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座日處理垃圾2000噸全地埋垃圾壓縮轉運中心投用

全國首座2000噸全地埋垃圾壓縮轉運中心(地上建筑)
記者昨日獲悉,歷時兩年多建設,位於三環路旁的全國首座2000噸全地埋垃圾壓縮轉運中心——武侯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中心項目正式完工。
據悉,該項目為全國首個全地埋式大型垃圾壓縮中轉站。該項目佔地約3.2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7.6萬平方米,主要包括一座日處理垃圾量2000噸的垃圾壓縮中轉站及其配套附屬用房。
地下工廠 地上公園
走進位於華興街道南橋社區的武侯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中心,隻見地面上有辦公樓、草坪,地下則暗藏玄機,埋著一個超級工廠。
地面上的兩棟建筑,一棟為垃圾壓縮中轉站,一棟為辦公樓。其中,垃圾壓縮站採用全地埋式的建筑形式,地下兩層,局部有夾層,其基坑深15米,相當於5層樓的深度。
“與傳統垃圾站給人臟、亂、臭的印象不同,這個全地埋式垃圾壓縮中轉站,顛覆了傳統的垃圾收集模式,讓垃圾從‘地上’轉為‘地下’,站點整潔美觀、沒有臭味,極大地減少了垃圾中轉作業時對周圍環境的二次污染。” 項目相關負責人說,整個過程全部在地下操作,噪音和異味已被處理,站外干淨整潔。而地面上的綠化景觀,不僅能夠搜集淨化雨水,改善周邊空氣濕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還能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變身市民后花園。
據了解,該中心建成投用后,將成為內含垃圾壓縮中轉站、污水檢測室、污水(滲濾液)處置中心等功能的城鄉環境一站式綜合體。
環境好了 項目來了
生態環境好了,優質項目也來了。全地下式垃圾壓縮中轉站上除了地上公園,還有一座地標建筑,由三座塔樓組成的灰白色簡約建筑——武侯數字健康產業園。
“該產業園的設計,涵蓋載體物理空間、產業資源樞紐、創新服務體系、產業投資配套、應用示范展示、產業生態運營六大功能要素。”武侯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園區整合武侯環華西大健康產業優勢、要素優勢、集聚效應,聚焦數字健康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項目解化、產業加速,致力於打造引領西部、領先全國的數字健康信創產業生態平台。(李明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趙一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