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李圭白、彭永臻两大院士走进污水处理厂给大学生上课

图为:李圭白院士拄着拐杖,为大学生讲解污水处理工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韩晓玲通讯员熊名扬摄﹚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蓝静 李洋洋
4月16日上午,武汉工商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课堂,搬进武汉市汤逊湖污水处理厂。87岁的李圭白院士拄着拐杖,站在几米高的大型污水处理罐前,与42名大二学生面对面交流。一起给学子们上课的,还有69岁的彭永臻院士。
两位老院士都是中国水界学术泰斗,目前分别担任该校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该校客座教授。在污水处理厂一处实验项目工程现场,他们一边带着大学生参观污水深度处理的过程,一边生动讲解着污水处理的专业知识。
“你们看,污水怎么在这个环节变得更黑了?”来到一个正在深度处理污水的蓄水池,李圭白院士指着池里的黑水发问。学生们顿时热烈讨论起来:“这是因为活性炭溶解了吗?”“是不是加了化学药剂的原因?”这时,李圭白院士因势利导,细致讲解了“粉末活性炭+超滤膜”深度处理污水的工艺,学生们恍然大悟。
彭永臻院士不仅讲授了有关专业知识,还告诉这群“95后”:他带的一名博士生并非来自985、211高校,但通过刻苦努力,在学术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他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研究的道路上不断进取,争取在水污染防治领域为国家作出贡献。
院士现场讲解,让学子们对污水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理解,也感受到院士们科学严谨的大家风范、一生执着追求的治学精神。学生周定威说:“今天的实践课真特别。走进污水处理厂,和院士近距离接触,向他们请教,激发了我对科研和技术应用的浓厚兴趣。”
当天下午,李圭白院士、彭永臻院士还为师生们做学术报告。
原标题:武汉研发一项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技术
新华社武汉4月17日电(记者俞俭)武汉市汤逊湖市政污水处理厂排放的一级A标尾水,经过最新技术处理后,变成洁净透明的清水哗哗流出,达到地表III类(湖库)水标准,可作为饮用水水源。
武汉市水务局16日组织“汤逊湖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至地表水III类(湖库)标准每日1.5万吨示范工程”成果鉴定会,专家们认为,“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大孔树脂脱氮”关键技术具有创新性,成功开发了一种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新的工艺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意义重大。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彭永臻为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专家们一致认为,针对汤逊湖污水处理厂现有出水水质及提标要求,示范工程采用高密度沉淀池及“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大孔树脂脱氮”关键技术,有效解决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总氮、总磷、氨氮等指标深度去除的难题,此项工艺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操作稳定可靠,工程经济与技术指标好。
2017年,湖北君集水处理公司与武汉工商学院合作,技术团队在李圭白院士带领下,研发出“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及大孔脱氮树脂深度处理”集成技术工艺,对汤逊湖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尾水(相当于地表劣五类水)进行深度处理,这种质量的处理水,可以直接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
此项技术应用已经试运行一个多月。武汉市水务局负责人表示,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提标至地表Ⅲ类水后,将会为城市提供大量的资源性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