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薇:跟污泥较真到底)
本报记者 涂露芳
飘逸的披肩发,深色碎花长裙,说起话来柔声细语……走到哪儿,王薇都是一副“淑女”模样。但这位爱美的年轻妈妈,偏偏却成天跟污泥臭气二噁英等污染物打交道。
深冬时节,首创博桑公司位于大兴团河工厂的试验室冷得如同冰窖,穿着长羽绒服都忍不住直哆嗦。王薇参与研发的《污泥中压氧化干化项目》到了攻坚阶段,各种参数反复调试比对,枯燥而紧张的试验从早上九点多一直持续到下午,手指都已经不太听使唤。一不小心,从污水处理厂取样带回来的黑色污泥从压滤装置上喷了出来,溅得她满头满脸臭烘烘。
未曾预料到的小小意外并没有打乱工作节奏。“顾不了太多,擦一擦下班再洗吧。”就这样,身上带着异味,王薇又继续埋头试验。
这些年,王薇和她的团队一直在跟污泥较真,全国各地跑污水处理厂调研,各种令人窒息的恶臭之源不仅闻个够,还要大桶大桶地运回来做试验样本。
污泥中压氧化干化项目,就是要为污泥开“脱水脱臭”的药方。这可不像洗衣机甩干那么简单。污泥经过工厂脱水机房处理,含水量降至80%,但握在手中,却再也挤不出一丁点水分。
怎样才能让这沉甸甸的污泥进一步干化成粉?王薇和同事们想出来的对策,就是通过高温高压和氧化作用,打破污泥中有机物质的细胞壁,让紧紧包裹在里面的微小水分子释放出来。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破壁”的分寸如何拿捏,才能成本最优效果最佳?王薇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探索。经过200多次试验,污泥含水量终于成功降至40%,在此过程中,催化剂的添加也使得除臭反应更彻底。
除了污泥,她要对付的污染物还有一长串:含二噁英的垃圾焚烧飞灰、塑料加工厂的臭气、垃圾渗沥液、工地扬尘……怀揣环保梦想的她,连哺乳期都没有停止与这些污染物的“亲密”接触,为的就是让更多家庭更多孩子,能远离环境污染的伤害。
素描/琚理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