的地方可能就不行了。
创业环保总经理 林文波
l 现在PPP框架模式有了,但是合作中具体规定,风险控制等条例,包括领导换届后合同连续性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l 做特许经营很多方面都要把价格锁定,合同规定2-3年根据企业盈利情况调价,不利企业通过科研进步和经营改善降低成本,越新的技术应用,在核定价格的时候越要减钱,所以价格以及调价政策非常关键。
巴安水务董事长 张春霖
l 面对着6万亿环保水务市场,实际上环保水务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环保产业已经逐步成为我们国民经济的一头大象。我们环保产业的台风应该是混合经济,应该是PPP,以及公司基金化的运作。
l 环保行业已经沉淀了多年资产,这个资产相当重,有些地方政府建设了很多环保设施之后闲置,根本没有投用,我们通过这次“水十条”,或者是明年新的环保法实施,可能对于这些设施将来会有更多的监管和更多的执法方面的问责,有利于提高我们水务行业的运行效率,以及水务资产如何来进行保值增值。
l 我们公司跟贵州省水利厅,三方合作成立的一家贵州水务公司,主要目的是把比较分散的20多个污水处理厂进行集团化运作;我们注入了资金、核心技术以及管理经验,改善当地的一些已经常年没有投入使用的或者是效率不是太高的水务资产,使它发挥原来规划治污能力和提升盈利能力。


国投创新执行董事 翟俊
l 国投创新是2009年成立的一个私募股权基金,有国有的背景,,目前管理的资金都有大量民营非国有成分,资本需要追求合理的利润,而环境领域是非常好的一个领域,实际上我们在2010年的时候有幸也投资了博天环境,也见证了这个领域以及博天环境的高速发展。
l 成立之初10亿元规模,后来发展到200亿元,如果这次加上北排水环境基金明年可能达到300亿元;最近移动互联基金也会成立。
l 地理、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和北排走到一起。北排集团将旗下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和污泥处置等板块的核心资产作价70亿元,国投创新则以30亿元现金入股,共同组建装入北排水环境公司,解决北排需求,例如市场化、异地扩张、北京水三年行动计划等。北排水环境将出资30亿元,与中国工商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共同发起规模为100亿元的国投水环境基金,并邀请全国社保基金参与其中,未来会投资北排在北京市的一些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北京市外扩张项目投资。
l 通过合作未来也希望从资本市场退出,低风险、低回报也是一种可行的投资逻辑,这也跟基金背后出资人属性有关。
专题:PPP政策解读
民生证券战略部总监 李茂年
模式及问题
l 意义: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减轻财政压力和分解财政金融危机(英国PPP投资占政府全部投资的13%~15%)。
l 一般是公用事业/公共产品属性,与此前的特许经营也是一脉相承的。
l 经营者资格方面,现阶段还不能简单禁止国有,也不利于城投转型,但为了防止不正当竞争排除了本地的。
l 操作模式:政府付费、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使用者付费、使用者付费。
l 存在障碍: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较高层的法律依据(领导人变更往往导致合同履行出现问题),审批周期比较长,政策影响因素大、收到舆论压力,政府信用问题,配套设施不完善(例如污水管网),项目收益没有保障。
l 需要解决问题:监管体制,审批制度,政府信用,融资安排等。


投融资及采购服务
l 创新融资安排:新型城投债(不能由政府提供担保),项目收益债和资产证券化(ABS),专项基金(吸收社会资本投到具体项目上,例如龙元建设募集15亿元用于PPP项目,既赚工程钱也赚运营),另外海外也有很多低成本资金(3%回报就可以)。
l 政府资金会由补建设到补运营,初始投资能用社会资本的就不会自己投了,后期确保购买服务有资金来源。
专题:PPP典型案例
大岳咨询总经理 金永祥
价格机制
l 北京公交地铁此次如此大幅度涨价,而媒体却鸦雀无声,背后是有理由的,目前物价水平也非常低,而推广PPP也需要价格环境具备,未来调价机制也会逐步形成(新常态),政府要做3年预算规划,GDP中一定比例要用来购买服务,作为财力支撑。
收购溢价
l 关于购买资产中的溢价问题,应该说此前国有体制中的成本是不太可信的,比如人员(60、70万吨的水厂会有5,000多人),溢价多少其实并不重要,只要是市场的选择,王小郢也有溢价,但后来通过管理提升,效益回报还是不错的,因此更多应该强调规范、竞争。



兰州威立雅
l 背景:当时兰州没有外商,自来水建新管线也需要钱,政府每年给的资金是不够的,而企业自身也已经运转不下去了。
l 4个亿的资产最终卖了17个亿,当时咨询机构算的是10个亿不到,但也没有首创、中法报的4、5个亿那么低,这个项目威立雅跟的非常紧。
l 交易完成后7个亿政府拿走了,10个亿留给公司做建设,长期来看调价是迟早的(兰州水价到现在也还是很低的),只要调了回报就没有问题,此外通过采购成本控制、减少无效投资(形成过剩产能)等方式,从证券角度看,17个亿的投入只要节约1.7亿的成本也就出来了。
l 重要意义在于明晰了政企关系,有协议,但有争议也是正常的。
北京第十水厂
l 当时规划北京每年新增10万吨/日供水需求,因此第十水厂提上日程(50万吨/日),开始没有想到做BOT,可研水价是6.9元/吨,在做了一次3.9元/吨,后来拿出来做BOT,主要对外资(社会资本),最低的两个报价是1.15元/吨、1.39元/吨,因此对领导观念触动很大,也撬动了全国公用事业领域市场化改革。
l 后来由于北京工厂外迁使得用水需求下降,也导致该项目后续推进遇到问题,加之奥运(新机场)、南水北调、欧盟东扩(签约方战略出现调整)等一系列事件,后还有了转股事情。
池州厂网一体化
l 首批PPP示范项目中第一个签约的,住建部也高度重视,厂网一体化打包PPP,深圳水务、北排、首创、国祯投标,前三家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
l 水厂采取BOT/TOT方式,网由政府购买服务,把投资分摊到未来。
l 资产评估价定死,大家比服务费,平均价原则,太高或太低都会扣分。



解读《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能源局副局长 吴吟
出台背景
l 从全球看,能源总体供大于求,发达国家能源消费总量处于饱和期,有的开始下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能源消费增速明显放缓;能源消费向发展中国家集中能源消费重心向亚洲转移能源生产重心向西半球转移
l 从国内看,资源保障和供应能力持续增强,非化石能源成为增量主角,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极大,能源市场化改革滞后(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上网电价、销售电价、成品油价格、天然气价格主要由政府制定)。
明确四大战略及目标
节约优先:把节约优先贯穿于经济社会及能源发展的全过程,集约高效开发能源,科学合理使用能源,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节能。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
立足国内:强调要坚持立足国内,将加强国内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增强国内能源供应能力,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主渠道。到2020年,国内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2亿吨标准煤,能源自给能力保持在85%左右,石油储采比提高到14%-15%,能源储备应急体系基本建成。
绿色低碳:立足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支持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发展,明确提出“一降三升”的能源结构调整路径,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包括体制创新驱动和科技创新驱动,通过能源体制改革激发能源市场活力,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能源产业竞争力,到2020年,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



提出五项主要任务
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进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高效清洁利用,高标准建设14个大型煤炭基地和9个煤电基地。
推进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行“一挂双控”措施,实施区域差别化政策,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等。
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削减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煤炭分散散烧。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2020年实现城镇居民基本用上天然气。安全发展核电: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项目建设,研究论证内陆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水电,大力发展风电,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积极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
拓展能源国际合作:加强俄罗斯中亚、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重点能源合作区域建设,深化国际能源双边多边合作,建立区域性能源交易市场。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明确了9个重点创新领域和20个重点创新方向,相应开展重大示范工程建设。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力争页岩气、深海油气、新一代核电等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强调三项保障措施
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完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分离自然垄断业务和竞争性业务,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重点推进电网、油气管网建设运营体制改革
健全和完善能源政策:完善能源税费政策,加快推进环保税立法工作,探索建立绿色税收体系。完善能源投资和产业政策,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扩大地质勘探基金规模,重点支持和引导非常规油气及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和国际合作;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和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及配套措施。完善能源消费政策,实行差别化能源价格政策,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做好组织实施: 充分发挥国家能源委员会的领导作用,加强对能源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和审议,指导推动本行动计划的实施。
加深理解《行动计划》
能源革命的目标由远到近依次为:革化石能源的命;革煤炭的命;革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命;革煤炭粗放生产和利用的命。煤炭的安全绿色开发、高效清洁利用和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是当前能源革命的重点内容。
l 配合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能源技术、装备和劳务输出,增加“一带一路”周边国家能源生产和建设,提高全球能源供应量,保障我国能源进口通道安全。


l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目标截止时间为2020年,与“十三五”规划期末时间一致。《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提出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战略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为“十三五”能源发展定了调。
 解读《工业用煤清洁高效利用计划》
工信部节能司专家 吴博士
现状及问题:2012年工业领域(除电力外)消耗煤炭多达16亿吨,占煤炭消耗总量46%;工业锅炉消耗占比30%,工业炉窑消耗占比16%。煤炭利用技术整体水平不高,煤化工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产品存在产能过剩现象,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
政策总体思路:以焦化、煤化工、工业锅炉、工业炉窑为重点,提升技术水平,优化产业机构,加强产业融合。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改造:在焦化、煤化工、工业锅炉、工业炉窑等重点用煤领域加强对能耗高,污染重的工艺装备技术改造,并配套相应末端治理措施。推动煤化工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在煤化工行业按照能化共轨理念,推进煤炭由单一原料向原料和燃煤并重转变,优化产品结构。促进区域产业衔接融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焦化、煤化工与冶金、建材等产业衔接融合,实现工业炉窑清洁燃料供给。在条件适合的地区或工业园区,推进焦化,煤化工与区域集中供热一体化模式。
政策目标及时间:2017年节约煤8,000万吨,2020年节约煤16,000万吨;最快2015年1月份就能出台。
政策实施方式:强化地方政府组织协调:由实施方案城市建立工业主管牵头、多部门参与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建立多元化资金支持方式: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利用各级财政资金中大气污染防治等渠道,支持合同能源管理,PPP等模式。发挥标准引领和倒逼作用:加强制定焦化、煤化工、工业锅炉和工业窑炉等高效利用技术,发挥能源消耗限额和污染物排放强制性标准。


中信观点
几点感受
l 2015年起,严格监管与执法驱动的真实市场需求释放将是环保产业最大的“风”,大规模治污将成为“新常态”,“十三五”环保投资规划或远超“十二五”(三大行动计划对应6万亿投资),考核方式有望从污染物减排向环境效果改善升级;
l PPP很火,用贾康的话来说是制度供给的伟大创新(融资→管理→治理),减少财政支出压力,而有发展意愿、并在偏好类型上适合PPP的企业将打开新的发展空间,而未来理顺价格机制执行力度可能比想象要大(此次针对北京公交地铁大幅提价的媒体及舆论表现是值得玩味的,仅仅做“描述性”报道而不是“是非性”评论,可能有政府控制因素,但也反映出公共产品及服务领域提价的必要性和趋势性已不可逆转);
l 关于“水十条”,有专家提出或已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正式出台应该很快,并强调未来污水处理理念由达标排放向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升级的趋势(一级A出水也依然是劣Ⅴ类);
l 火电超低排放趋势较为明确,尽管存在低浓度测不准问题但改造前后效果还是有较为明显改善,国电清新脱硫除尘一体化新技术关注度较高(更换脱硫塔芯),后续项目订单拓展值得期待。
投资策略
l 短期看,“水十条”、第三方治理仍有望近期出台并助推板块活跃,而需求有望显著释放背景下上市公司订单/业绩或超预期将是支撑板块2015年走强的重要因素,建议投资思路如下:
ü 推荐受益于工业/市政污水治理深化最为直接的工程设备类公司碧水源万邦达津膜科技东江环保中电环保,以及自身发展动力较强水务类公司首创股份瀚蓝环境重庆水务等;
ü 第三方治理推广有利于工业治污企业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危废/废水/废气等),推荐东江环保万邦达龙净环保国电清新菲达环保及环境监测领域的聚光科技
ü 从板块内部轮动及后续再生资源政策预期角度考虑,推荐桑德环境格林美秦岭水泥



王海旭   公用环保行业高级分析师

 吴  非   公用环保行业首席分析师

 崔  霖   公用环保行业分析师

 凌润东   公用环保行业研究助理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
地址: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68号中建大厦22楼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