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开展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检查固体废物(建筑垃圾)非法转移及倾倒问题,摸清各类固体废物来源和流向,查清非法倾倒行为背后的利益链条,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这是近年来两省一市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开展的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联合执法行动。行动中,来自两省一市的20支联合执法小组、60名生态环境执法骨干直面高温酷暑,不分昼夜,深入各个重点点位,积极查找问题根源,全力守好美丽长三角生态安全底线。
第一小组
第一小组检查前联合第二小组针对昆山市内企业的行业进行充分分析归纳,挑选各行业大中小企业11家为检查对象,针对一般固废未申报及对下游企业未进行核实、危险废物未按照贮存规范贮存等共性问题进行现场帮扶。检查中共发现31项问题,其中1项问题建议立案并得到属地跟进处理,13项问题建议要求属地进一步跟进调查,其余项要求企业立行立改。
第五、第六小组
第五、第六小组对太仓市固废危废产生、利用和处置单位、建筑工地和重点问题点位开展检查,重点检查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和转移问题,弄清固体废物来源和去向,查清背后的利益链条。目前共检查点位18个,发现问题35项,主要涉及固体废物跨省转移未备案,固废贮存场所未按规定设置和固体废物来源去向不明等问题。
第七小组
第七小组对上海宝山区涉固废企业及建筑工地等开展检查,针对危废贮存处置不规范、工地渣土裸露等问题提出整改要求。目前共检查点位9个,检查发现问题11项。
第八小组
第八小组聚焦建筑垃圾源头与消纳,运用无人机等手段检查工地环保措施,查看垃圾产生流程。核实消纳点合规性,打击非法处置。加强违法线索摸排,严惩违规行为,保障建筑垃圾合法处置。目前共检查企业数量10家,发现整改类问题5项。
第九小组
第九小组对工业企业、工地等点位的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固废进行执法检查。在检查过程中组员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常规企业之外寻找线索,发现一处露天堆放废木材的散乱污场所。目前共检查点位10个,共发现问题19项,包括16项整改类、2项由属地拟立案查处类、1项散乱污清退点位。
第十小组
第十小组对吴江区内的工业企业、在建工地等点位开展固废专项检查,对企业的固废贮存处置情况,以及工地的渣土外运情况开展全面而细致的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记录并督促整改。目前共检查点位10个,发现问题17项,其中整改类16项,建议立案处罚1项。
第十一小组
第十一小组到建筑施工工地(3个)、太浦河2公里内排污单位(3家),重点排查施工工地的安全运行、建筑渣土外运、扬尘控制及金泽区域排污单位的危险废物及一般固废贮存、收集、处置情况。发现危险废物及一般固废贮存、收集、处置问题6项,均已当场告知企业完成即知即改要求。
第十三小组
第十三小组共检查6家企业,主要对企业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产生种类、数量及处置去向进行核查,现场核对台账记录和库存是否一致,申报量与处置量是否匹配,检查危险废物贮存场所三防措施及标牌标识是否规范等。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企业即知即改。此外,通过无人机沿太浦河两岸进行巡查,未发现有固废堆放及可疑违法排污口。
第十七小组
第十七小组前往平湖市新埭镇相关涉危(固)废企业开展联合检查,包括企业的生产工艺产排污环节、危(固)废设施运行情况、危(固)废贮存设施的设置情况、危(固)废处置的台账记录等。组员们一方面仔细检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一方面帮扶指导企业对轻微问题进行整改,目前共检查相关点位10个,发现整改问题5项,相关企业均能做到危(固)废依法依规处置。
第十八小组
第十八小组对区域内相关企业开展扎实有序的检查工作,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不放过每一处细节和线索。目前已检查企业10家,发现危废管理制度未上墙、危废未及时入库、台账记录不完善等问题。
相关阅读
编辑:张玉洁
上观号作者:上海环境