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水务发展难题,共建健康宜居环境——中国城镇水务大会十五年历程回顾
大
会
介
绍
“中国城镇水务大会”由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省级地方政府、国际水协(IWA)等多部委及国际组织支持,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及相关学术组织、地方政府等主办,是我国水处理行业 学术水平最高、参会企业人数最多、国内外参与度最广的学术技术交流峰会和行业产品与品牌展示盛会。大会自2005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在国家部委和相关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已成功举办了 十五届,是国内顶级的学术创新交流平台,同时,经 中国科协评审认定,成功入选“ 重要学术会议”名录。
十五年的成长,大会已成为城镇水务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最重要的学术创新交流平台。会议同期举行新技术设备博览会,每届大会都会吸引来自国内外500家大型水科技企业参展”。
本次会议主题为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大会历届回顾
首届
2005年·北京
主题:保障水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应对全球水管理面临的挑战,实现人类与水环境和谐
本次大会是一次由中国四大部委联合主办,众多国内外相关单位、组织共同支持的水行业的权威国际盛会。同时,本届大会也将成为2006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水协会第五届世界水大会的全面热身会议。
世界水大会
2006年·北京
会议围绕水的主题展开学术研讨和交流,具体议题涉及城市供水、污水处理、水的再生利用及节约用水、水的健康安全与卫生、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等的管理、科技、合作、商务等各方面,为国际水协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大会。
第二届
2007年·北京
主题: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与水的可持续利用
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总结国内的探索实践,研讨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战略和对策,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和产业化进程,指导我国城镇供水、节水和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作的开展,加快我国水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
第三届
2008年·北京
主题:进一步推进节水减排、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
大会设置了开幕式暨综合论坛和9个分论坛。在开幕式暨综合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官员、专家学者发表主题演讲,对水行业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金融风暴下水行业的五大机遇及应对策略。
第四届
2009年·北京
主题: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
大会设置了开幕式、综合论坛和37个分论坛,广泛交流了城镇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和水生态景观等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实践经验,还就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城市水环境”和“饮用水安全”两个主题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交流。
第五届
2010年·无锡
主题:推进节水减污,保障供水安全,促进人水和谐
大会回顾和总结了“十一五”节能减排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了目前所存在问题及面临的新挑战,明确了“十二五”城镇供排水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及相关领域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等。
第六届
2011年·济南
主题:供水安全,节水减污,人水和谐
在综合论坛上,来自国内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及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有关人士就城镇水务领域的焦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在新技术与设备博览会上,共有上百家知名企业进行了国内外先进实用的水处理技术设备、给排水管网技术设备等的展示。
第七届
2012年·宁波
主题:治理水污染,保障水安全
大会就国内外水务发展现状、目标、相关政策及实施问题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处理技术最新进展等进行深入和全方位探讨,同期举办的博览会集中展示了业内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第八届
2013年·长沙
主题:治理水污染,保障水安全,恢复水生态
与会的相关部委领导、国内外水行业的行政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就水污染治理、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保护和城镇水务监管的工作进展和国际经验等进行了交流研讨。
第九届
2014年·南宁
主题:提高用水效率,治理水体污染,确保用水安全
本届博览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开展,展览面积达到1万余平方米,参展人数突破3万人次,参展单位200余家,规模再创新高。
第十届
2015年·珠海
主题:贯彻水十条,修复水生态,推进水文明
会议主要围绕海绵城市、城市黑臭河水体综合治理等专题展开研讨与交流。展览面积10000平方米,国际标准展位300余个。覆盖水行业全产业链,搭建起企业商贸投资推介平台,交流国内外水处理工艺和管理模式,完善城镇水务产业链,创新产业投资模式。
第十一届
2016年·广州
主题: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探索城市水务绿色循环低碳之路
大会围绕“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探索城市水务绿色循环低碳之路”主题,分别从国家政策、经济形势、技术发展、工艺强化、风险控制、平台建设、大数据分析、污染治理等方面就当前城镇水务工作中面临的一系列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十二届
2017年·海口
主题:治理水污染,修复水生态,优化水系统,保障水安全
第十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即将在海口召开,本次大会将围绕海绵城市、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与城市节水等专题展开研讨和交流,并同期举办给排水新技术与设备博览会。
第十三届
2018年·重庆
主题:水污染防治攻坚与城镇水安全保障
大会期间,来自全球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权威专家、300多家知名企业将聚焦未来城镇水务发展趋势,共同探讨水生态文明建设。
本届大会开设了主论坛、城镇水务发展综合论坛及32个专题分论坛。研讨内容涵盖了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城市智慧水务建设与运行、城镇水务改革与发展战略、供水设施改造与运行管理、水质监测预警与应急管理、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等当前城镇水务发展前沿话题。专题分论坛包括中-韩水务科技发展论坛、中-荷未来水处理技术论坛、中-日饮用水安全保障专家论坛、中-德水务科技发展论坛等,旨在促进国际合作、驱动技术创新。
第十四届
2019年·苏州
主题:攻坚水污染防治,加快水生态修复
本次大会以推动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水生态文明的贯彻落实为使命,不仅设置了开幕式暨主论坛和城镇水务发展主论坛两场全体大会,还设置了30场平行专题分论坛。邀请到了300多位国内外城镇水务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的权威专家就当前国家政策、 经济形势、技术创新、产品提升、运营管理、智慧平台建设、大数据分析等城镇水务与水环境治理前沿话题进行学术探讨交流,并同期举办新技术与设备博览会。
第十五届
2020年·杭州
主题:补水污染治理短板,促健康美丽城乡建设
G20峰会之后,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钱江新城成为西湖、西溪湿地后市区最为火爆的景点。2020年11月17-18日,第十五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和2020(第十五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在这里同期召开! 20多位院士大师,400多位城镇水务和城市规划领域的权威专家齐聚杭州,共话韧性宜居城市建设,来自全国部分省、区(市)住建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生态环境厅等城镇水务和城市规划工作的有关负责人、全国水环境治理和城市规划的专家学者、先进企业代表等,共计3000多人参加大会。
本次会议主要围绕海绵城市、智慧水务技术与规划建设、保障水安全;净水工艺、水质达标与二次供水的技术与案例及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污水处理与污泥的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与城市节水;城镇水系统监测发展与建设、水质监测技术与应急管理;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的利用;水系统规划与水景观设计、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的技术及理念、健康美丽城乡建设等与城镇水务相关的专题展开研讨和交流;并同期举办城镇水务新技术与设备博览会。
即将召开
▽
第十六届
2022年·南京
主题: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生态环境部、 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际水协(IWA)的支持下,本届大会由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南京市人民政府、 国际水协(IWA)中国委员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和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联合主办, “ 第十六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将在 9 月1日-2日在 江苏省南京市召开!
此次 水大会和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同期召开,合并举办开幕式和主论坛,将 充分结合两场盛会的专业优势,共同促进韧性健康城市建设,大会邀请到国内外 500多位权威专家,通过 2场全体大会, 33场专题研讨论坛,届时将为 数千位与会代表奉上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
本次大会邀请到国际组织机构、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和院士专家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和大会报告,来自国内外水行业、城市发展与规划行业的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将作主题演讲和进行专题研讨。
南/ 京
虎踞龙盘之地,秦淮盛景之时
两场盛会即将与您相约金陵!
六朝烟水间的古城,曾是人们对于南京这座城市最深刻的印象。这里书香气十足,名胜古迹林立,古朴雅致;研究所众多,其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尽管拥有“天下文枢”“六朝古都”的名号,却仅仅只是揭开了这座城市的璀璨一角。
世界文都·天下文枢
2019年10月31日南京成功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首个“ 世界文学之都”。
南京作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致力于打造成为 中华文化复兴重要承载基地、中华文化基因南方保护中心、对外文化合作交流节点城市、具有时代魅力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而早在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成帝在秦淮河水南建立太学,即当时最高学府。南唐又在秦淮河水北建立国子监。北宋景佑元年(1034),江宁知府陈执中将夫子庙迁到今址。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名集庆路学。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朱元璋下令将原集庆路学改为国子学,即明初最高学府。后国子学移至城北,夫子庙改应天府学。 概而言之,秦淮河北岸先后建有太学、国子监、国子学、府学、县学、书院等官学,南岸则建有星罗棋布的社学、义塾和蒙馆。千载之下,两岸书香缕缕不绝,儒风浩荡。
南京博物院、中国科举博物馆、中国近史博物馆、六朝博物馆、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美术馆、明城垣史博物馆、明孝陵博物馆、求雨山文化名人馆、鲁迅纪念馆、傅抱石纪念馆等无不彰显着南京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厚重的历史积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六朝古都、天下文枢,南京这座城市的气韵叠加在沧桑的城砖之上,根植于摩登的高楼之中。在一座城市传承千年的,乃是以文字、诗歌、词曲和画卷为载体的城市文化与文明。
创新名城·美丽古都
南京是 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长河中长期作为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教中心,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6000多年文明史、约2500年的建城史。这座城市不仅仅是承载悠久历史的文明高地,更是集聚科教资源的人才高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虎踞龙盘”“秦淮盛景”……在人们的印象中,南京的城市标签有很多;而在服务国家战略布局和区域发展的进程中,不论时代如何变迁,这座城市始终被赋予了“传承与创新”的新使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南京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优势突出,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53所高校,是 中国三大科研中心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 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
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83万人;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一;每万人拥有在校研究生数量全国第二;每年有20多万大学毕业生,拥有国家研发平台120+、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0+。
山水城林·气质南京
90多年前,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称赞南京:“ 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锤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故人们习惯用“山水城林”概括南京的自然山川和人文之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山有“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清凉山、覆舟山、栖霞山、牛首山、幕府山、燕子矶、雨花台、五台山等错落于南京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水则“画里移舟,鸥边就梦”,浩浩长江穿城而过,绵绵秦淮河宛如玉带系在古城的腰间,玄武湖、莫愁湖、固城湖、珍珠泉、石臼湖如一块块翡翠、珠玉,镶绕在南京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城即“沧桑遗胜迹,崇垣犹得见宏观”,南京的明城墙,城楼高耸,气势雄壮,逶迤盘桓33.676公里,历经600多年风雨和战火之摧残,仍基本完好,并且己成为南京“明清三大奇观”之一,不少城门楼都有过名人题咏的门联;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林是“苍松拥雪,黛色参天”。南京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向有“绿色之都”美称,“林在城中,城在林中”,人们所见之山,无山不绿。不少名胜古迹,皆以林子取胜,如“北湖烟柳”“鸡笼云树”“灵谷深松”“春牛首、秋栖霞”等,无不显现南京林壑之美。
千年文化的传承塑造了南京高雅的气度风貌,重教崇文的延续给予了南京蓬勃的创新动能,山水城林的融合则赋予了南京绿色宜居的空间尺度。
“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