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8848前言:专家们对于环保行业进入“新周期”以及领军企业如何应对当前形势的看法可能如下:
首先,专家们普遍认为环保产业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和变革。随着红利逐步衰退、财政形势日趋紧张以及基建设施慢慢饱和,环保产业确实已经从“增量时代”进入了“存量时代”。这意味着,企业不能再仅仅依靠规模扩张来实现增长,而需要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运营效率、创新技术和管理模式。
其次,对于领军企业来说,如何适应和应对这一变革至关重要。专家们认为,这些企业已经展现出了积极的应对态度,比如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和行业趋势,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战略。同时,企业也在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运营效率,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此外,专家们还指出,领军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不断投入研发,推出更加高效、环保的技术和产品,这些企业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为整个行业的升级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最后,专家们对于环保产业的未来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环保产业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环保产业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专家们认为领军企业已经对环保行业的变革和挑战有了清晰的认识,并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同时,他们也对环保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并期待看到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摘要:3月28日,2024(第二十二届)水业战略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聚英厅举行。
人口红利逐步衰退、财政形势日趋紧张、基建设施慢慢饱和……环保产业已由“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在这个上下半场切换的关键节点,领军企业是如何看待当下形势的?又是如何做出应对的?3月28日,2024(第二十二届)水业战略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聚英厅举行。在会上,“帝都双雄”北控水务与首创环保都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环保产业形势的分析和看法,这些思考,对于其他环保企业来讲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环保产业迎来“成长阵痛期”
由“感性需求”进入“理性需求”
刚刚过去的2023年,对于环保产业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整个行业经历了一些突发、镇痛和趋势性变化,大家都感觉越来越焦虑、越来越迷惘。”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俊义说。▼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俊义。图片来源:E20水网固废网一方面,项目运营收费难、账期拖延;工程项目结算难,周期越来越长,计价标准越来越严;运维项目诉求多,政府的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双降”;在建项目预期差,拖期、缓建,对运营的预期也在变长。由于收益下降,大家都对资产有了深深的担忧。另一方面,新的需求又在不断产生。PPP新机制、环保新痛点、网管提质增效、水厂提标扩容等,需要满足更高的环保要求。与此同时,“115号文”推出PPP新机制,“35号文”(《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提出化解金融风险,“47号文”(《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加强政府投资,这三个文件源自一脉,显示出政策之间的衔接性、协同性也更强了。总之,无论是政策、需求还是供给,各个层面都在发生一些变化,行业已经到了迈入下一个门槛的分界点,到了必须停下来研判的时候。如何研判?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关于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有一场讨论。3月6日下午,同样是在友谊宾馆聚英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首创环保集团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黄绵松作了题为“立足高水平保护 推进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言。他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保产业发生的快速变化,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不足和问题,以及在科技创新和政策机制等方面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首创环保集团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黄绵松。图片来源:首创环保集团“总书记在我发言过程中两次插话,充分展现了对生态环保产业的关心和重视。”黄绵松说。邢俊义也表示,全国两会期间,首创环保的黄洁松委员代表环保行业进行了汇报,习总书记对环境资源界的谈话也是时间最长的。总书记表示:广大环境资源界委员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贡献。要守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总书记的话,让邢俊义深受鼓舞。他表示,按照行业发展一般规律而言,所有行业都有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4个阶段,而环保行业现在则处于从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渡期,也就是“成长阵痛期”。此前在成长期,环保产业是感性的、迅速的、散乱的;今后进入成熟期,产业则要更加理性、稳定、系统。需求方面,未来会更加真实、理性、差异化;供给方面,整合、聚焦、生态则会成为主要趋势。总之,对于环保产业的未来形势,首创环保的判断是:产业将由“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由“政府感性需求”进入“理性需求”,由“同质化需求”进入“差异化需求”,企业格局则由“大一统”逐渐变成“分类分组”。
资产正在成为“双刃剑”
借更贵的钱,投更低收益的事情
作为与首创环保齐名的“帝都双雄”,北控水务对于当下的形势也有自己的思考。几乎与水业战略论坛同时,北控水务发布了2023年的年报。2023年度,北控水务实现营业收入245.19亿元,同比增长了14.12%;公司股东应占溢利18.96亿元,同比增长60.46%。营收和股东应占溢利“双升”,这一成绩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显得颇为亮眼,北控水务为啥能够实现逆势突围?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北水未来科技公司总经理冒建华表示,环保行业已经进入“新周期”,为此,北控水务过去三年做了两次“客户满意度调查”,从6个专业方向、21个指标来进行统计和分析,最终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北水未来科技公司总经理冒建华。图片来源:E20水网固废网总体来看,基础设施的投资属性越来越弱,运营服务属性越来越强。政策也在逐渐关紧投资收益的这扇大门,打开创新增效、超额收益的一扇窗户。这就使环保企业都在面临一个问题——未来如何看待资产?而在北控水务看来,资产正在成为“双刃剑”。数据显示,2023年相比2022年,有三分之二的环保上市公司利润规模同比下降。以2022年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为例,其整体资产收益率为境内3.2%,境外3.5%。而对比同期的融资利率,则是境内3.76%,境外5.5%。“我们正在做一件‘借更贵的钱,投更低收益的事情’,其实行业是不可持续的。”冒建华说。再看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例,在A股上市环保企业中,应收账款占比营收大概已接近81.8%,也就是说,有接近一年的收入压在应收账款上面,境外上市企业也有三分之二的收入压在应收账款上。而对照美国的企业,他们的应收账款是55-58天,最短53天,最长不超过60天。在冒建华看来,“这样对比之下,我们的资产实际上既低效,又不良。”在此情况下,怎么办?实际上就要降低对资产收益的预期,摆脱我们对资产收益的惯性,花更多的精力用在“服务创造价值”的事情上,去布局、去努力。因此,北控水务提出了“生存、提效、发展”三个命题,他们认为环保产业生产的基础就是效率和创新,没有效率的企业是活不下去的,也没有静态不动的企业能够生存下去。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在新周期下,如何用新的生产关系来激活新质生产力?冒建华认为,新质生产力有几个公认的要素——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而对环保产业来讲,技术的天花板基本见顶,产业的深度转型现在还无从谈起,能够改变的主要就是生产要素配置。过去,劳务工作大于创新性工作,经营者改变不了重资产投资收益大于服务收益的趋势,管理者不求变,创新者没收获,导致老的生产关系完全制约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是改变劳动者和投资人之间的关系,把劳动者转型为事业合伙人,让他们能够获取更多收益,聚焦精力在服务、专业化上有更多的投入,而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二是改变供应商与生产者的关系,从交易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开创更大的市场,共同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三是改变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从利益博弈到利益共享,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而不是每天对着“是否达标”这样最基础的要求发力,最终实现协同高效、增值共赢。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北控水务努力实现了三大能力升级,即劳动者升级、劳动工具升级、分配关系升级,用新的劳动者、新的资产、新的合作分配关系来跨越新周期。冒建华表示,过去,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曾经引领行业的发展。如今当行业处于低谷的时候,更需要现象级的企业、偶像级的企业家来照亮未来的方向。希望现象级的企业、偶像级的企业家能够带领大家打破行业天花板,开发新质增量,让从业者看到希望,而不是被时代所驱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