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理念
系统内载体负载的生物活化剂可以有效活化特异性微生物 特别是硝化反硝化细菌活性显著提高,对于总氮的去除具有显著优越性。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是水生动、植物与水中营养物质(污染物)之间的纽带;完善的微生物系统可把水中营养物质(污染物)向水生动、植物转移,通过构建和延长系统食物链,可以实现有效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大量污染物排放,污染负荷激增,正常的物质、能量循环通路阻断; 物质、能量平衡被打破;水体自净能力消弱甚至消失,生态系统破坏 。

技术原理
水体微生物活化系统最大特点是改变了传统水体净化采用的旁通水处理工艺,通过驯化本土微生物有益于污染物去除的优势菌种,打破水体中原有微生物的平衡状态;连续不断激活水体本土微生物,使之不断大量繁殖,利用水体持续的微循环,不断的释放到水体中,用水体本身代替传统的有限生物反应器,大大释放了微生物生长空间。
充分发挥微生物大量繁殖过程中对水体中污染物质产生的强大的分解能力,提高微生物的有效生物量和功能性,重组、完善和优化水体微生物生态系统,促使水体生态系统恢复自净能力,达到水体生态修复目的。

技术特点与优势

强化脱硫效果
系统内载体负载的生物活化剂可以有效活化特异性微生物 特别是硝化反硝化细菌活性显著提高,对于总氮的去除具有显著优越性。

激活有益菌种
系统内载体负载生物活性剂,可以调控细胞的生长发育,实现刺激细胞的快速生长,并进一步通过调整微生物之间互生、共生及拮抗关系使有益细菌逐步成为优势菌群,产生优势主导现象,从而重组、完善和优化了微生物的生物活性,提高了微生物的有效生物量和功能性。

实现生物清淤
本活性系统培养的微生物可有有效讲解底泥中的有机物,同时减少底泥中氮磷向水体中的释放,使底泥的体积和重量逐步减少,达到生物清淤的效果,避免了人工或机械清淤工程量大,环境二次污染严重的不足。

适用极端环境
适用范围广,在pH范围4.5到10.5,水温不超过40℃,高盐度的水体环境中均可应用。凡有生物的各种环境,乃至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极端环境中,都有微生物的存在,就可修复不同类型的水体污染,实现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投资运行费用低
设备占用面积小(反应器体积1立方米),可服务面积1-2万平米,能耗低(每台设备能耗在0.35KW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