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四届)邀请函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水业人物 » 正文

水务行业二十大代表风采 城镇水务号 2022-11-17 12:04 发表于重庆 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17  来源:水务行业二十大代表风采 城镇水务号 2022-11-17 1  浏览次数:105
核心提示:水务行业二十大代表风采 城镇水务号 2022-11-17 12:04 发表于重庆 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此,让我们一睹水务行业二十大代表们的风采! 杨戌雷:从治污“白纸”到一线专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保护生态环境就像是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车间主
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中国污水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四届)邀请函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七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中国污水处理厂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四届)邀请函提标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级研讨会(第七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水务行业二十大代表风采

城镇水务号 2022-11-17 12:04 发表于重庆

 

 

 

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此,让我们一睹水务行业二十大代表们的风采!

 

 

 

 

 

 

杨戌雷:从治污“白纸”到一线专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保护生态环境就像是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车间主任杨戌雷,已在上海治污一线默默坚守逾二十载。

 

环保的“射线”有方向。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位于长江岸边,隶属于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承担着全市三分之一污水处理量。作为重要且关键一环,杨戌雷亲身经历并见证了上海污泥处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全过程。凭借不懈的努力与追求,他一步步成长为中国污泥处理领域的一线专家。

 

有方向,才能更专注。杨戌雷领衔提出的一系列技改措施,不仅形成了多项创新成果,更取得了良好效果。他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阵地,培养了一大批行业紧缺人才,其领衔的污泥处理车间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含量,在国内都首屈一指,开创了全国范围内污泥处理工艺、设备、设施最齐全的示范性基地。

 

专注,迎来关注。光荣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杨戌雷深知这既是荣誉又是责任,他要将产业工人的心声传递出去,希望更多关注一线技能人才的发展和行业的绿色实践。

 

不断创新 以专业实力降服难题

 

杨戌雷外婆家在苏州河边上,附近有一个泵站。幼时的他从泵站师傅那里了解到,泵站的作用就是把污水收集好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去处理。“那为什么苏州河还是那么臭呢?”泵站师傅说,“因为很多脏东西没有收集好,留在水里就发臭了。”这便是杨戌雷对泵站和污水处理最初的模糊认知。

 

2002年,杨戌雷进入排水泵站做学徒工,跟着师傅转现场、学技术,无论大事小事、轻活重活都抢着干,还利用空余时间学做维修电工和钳工。他凭借积极向上的态度,令周围人刮目相看。

 

2011年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建成调试。面对国内首例含有8套消化系统、3套干化系统、26套深度脱水系统的“混搭”污泥处理工艺,他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担负起整个污泥处理系统的调试和接管工作。

 

杨戌雷入党15年,初心如磐、勇担使命,始终拼搏在攻坚克难最前沿。

 

污泥消化、干化、深度脱水3个污泥系统,是国内处理规模最大、工艺最复杂、技术最先进的污泥工程。“我自己完全是一张‘白纸’,团队100多人也都是零基础。”杨戌雷一大半时间都在单位度过,白天在现场爬上爬下、钻进钻出,摸管道、研究设备;晚上挑灯夜战,翻图纸、查原理,与团队一起吃盒饭、打地铺……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杨戌雷带领下,一年内就全面接管了污泥3个系统并使其稳定运行。

 

作为上海“十三五”时期重点环保工程,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成功实施了提标改造工程和污泥处理处置二期项目。四年前,从二期工程打下第一根桩开始,杨戌雷和他的团队就开始同步在现场跟进,几千根管道他们几乎都亲手摸过、审视过、研究过,一幅幅复杂的工程系统图早已印刻在杨戌雷的脑子里。

 

不吝绝技 才有人人参与的环保大格局

 

奋战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一线,上海水务工作者用精湛技术、前瞻工艺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长江大保护”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白龙港厂边建设边运行是常态,杨戌雷和团队勇于探索,对设备工艺上存在的问题,着手技术改进。比如:石灰料仓存在卸料不畅的问题,极容易造成石灰板结,引起料口阻塞,一次清堵造成的损失达3万余元。杨戌雷仔细琢磨设备,决定在料仓底部加装几根压缩空气管道,在反吹流化风作用下,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在工作中他总是边钻研技术,边总结经验,他手写千页的工作笔记,成为白龙港流传甚广的技术宝典。

 

至今,杨戌雷领衔的创新成果和技改措施获得国家专利11项、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2项、银奖5项、铜奖5项,以及上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项目创新奖、优秀成果奖等荣誉,并运用于实际生产中。他还参与编写首部污泥工种国家职业资格教材,填补了业内空白。

 

支撑杨戌雷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动力,不仅是心中的情怀,更有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保护母亲河,意义非凡因而义无反顾;保护环境,责任重大因而勇毅坚定。

 

坚持是最可贵的力量,时间足够长、影响的人群足够多,就能形成更大影响力。只有将技术传承下去,才能真正造福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杨戌雷以理论知识讲授、实际操作指导和参与项目研究的“三位一体”带教法,指导职工岗位操作和理论知识学习,搭建多渠道、多角度的技术创新平台,为培育污泥处理行业人才身体力行。工作室先后培养出13名技师、36名高级工等技术骨干,多人次获市局级荣誉,曾经的学徒工如今都已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先学一步,学深一步,作好表率。杨戌雷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劳动模范、上海工匠、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他表示,“一定要更好立足本职,把工作做好、把团队带好、把青年人才培养好。”

 

 

 

 

 

张勇:把“守水有责、守水尽责”展现在最前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阐述,最与我们的工作息息相关,具体到工作中就是必须做到:正常排水,一年365天要对建邺区内370公里的雨水管道进行疏通养护;准确排水,对区内错混接管道进行摸排、溯源、整改;及时排水,在夏季暴雨台风天气条件下,全力保障雨水管网排水能力,确保道路没有积水……”

 

当记者到达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时,该公司养护科副科长、二十大代表张勇,正和公司领导、党员代表们围坐在“党代表工作室”内,一起面对面学报告、谈体会,并将报告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交流想法。

 

交流学习后,张勇又匆匆赶往奥体大街的作业现场。“早晨6点多我就和养护小组的组长们沟通了今天的重点工作,负责建邺中部地区的养护组今天要对奥体大街的雨水井进行清淤,我得去细细看一看,这样心里才能更踏实。”张勇说。

 

10分钟后,到达奥体大街作业现场,张勇跳下皮卡车,查看作业现场围挡是否到位、规范,询问“蛙人”江丙东即将进入的雨水井内气体是否达标。检测仪器探入井内显示无异常后,张勇和其他养护工人一起协助江丙东穿上潜水服、戴上防护面罩、挂上配重铁。“日常养护中,会用水枪冲射或机械绞拉的办法解决管道和井内的淤积,但在井道与管道的连接点等处,机械和工具时常派不上用场,必须由‘蛙人’通过手摸的办法去解决。”张勇告诉记者,建邺区地势较低,雨水井内的水位一直较高,而前两日的一场雨又让井内水位涨了不少,江丙东下潜的深度更深,“虽然有外置打氧设备,且井内气体达标,但他在这么深的水下作业时间最长也不能超过半小时。”

 

一切准备就绪,江丙东准备潜入水下。张勇边提醒养护队员抓好江丙东的安全绳,边叮嘱江丙东井下工作的要点:“一定要将两个管口的垃圾清干净,在下面有什么问题一定要拽绳子提示我们……”虽已千叮万嘱,但当江丙东井下工作时,张勇还是蹲在井口紧紧注视井下,手中牢牢拽着江丙东背后的安全绳。

 

一桶、两桶……江丙东将井内的淤积物一点点清理了上来。“看,有树叶、淤泥、垃圾,还有石块,如果不及时清理掉,就会导致排水不畅,一遇大雨,这些垃圾冲入河道,河道就被污染了。”张勇表示,近年来,市民对水环境的期待越来越高,作为一个“源头把关”的水务人,要尽最大努力减少河道污染。这次前往北京参加党的二十大后,自己更觉任务重、责任大,“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时刻把‘守水有责、守水尽责’展现在最前线。”

 

 

 

 

 

刘韦达:守护千家万户用水安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刘韦达,党的二十大代表,邵阳市自来水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他创新提出集水井堵板围堰法,短时间内组织处理一起取水泵房阀门开裂的重大安全隐患。组织实施桂花渡水厂“零排放”工程,实现反冲洗水及排泥水经处理后100%回用,实现节能降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让安全优质的自来水日夜奔涌不歇,通过管网流进千家万户。”9月28日,面对记者的采访,刘韦达说,这是自己最大的心愿。

 

从业31年,他用行动默默践行着这句话。

 

自来水24小时供应,意味着生产机组24小时高效零故障运行。按时巡查机组、准确记录数据、及时排除故障……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刘韦达所在的生产技术部主要负责水厂生产调度、设备管理和项目技改等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用水安全。

 

“每天基本上都是凌晨才睡。”刘韦达说,自己手机不离身,一接到电话,就要立马赶赴现场。

 

尽管日常工作繁重,但刘韦达从不懈怠。同时,他勤于钻研,创新解决了不少棘手问题。

 

2019年8月,邵阳市双清区工业街水厂取水泵房DN500阀门开裂,如不及时处理,将有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由于开裂位置位于河床底部,采用传统方法施工,需要围堰筑坝,不仅难度大、工期长,而且成本高。

 

如何妥善处理,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能不能换个方法,简单点?便宜点?”刘韦达心中暗自思索,开始翻阅资料。他到档案室将原始设计图纸调出来,和同事们一起讨论。

 

经过反复论证,刘韦达想出了办法——在集水井进水阀加装堵板,这样不仅能降低施工难度,而且还能极大缩短施工周期。最终,只用了3天时间就更换了开裂阀门,节省了20余万元,还对集水井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

 

传统液氯消毒工艺容易造成操作人员误吸中毒,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刘韦达一直关注着行业最新技术进展。

 

一次,刘韦达在《给水排水》杂志上了解到,国内已有同行用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取代液氯消毒工艺。他立即向公司提议并率先在工业街水厂试点,成功实现在不停产的情况下转换系统。之后3年时间,邵阳市所有水厂全部完成次氯酸钠消毒工艺改造。

 

在刘韦达的工作中,这样创新的故事有很多。他组织实施邵阳市桂花渡水厂“零排放”工程,实现反冲洗水及排泥水经处理后100%回用,大大降低了能耗。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刘韦达一方面组织保障全市安全优质供水,一方面思考着如何助力疫情防控。

 

在确定次氯酸钠可以用于防疫消毒后,刘韦达向公司提议加大次氯酸钠生产力度,用于全市免费发放次氯酸钠消毒液。疫情期间,公司累计免费提供消毒液510余吨,发放给全市400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及部分居民。

来源:文汇报 南京日报 湖南日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国水业网/>
</div>
<div class=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