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政排水管网现有吞吐能力无法在短期内提升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减缓城市路面积水或内涝的发生频率?城市绿地下沉,可吸收大量积水。3月,在哈尔滨排水集团举行的“排水科技之春”高端论坛上,中科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多位行业专家不约而同开出了“下沉式绿地”处方。哈尔滨是否适合推广绿地下沉?城市建成区既有绿地该如何下沉?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群力生态园的雨水花园系统。
现状
多数草坪树池未下沉
下沉式绿地,简单理解就是一种最高处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也称低势绿地。其理念是利用绿地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区域径流外排,减轻城市排水设施压力。下沉式绿地降低操场、绿地、公园、花坛、楼间空地的地面高程,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和广场内。
“通过储存降水,下沉式绿地可以削弱降水峰值对城市排涝造成的影响;还可以有组织地汇集雨水,补充和节约绿地灌溉用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专业院副院长刘广奇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根据相关测算,一个占地面积1平方米、最高程距离地面30厘米的下沉式绿地,可以存储300公斤的积水。
连日来,记者对道里、香坊、南岗等多片街头绿地进行了踏查,发现所有绿地均高于周边硬化路面。群力阳明滩大桥上桥口区域,是近年来的易涝点。在其旁边有一处百余平方米草坪绿地,绿地区远高于外围柏油路面,绿地边界设置有约20厘米高的路边石。绿地对面的群力大道人行道上有10多个树池,也都高于地面六七厘米。此外,记者又分别在香坊区三大动力路、健康路,南岗区和兴路等多个路段踏查,发现公共绿地均于高于旁边硬化路面。
既然下沉式绿地“功效显著”,哈市绿地为何大多是高于地面的设计?采访中,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绿化带高于路面可防止车辆和行人进入绿化带,避免绿化带被破坏;同时,一部分绿地建设时铺了一层养花用土,导致其高出旁边路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建设惯性,形成了城区绿地普遍高于旁边路面的现状。“随着公众素养的提高,民众对绿化的保护意识都比以前强不少。”一位业内人士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节约水资源和减轻局部内涝积水,相关部门可考虑在设计与建设之初,推进下沉式绿地模式。
试点
群力健康生态园吸收率达100%

去年汛期,不到半个月时间里,我省就遭遇了台风“巴威”“美莎克”“海神”带来的雨水“三连击”。由于降雨量太大,群力融江路与滇池路口积水没膝,一些轿车更是被水没过车轮困在原地……不过,在700米开外的哈尔滨群力健康生态园内,由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蓄水池等组成的海绵城市建设施却实现了雨水的就近收集、源头分散、慢排缓释控制,达到了雨水自然渗透等功能。
负责生态园设计工作的哈尔滨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设计师韦二雄介绍,群力健康生态园用地面积20.67公顷,其中雨水花园(即面积较大、距地面较深的下沉式绿地)占地约0.5公顷,和雨水花园配套的下沉边沟约0.2公顷。园区的主路及园路相对绿地较高,道路雨水实现有组织汇流至两侧绿地内的生态下沉边沟,通过土壤进行下渗。多余的雨水也会被有组织疏导,导入下凹绿地当中。
韦二雄告诉记者,群力生态园建设在设计之初,做了一系列的精准测算。他们将园区排水的关键系数——径流系数(即单位时间径流深度与同时段内降水深度之比)按照相应标准设置为0.1。测算结果显示,生态园中雨水花园的积水容量为0.42万立方米。比如,2012年哈尔滨遭遇“布拉万”台风,这是哈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降水,24小时降水量近150毫米。按此计算,20多公顷生态园降水量为0.3万立方米,低于雨水花园储水能力。“由此可见,如果当时生态园建成投用,这片区域不可能出现积水。”
“可以说,下沉式绿地是生态园海绵城市体系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韦二雄说,发生降水时,下沉边沟将雨水引流至下沉式绿地中,保证了雨水全部就地吸纳渗透,吸收率达到了100%。这种保证园内雨水自行消纳不外排的方式,实现了不给生态园周边市政排水管道增添排水压力的目标。“即便是去年的三场台风天气,生态园也没有发生积水现象。”韦二雄说。
专家
下沉式绿地冰城可行
“相较于建设海绵城市的其他措施,下沉式绿地是最常见、最有效,而且是最为经济适用的措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专业院副院长刘广奇指出,绿地下沉不会增加太多建设费用及建设难度,它只是降低了绿地高程的高度,让绿地内土壤植被吸收降水,实现海绵城市的预期建设效果。刘广奇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对哈尔滨城区地势、地质及排水情况较为了解。他认为,下沉式绿地可以在全国各城市推广,哈尔滨市的新老城区内也完全可以。
多年来一直关注海绵城市建设的哈尔滨市政协委员、省龙运集团副总经理高学辰,在去年年初召开的哈尔滨市政协会议上提交了一份推进哈市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提案。高学辰认为,让老城区实施“海绵城市”(包括下城市绿地)改造,不用对传统排水系统推倒重来,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减负”,还要结合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项目统筹进行,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避免大拆大建。
实践
这个区多片绿地改为“下凹式”
目前,哈市绝大多是城市绿地都高于周边路面,并不能充分利用土壤的渗水能力排水。如何对其实施“下沉式”改造?
个别部门已在建成区展开探索和实践。今年5月,南岗区园林局已在复旦路、大成街、果戈里大街、文昌街西段,对覆盖土高于边缘的公共绿地进行了下凹式改造。南岗区园林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保护园林植物不受损伤的前提下撤除了超高土,使绿地、树池、花坛、草坪内覆盖土低于边石或挡墙8至10厘米。“这种做法将避免水土流失、减轻城市内涝,并起到涵养雨水资源、促进植物生长等作用。”截至5月28日,南岗区公共街路绿地超高土撤除工作全面完成,33条街路、9.9万平方米绿地的超高土被撤除,撤土近6500立方米。
下沉式绿地如果在哈市全面铺开,对城市排水系统产生的裨益也不容小觑。根据《哈尔滨市统计年鉴2019》相关统计数字显示,至2018年,哈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56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5.4%。“如果这些绿地全部实现下沉式建设,按照目前测算的储水量,它们将在哈市暴雨期间的城市排涝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韦二雄说。
链接 下沉式绿地的效用
吉林白城,通过鹤鸣湖水体及周边下沉式绿地等“绿色”(即生态)配套设施建设,取代了城市原有的“灰色”(即人工)设施,基本建成集防洪排涝、休闲观光、人水和谐、亲水宜居为一体的生态湖。
美国西北部城市波特兰是一个多雨城市,市内建设的雨水花园成功地解决了雨水排放和初步净化处理问题,设计师利用当地水池、植物根系、沙石以及土壤特性,将浑浊的雨水进行净化、沉淀,经过过滤干净清洁的水透过土壤被下渗到土地下,解决了雨水排放和过滤问题。
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爱丁堡雨水花园每年可吸收16000公斤的固体悬浮颗粒,同时通过植物生长吸收160公斤的营养盐、氮等一些元素,减少垃圾产量,雨水花园地下存储的过滤水达200千升,提供每年公园所需灌溉水的60%。
日本东京和大阪街头遍布着小型公园、绿地和广场,它们无一例外地采用“沉降式”,比周围地面低0.5至1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