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塘变景观塘,茂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如何实现资源化利用?
10月27日,茂名市召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暨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广会,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百千万村工程”工作部署和要求,因地制宜推广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与有效管控利用。

记者从推广会上了解到,截至10月13日,茂名市20905个自然村已有12195个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为58.34%;已建成设施4389座,正常运行设施4102座,设施正常运行率为93.46%。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抓住省在茂名市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作的契机,茂名在全省率先印发实施《茂名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工作手册》,指导各地推进资源化利用工作。
在推进过程中,茂名组织各地各相关部门以及技术团队对茂名地形地貌、人口分布特点、治理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并结合工作实践,初步总结出了坚持以资源化利用为主,因地制宜形成“纳大厂”“建小厂”“不建厂”的茂名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纳大厂就是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建小厂就是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建厂就是资源化利用。”茂名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茂名优先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努力实现治理成本最优化和治理效果最大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成事。”
目前,茂名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示范点,以示范项目为引领,给各地区推广资源化利用模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提供参考。
01
茂南区
——茂南区袂花镇椰子村因地制宜采用“格栅渠+调节池+水解酸化池+生态沟+生态塘”的治理工艺,将原来的黑臭水塘改造成景观塘,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02
电白区
——电白区沙琅镇会业村采用五级净化池收集处理污水,经过滤沉淀,厌氧发酵达到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后用于农田灌溉,进行资源化利用。
03
信宜市
——信宜市金垌镇双旺村利用原有沟渠增加连接管网收集污水,经过厌氧、沉淀等预处理后,排入生态沟渠处理,尾水达到农田灌溉标准后回用于周边农田、草地受纳体。
04
高州市
——高州市石鼓镇官塘村采用管网+收集池+五级水解酸化+沉淀净化+灌溉回用的工艺打造资源化利用的示范点。
05
化州市
——化州市长岐镇三坟村在原有排污沟渠的基础上优化管网设计,采用水解酸化工艺设施,利用现状沟渠改造为生态沟,以节省工程材料及人力建造成本。
06
茂名滨海新区
——茂名滨海新区电城镇后岭园村采用“三级水解酸化+生态塘”工艺处理污水达到农用灌溉标准后用于农田灌溉。
如何做到一次建设、长久使用,则需要在运维管理、技术能力、资金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曾建宁认为,坚持“规建运管”四统一原则,整县推进,能解决农污治理覆盖率问题;创新农村污水治理资源驿站模式,产业收益反哺,能部分解决农污运维费用问题。
针对茂名是全国面积最大商品鱼基地的这一产业优势,曾建宁建议,茂名抓住广东省开展EOD模式试点工作的契机,可通过渔光互补“投资建设+产供销服务+污染治理”EOD模式,高效筹集农污建设资金,创新示范引领。
推广会上,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开展“送百门环保治理培训课到百县千镇万村”公益活动,围绕资源化利用模式与实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等进行专题培训。
原标题:《黑臭水塘变景观塘,茂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如何实现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