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由市城乡建设委牵头编制完成,待市政府通过后将对外发布。昨日,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青岛市明年将在全市范围内,再启动30余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据了解,青岛市高新区自2008年启动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工作,按照“轴向敷设、环状布局、网状服务”的布局原则,于2009年编制完成《主次干道管线综合规划》,规划地下综合管廊全长74.6公里,约占区内主次干道总长度的46%。
其中,廊内设置管线主要包括:电力、通信、给水、热力、再生水等5种管线,断面形式主要分为单舱和双舱两种形式,高压电力一般独立成舱。标准段管廊尺寸为宽3.1-5.9米,高3.1-3.9米。工程建设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结合信贷融资。
记者采访获悉,经过近7年的工程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主次管廊约54公里,后期运营管理由高新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具体负责,由城市维护费解决维护资金。截至目前,区域管廊网络体系已基本构建完成,各种市政管线已安全运行近5年。
另外,青岛市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由市城乡建设委牵头编制完成,待市政府通过后将对外发布。相关技术导则和建设管理办法也在加紧编制,市城乡建设委还会同相关单位展开PPP模式建设综合管廊相关政策的组织研究。
青岛市明年还计划结合新区开发及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再启动30余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葛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