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昆山市城市污泥集中处置项目
昆山是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市,年GDP总量超过2000亿元,连续多年被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目前,昆山市污泥产生量每年已达10万吨以上。本项目由江苏绿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昆山新昆热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集中处置示范点。
项目基本情况:
◆ 污泥处理量:300吨/天
◆ 污泥来源:各污水处理厂综合污泥
◆ 处理工艺:深度脱水+资源利用(发电供热)
◆ 投运时间:2011年10月
◆ 综合效益:含水率为80%的污泥减量率95%,年节约标煤45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万吨
(二)吴淞江污水厂污泥脱水系统项目
吴淞江污水厂是昆山高新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厂,设计採采用带式压滤机,日处理量5万吨.可将沉淀池污泥(含水率95%)脱水至含水率80%,脱水后每天约产生污泥40吨。
采用绿威的深度脱水工艺进行改造后,一次性将含水率95%的污泥脱水至含水率55%以下.和原工艺相比,污泥量减少50%以上.脱水后乾泥供应给热电厂焚烧发电,实现资源化利用,避免二次污染.
投运时间:2013年3月

(三)南京市城东污水厂污泥处置项目
南京城东污水厂日处理污水30万吨,日产含水率60%污泥100吨。含水率80%污泥经深度脱水含水率降至60%后,运至南京中联水泥进行协同处置,实现资源化利用,避免二次污染。
投运时间:2013年6月
(四) 南京市化工园热电污泥处置项目
本项目将生活污水厂和工业企业产生的污泥(含水率80%或60%)用专用汽车运至南京化学工业园热电有限公司计量后,先卸入污泥接收仓储存,再通过给料机进入自动混合机(含水率60%的污泥需先经污泥破碎机破碎),按一定比例与燃煤充分混合后,送入锅炉进行焚烧处置,焚烧后的灰渣可进行综合利用。一期建设规模为日处置含水率80%的污泥150吨(兼具处置含水率60%的污泥)。
投运时间:2014年10月
(五) 上海松江污水处理厂“污水深度脱水处理系统”承包运营项目
上海松江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7万吨,日产含水率80%的污泥约60吨左右,江苏绿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包上海松江污水厂的污泥处理系统(深度脱水系统),经浓缩和深度脱水后,直接将污泥沉淀池含水率98.5%降低至60%以下。
投运时间:2014年10月
(六)山东沾化污泥处理中心项目
由江苏绿威控股的沾化尼克----沾化尼克环保处理的污泥暂存于厂区内的养护场和污泥存放车间,待沾化城北工业园污泥焚烧集中供热建设项目建成后进炉焚烧。目前尼克每天接收并简单处理污泥150吨左右,预计两年内可达到500吨/日的规模。
江苏绿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城市综合污泥处理处置為核心业务的高科技企业。
◆强大的技术研发支持
公司联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多年来一直从事能源环保领域研究的强大的技术团队,引进了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的污泥处理技术,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在污泥处置技术先进性、实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丰富的行业经验
公司在市政污泥处理、一般工业污泥(印染、纺织、造纸等)处理方面拥有多年的建设和管理经验,针对不同的污泥特性提供具有最佳经济效益的污泥处置和综合利用方案.
◆完善的专业服务
公司拥有建设污泥处置项目所需的项目规划、工程设计、设备成套、施工建设、运行与管理、技术咨询等专业团队,为项目提供全套的专业服务.
◆绿威愿景
以战略创新为先导,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不断研究、开发、推广最先进、最实用的污泥处置路径及技术,身体力行,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环境保护做贡献.

绿威可根据不同客户的目标和需求,提供多种商业运作和合作模式:
BOT——特许经营
和一般公用污水处理厂一样,地方政府可通过契约形式授权绿威对区域内污水厂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置。绿威将负责污泥处置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绿威通过收取污泥处置费(财政支付)回收建设和运营成本。
EPC+C——总承包+托管运营
绿威为污泥产生企业提供绿威深度脱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运行调试等服务,系统建成后由绿威托管运营(也可移交业主运营)。绿威对工程的质量、造价及运营效益等全面负责,业主仅需向绿威支付一定的技术服务费。
EMC——合同能源管理
绿威可以和热电厂、水泥厂合作建设污泥集中处置项目,实现污泥的“一条龙”处置,项目运营获得的污泥处置费用和资源利用收益由合作双方共享。
其它:合同环境服务等方式。 其它:合同环境服务等方式。
经营团队
薛龙国: 江苏绿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隋恒睿: 江苏绿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向前:江苏绿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李卉: 江苏绿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王建波: 江苏绿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财务经理
翁祖增: 江苏绿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研发团队
李顺诚: 美国加州柏克莱环境博士。现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可持续城市建设研发中心主任(深圳)、臭味污染试验室主任等职务。
姚维新: 高级工程师。现担任上海交大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江苏绿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首席设计师。
陈泽智: 现任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教授、博导,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低碳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何相助: 教授,高级工程师。
申哲民: 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翁祖增: 博士。现任江苏绿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